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顏清輝9月2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新職業也隨之形成和發展。這五年,累計發布72個新職業,覆蓋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智能制造等行業。
顏清輝表示,大力發展新職業,主要是為了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人才的新需求。
一是適應技術進步新趨勢。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深度應用,催生了大量數字新職業。比如,人工智能數字人訓練師,可以幫助平臺數字人提高應答準確率。
二是適應產業結構新變化。碳達峰碳中和持續推進,新型綠色低碳領域和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對人才需求加大,綠色職業應運而生。比如,新能源汽車維修工,就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催生出來的新就業崗位。
三是適應經濟消費活動新業態。比如,低空經濟、在線學習娛樂等新業態發展,孕育了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在線學習服務師等新職業。
顏清輝介紹,新職業開辟了就業的新賽道,讓勞動者有了更廣闊、更多元的職業選擇。同時,人社部也注意到,一些勞動者特別是年輕人對新職業很感興趣,但是不知道怎么快速“入行”。在這方面,人社部抓住培訓這個關鍵,重點做了三項工作。
首先,開發新職業標準。人社部會同相關部門加快新職業國家標準的開發,明確從事相關職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及工作條件,對職業培訓、評價提出具體要求。其次,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鼓勵龍頭企業、行業組織等,開發新職業培訓大綱、教材等基礎資源,鼓勵行業企業相關人員充實新職業培訓師資隊伍。第三,持續加大新職業培訓力度。將新職業作為培訓的重點領域,指導各地因崗因人開展精準培訓。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