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師生十分關注全會情況,并通過各種途徑第一時間學習全會精神。大家一致認為,這一萬眾期待、舉世矚目的歷史性盛會,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面向即將開啟的新征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勇往直前、勇當尖兵,全力以赴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沖擊,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開創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校黨委書記陳杰全程參加了全會各項議程。他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是在即將開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關鍵時期的重要節點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充分肯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評價“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處歷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對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局面的強烈歷史主動和堅定意志決心,在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十五五”時期,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提升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愈益凸顯,強國戰略需求更加迫切,牽引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使命升級。站在新的起點上,全校上下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在習近平總書記致學校建校100周年賀信精神的指引下,全面深入學習領會“十五五”時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藍圖,作為學校召開第十四次黨代會、制定“十五五”規劃的根本指南,以遵循規律、守正創新、激情進取、追求卓越的奮進姿態,持續推進高能級躍升式發展,全力以赴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沖擊,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勇當開路尖兵、再作卓越貢獻。
校長韓杰才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歷史發展規律,科學審視發展道路上的時與勢,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特別是作出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重要部署,為哈工大堅定不移服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加速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提供了根本遵循、戰略指引和強大動力。“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五年,哈工大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致學校建校100周年賀信精神為引領,持續深化對“六個堅持”的規律性認識,牢牢把握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實踐要求,對標對表做好學校“十五五”規劃研究制定,高站位謀劃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方略部署和創新舉措,以遵循規律、守正創新、激情進取、追求卓越的歷史主動精神和必勝戰略信心,勇當服務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開路尖兵,為服務開創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學院馬軍教授第一時間認真學習了全會精神。他表示,“十五五”新征程即將開啟,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要加強綠色低碳領域應用基礎研究,激發顛覆性技術創新,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生產力;同時要深入研究新質生產力發展與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的內在聯系,培養更多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為建設美麗中國、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人才支撐。
“面向‘十五五’,學校將堅定走好杰出人才自主培養之路,以人才培養改革的新成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筑牢人才之基。”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趙雅琴表示,下一步將認真做好學校“十五五”人才培養專項規劃編制工作,不斷優化學科專業布局,以數智化為驅動,全面加強“五育”資源高質量供給,持續完善“創中學、學中創”的育人生態,構建“資源+服務”的數字教育國際合作體系,著力培育能夠應對和解決復雜問題的拔尖創新人才。
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宗影影表示,將把全會精神融入學校“十五五”發展規劃人才培養工作中,以錨定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為目標,科學謀劃研究生教育卓越發展,進一步建強“大思政”育人體系、完善杰出人才培養范式、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更好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新型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支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持續貢獻哈工大智慧。
科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王廣飛表示,將對標“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高質量編制學校“十五五”科研與社會服務專項規劃,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更好發揮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服務制造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等國家戰略,深化有組織科研,勇擔具有基礎和先導作用的創新性研究重任,發揮優勢工科和人文社科交叉融合優勢,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更大力量。
“全會強調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為學校推進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人事處處長兼師資人才辦主任、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周善寶表示,將認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積極對標對表,高質量推進學校“十五五”隊伍建設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緊密圍繞加快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目標,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校戰略,持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通過“高質量引進、全過程培育、發展性評價、全方位保障”建設一流“大師資”隊伍,厚植人才發展沃土,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為學校新百年卓越發展持續筑牢人才高地。
國際合作部常務副部長兼外事處處長、國際專家辦公室主任、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吳健表示,將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制定學校“十五五”國際合作專項規劃,持續建強“對俄引領、全球覆蓋”的國際交流合作格局,建立以“國際辦學有品質、國際師生有規模、國際伙伴有鐵桿、國際科研有亮點、國際會議有影響、國際期刊有引領、國際獎項有突破、國際組織有地位、國際傳播有口碑”為主要內涵的國際化推進體系,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作出更大貢獻。
“全會研究制定‘十五五’規劃建議,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也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發展規劃和學科建設部常務副部長王兵表示,要全面深入學習領會“十五五”時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藍圖,作為學校制定“十五五”規劃的根本指南,高質量推進學校“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強化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致力于構建目標明確、層級清晰、覆蓋全面的學校發展規劃體系。
航天學院院長張幸紅表示,作為我國第一個以培養高級航天專門人才和從事航天高技術研究為主的航天學院,學院將在擔當中國航天第一校“尖兵”使命中勇做“排頭兵”,持續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著力鍛造一支心懷家國的科研先鋒隊伍,以培養和輸送更多杰出人才、矢志打造新的國之重器的卓越貢獻,為加快建設航天強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人文社科學部主任兼外國語學院院長李雪表示,全會為未來五年中國發展擘畫了藍圖。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壯闊征程上,人文社科學科要主動把握歷史機遇,錨定國家戰略需求,立足哈工大特色優勢,加快推進文文、文工融合發展。要著力建設區域國別學、智能國際傳播等戰略性、前沿性學科集群,產生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一批新文科復合型頂尖創新人才,奮力以新文科建設的卓越業績服務支撐學校加速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邁進。
國家級青年人才、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趙唯淞研究員表示,作為長期從事基礎科研工作的教師,將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與科研創新實踐緊密結合,堅持“四個面向”,聚焦國家重大需求,持續深化原創性、引領性研究,不斷激發科研團隊創新活力,推動創新鏈、人才鏈深度銜接,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貢獻力量。
“‘十五五’規劃不僅是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也為我們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未來技術學院2023級本科生朱泓宇表示,航天、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突破,是支撐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作為一名“尖班”學子,深感科技創新的緊迫性與使命感,“我將始終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努力學習、刻苦攻關,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
“我為國家在‘十四五’期間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自豪,更對‘十五五’規劃的宏偉藍圖充滿信心和期待。”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威海校區2024級碩士研究生田蔚瑤表示,作為青年志愿者,要將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融入個人成長和未來規劃,在助力教育強國建設、服務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勇當排頭兵和生力軍,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全會擘畫了‘十五五’發展新藍圖,我們在科研道路上更有信心、更有干勁了!”深圳校區2024級博士研究生楊榜是光通感創新團隊的骨干成員,團隊研發的光互聯智能感知模組能夠為AI大模型通信數據架起“安全網”,眼下他們正馬不停蹄地進行第三代樣機迭代。他表示,要將科研方向與國家“十五五”規劃緊密結合,為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新動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