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錨定全國健康學校建設目標任務,把健康學校建設融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全過程,弘揚“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健康文化,印發《學生健康促進行動計劃》,明確28項具體任務和23項考核指標,營造更加安全健康的校園環境,為全國健康學校建設提供清華方案。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豐富健康教育舉措。踐行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教育理念,將健康教育與德智體美勞育緊密融合,以通識教育為主渠道,構建覆蓋全校的健康課程體系,18個院系共開設“走近醫學”“公共衛生與健康”等54門健康類通識選修課,在線開放8門健康類優質課程,涵蓋醫學心理學、公共衛生、急救與保健、環境健康等領域。將豐富的勞動實踐與心理調適相結合,開展“勞動耕讀”實踐,在參與農業勞動過程中,親近自然,體驗勞動的艱辛與樂趣,鼓勵學生在勞動中釋放壓力、調節情緒,塑造積極健康的心態。開設“自我啟示劇場”“藝術的啟示”等藝術類通識課程116門,通過多元的藝術形式提升審美體驗,探索藝術表達與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帶來人格上的鍛煉和思想上的感悟。
弘揚體育文化精神內核,建設健康促進體系。建設“課程教學、課外鍛煉、運動競賽、體質監測”四步聯動的健康促進體系,以興趣驅動引導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習慣。加強體育標桿課、精品課建設,每年開設60余個課項,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促進體育教學高質量發展。創新開展“清華五點后”鍛煉體驗活動,原則上每天第五大節不再排課,工作日下午5點播放體育鍛煉廣播,加強對學生第五大節體育鍛煉的指導與督促。全面推進賽事品質提升,以校園馬拉松為引領,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平臺,實現賽事全流程數字化升級,構建運動員帶動學生群體的互動機制,每年組織40余項賽事,近4.8萬人次參賽。優化完成《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建立健康監測評價機制,編撰年度體質測試報告,詳盡分析測試結果,開展院系及個人數據的深度剖析。突出興趣驅動,體育興趣類社團成員總人數已達1.4萬余人,體育俱樂部260余家,涵蓋近30類體育運動形式,帶動學生持續開展體育活動,養成終身鍛煉習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健康奠定堅實基礎。
健全疾病防控閉環體系,完善健康管理機制。持續推進校醫院建設,明確“預防保健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全科醫學中心、醫學診斷中心、康復診療中心、專科服務中心”發展路徑。充分發揮健康協管及發熱哨點預警功能,建立健全常態化傳染病監測機制,建立發熱預檢分診、實驗影像分區檢查、疑似患者隔離觀察、確診病人住院治療的閉環管理模式,有效控制傳染病的二次感染,阻擊傳染病暴發。扎實開展校園疫苗接種,建立免疫屏障,為學生提供9種疫苗接種服務,實現新生入學體檢和電子健康檔案全覆蓋,對重要異常數據進行持續跟蹤,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圍繞學生常見的運動創傷,開展健康處方、非藥物干預康復治療等工作。加強信息平臺建設,提高健康體檢、高危因素干預、早期疾病預防、慢病管理、康復治療的健康監測評價能力,完善全鏈條健康管理。
深化校醫家協同機制,強化心理健康保障。建立涵蓋宣教預防、篩查評估、就醫治療、康復適應全流程的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和精神疾病防治系統,入學階段堅持新生心理講座、心理普查、回訪、反饋四項內容全覆蓋,實現心理風險的早期識別與精準干預;學段中期強化動態監測,特別面向學業關鍵期學生開展心理普查;畢業階段筑牢安全防線,對重點關注的畢業生實施精細化“一人一策”方案,實現全程心理守護。堅持心理健康月度排查與關鍵節點排查制度,通過重點回訪、協同聯席等方式對學生情況進行綜合研判,增強對危機個案的全過程關注。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大學生心理訓練與潛能開發”“與生命共舞:自我發現之路”等課程,加強心理健康課程主陣地建設。推出24小時心理熱線與“AI+朋輩”文字療愈雙軌支持機制,通過個體咨詢、團體輔導、朋輩互助等多元形式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建設59個二級心理輔導站,推動心理健康服務與院系特色深度融合,加強“心理守門人”隊伍建設,建立分層分類培訓機制,實現對學生工作隊伍培訓全覆蓋,合力共筑心理健康工作防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