政策加碼,部長發聲
2025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發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并強調推動基礎教育提質擴優,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擴大普通高中辦學資源。這一頂層設計為縣中振興指明了方向。
就在一個月前的9月18日,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計劃》,將縣中振興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一文件不僅落實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中“深入實施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計劃”的要求,也是繼2021年《“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后的又一次重磅加碼。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強調:“縣中振興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關乎著教育公平的底線和溫度。”這句話擲地有聲,為縣中振興定下了政策基調,也再次把縣中推到了公眾關注的聚光燈下。
縣中有多重要?半壁江山的存在
放眼全國,縣中已經成為牽動數千萬家庭的焦點:一頭連著義務教育的出口,一頭連著高等教育的入口。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初,全國普通高中共1.42萬所,其中縣域普通高中(簡稱“縣中”)0.72萬所,占據半壁江山,在校生規模達1468.4萬人。換句話說,每兩個高中生中,就有一個在縣中就讀。
縣中不僅是縣域教育的天花板,更是普通家庭孩子通往大學的主干道。對無數家庭來說,它不僅是一所學校,更是一代人命運的分水嶺。正如北大學者林小英在《縣中的孩子》中寫道:“理解了縣中,就理解了中國教育。”縣中的興衰,折射的不只是教育質量,更是城鄉差距、社會流動和教育公平的整體格局。
振興勢頭已起
過去,縣中面臨生源流失、師資不足、升學乏力等現實困難。如今,政策在發力,地方在行動,教育生態在回暖。《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通過“優師計劃”、“頭雁教師計劃”和“縣中托管幫扶”等一系列措施,構建縣中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教育部同時強調,禁止搶挖縣中優秀校長和教師,嚴禁省屬、省會城市高中違規面向縣域掐尖招生。這一系列政策正在各地加速落地,縣中振興已取得顯著進展。
以云南大理州彌渡一中為例,自從2022年北京大學托管幫扶以來,該校教學質量顯著提升。2022年之前,該校的一本上線人數為56人,而到2023年已增至103人,2024年更是達到了123人,本科率也從53%提升至67%。這一變化不僅反映在升學率的提升上,還體現在生源的回流。曾經,彌渡縣達到州級中學控制線的學生沒有一個留在本縣,而去年,101名達到州級中學控制線的學生選擇留在彌渡一中就讀。這一現象標志著彌渡一中在教育質量上的提升已取得社會的廣泛認可。
同樣,華東師范大學在云南尋甸縣實施的實驗班項目也取得了顯著成果。該實驗班于2025年迎來了首屆畢業生,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100%,特控上線率高達92.86%,國內頂尖高校錄取人數超過全縣歷史總和。實驗班成功吸引并留住了大批優質生源,在實驗班設立前,尋甸縣優質生源大量流失,中考前300名學生幾乎無人留在縣中就讀;而自2022年實驗班創立以來,首屆便吸引了50余名中考前300名學生入學,且逐年增加,有效扭轉了生源外流的局面,全縣本科上線率也由2024年的54.13%提升至2025年的74.03%。
教師振興:從頭雁引領到優師補源
教師,是縣中振興的關鍵變量。為破解“教得好的人留不住”的難題,教育部于2025年啟動實施全國縣域普通高中“頭雁教師崗位計劃”,旨在培養一批政治素質過硬、教學能力突出、組織協調能力強的縣中領軍教師,為縣中高質量發展提供核心支撐。
首批“頭雁教師”共600名,由各省(區、市)教育廳根據縣中數量、教師規模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統籌分配名額。入選教師聘期為3年,連續聘任不得超過兩屆。入選者需建立“頭雁教師工作室”,帶動縣域教師共同成長。教育部為中西部(含東北)工作室提供每年3萬元經費及設備支持,同時要求地方教育部門在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等方面予以傾斜,形成支持教師扎根縣中的長效機制。
與之相呼應的,是自2021年啟動的“優師計劃”。該計劃面向全國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邊境縣中小學,每年定向培養約1萬名師范生,由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與地方師范院校聯合實施,旨在從源頭上補充優質師資。作為核心院校,北京師范大學相關項目招生規模從2021年的400人逐年增長至2024年的800人,累計錄取定向師范生2615人,覆蓋全國21個省份。
“頭雁教師計劃”重在提升在崗教師的引領作用,“優師計劃”著眼于源頭供給與長遠發展。兩項政策相互銜接、相互支撐——一個強化領頭雁,一個培育生力軍,共同構建起縣中教師隊伍從外部幫扶到內生成長的新格局,為縣中振興注入持續動力。
攻堅正酣,未來可期
縣中振興不僅關乎教育本身,更是教育公平的基石、社會流動的階梯和教育強國建設的基礎。只有辦好每一所縣中,教育強國的根基才能真正扎根基層。
當前,縣中振興正處于關鍵的攻堅期。盡管政策不斷發力,地方積極行動,成效初步顯現,但生源回流、師資穩定和質量提升等問題仍面臨不少挑戰。從中央到地方,從政策到課堂,一股新的教育暖流正在向全國縣域涌動。隨著各項舉措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縣中將煥發新生,更多學子將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教育。
本文為中國教育在線原創文章,版權歸中國教育在線所有。
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陽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