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官網發布悼文: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創院院長、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杰出國際景觀設計師、景觀設計教育家俞孔堅,于當地時間2025年9月23日在巴西潘塔納爾地區開展生態考察期間,因飛機失事不幸罹難,享年62歲。
俞孔堅教授1963年4月出生于浙江金華。1980年進入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學習,先后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987年畢業后留校任教,致力于園林設計人才培養。1992年赴美深造,1995年獲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學位,隨后在美國SWA集團從事設計實踐。1997年,他毅然歸國,投身祖國教育與科研事業,受聘為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歸國后, 他先后牽頭創立北京大學景觀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與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創辦《景觀設計學》期刊,以畢生精力推動景觀設計學科體系建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專業人才。
俞孔堅教授始終將城市與景觀設計視作“生存的藝術”,率先倡導回歸自然生態的“大腳美學”理念,并從理論研究、教學及工程項目實踐,全方位、系統性踐行這一理念,為行業發展指明方向。俞孔堅教授先后受聘擔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國家文物局等中央政府機構及北京市等地方政府的專家顧問,中組部和國家勞動人事部聘“國家特聘專家”,同時兼任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專業委員會主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以及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委員會主任等重要職務,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與城市規劃發展建言獻策。先后被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聯合授予“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被國務院僑辦授予“首屆華僑華人專業人士杰出創業獎”。
在學術與實踐領域,俞孔堅教授開創性提出“生態安全格局” 理論與“逆向規劃”方法,將生態基礎設施概念引入景觀和城鄉區域規劃,為協調生態環境保護與城市建設發展的矛盾提供了科學解決方案,為國土空間規劃奠定了工作基礎。他帶領團隊精心研發并設計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工程范例,這些成果已成功應用于全球十余個國家、200 多個城市的 1000 余項城市生態修復工程,為改善各地人居環境、修復生態系統作出卓越貢獻。由他主持設計的眾多建成項目,憑借生態性與藝術性的完美融合,在國際舞臺上享有盛譽,為應對全球生態危機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俞孔堅教授曾受邀在國際景觀設計師聯盟(IFLA)等全球頂級學術與專業大會上發表主旨報告逾 50 次,其學術影響力遍及世界。他先后斬獲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ASLA)獎項12項、世界建筑節全球最佳景觀獎9 項、國際建筑獎3項、美國建筑獎2項,還榮獲美國城市土地學會(ULI)全球杰出獎、第十屆中國美展金獎等國內外重要獎項。2016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2017年,獲授意大利羅馬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9年,獲授挪威生命科學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20年,斬獲世界景觀學和風景園林學術界終身成就獎——杰弗里?杰里科爵士獎(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以表彰他“為改善人類社會與人居環境、提升人類福祉所作出的杰出且意義深遠的貢獻”;2021年,榮獲“柯布共同福祉獎”(John Cobb Common Good Award);2023年,摘得美國國家景觀設計與風景園林獎,同年從全球300余位提名者中脫穎而出,當選兩年一度的奧伯蘭德獎得主;2025年9月,入選《福布斯》2025年全球可持續發展領航者榜單,其貢獻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俞孔堅教授出生于浙江金華東俞村,村中如今已不再的風水林與隔開臨江村的白沙溪是孕育他生態概念的源泉,自幼深受中國傳統生存智慧的滋養,使他一生懷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滿腔熱忱投身生態文明建設與“美麗中國”實踐,始終為治愈面臨危機的地球不懈奔走。在遇難前夕,他仍堅守在“地球之肺”巴西潘塔納爾,發出振聾發聵的追問:“當最后的伊甸園也在退縮,人類還能從哪里得到生存的希望?”俞孔堅教授雖已遠去,但他為治愈地球所開啟的征程永不停歇,他所開拓的景觀事業必將在后人的傳承中繼續前行!
槐蔭寂寂,故園猶暖;先生已逝,精神長存。痛哉!我們永遠失去了一位可親可敬的好老師、志同道合的好同事、肝膽相照的好朋友、溫暖慈愛的好家人。俞孔堅教授的離去,是北京大學的重大損失,更是中國乃至全球生態景觀設計領域的巨大遺憾。謹向俞孔堅教授的家屬致以最誠摯的慰問,對俞孔堅教授表示最沉痛的悼念,永遠深切懷念俞孔堅教授!此次在巴西與俞孔堅教授同行的工作伙伴,還有巴西電影導演路易斯·費爾南多·費雷斯·達庫尼亞·費拉茲,紀錄片導演魯本斯·克里斯皮姆·Jr,以及飛行員馬塞洛·佩雷拉·德巴羅斯,同機人員無人生還。在此,謹向遇難者及其家屬表示誠摯的哀悼!愿這些為壯麗自然探索到最后一刻的生命,在為之熱愛的地球上安息!
俞孔堅教授告別儀式的具體時間與形式,將充分尊重家屬意愿,另行通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