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民辦高校招生:有人擠破頭,有人愁破天
    2025-07-24 12:55
    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

      湛江某民辦高校老師盯著系統里6300多個空缺名額,愁得徹夜難眠;

      1200公里外,福耀科技大學招生辦電話響個不停,咨詢屏幕滾動著“已滿檔”的紅字。

      同一片天空下,民辦高校的招生戰場,正上演著殘酷的“冰與火之歌”。

      2025年高考錄取季,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正在上演:民辦高校的招生呈現出鮮明的“冰火兩重天”局面。一邊是廣東等地大量民辦本科院校普通批次招生嚴重不足,缺額高達數萬人;另一邊是西湖大學、福耀科技大學等新興民辦高校分數線直逼甚至超過部分傳統985名校。這種極端分化的現象背后,折射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與未來走向。

    普通民辦高校本科招生困境已來

      2025年高考招生季,部分普通民辦高校遇冷。以廣東省為例,全省23所民辦本科高校中,有14所高校未招滿,總缺額或超過2.5萬人。其中,湛江某學院缺額最多,合計6300余人,某些學科類未招滿比例甚至高達86%。

      這種情況并非廣東省的個例。早在去年,山東省普通類常規批(本科)第1次志愿投檔后,還剩余超過7000個本科計劃,其中12所高校剩余招生計劃數超過100個,全部為民辦高校。湖南的情況類似,民辦的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長沙醫學院等高校,去年都出現了較大范圍的缺額現象。

      過去是專科,現在本科的招生困境也來了。

      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60.8%,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文憑含金量下降,高校之間的競爭加劇。人人都有一張文憑,這時就看是什么文憑,原因很簡單,讀完大學四年,能否有一份工作,而不簡單是一張文憑。

      首先,民辦高校的學費普遍偏高,但就業數據卻不夠理想,民辦學歷在就業市場上遭遇隱性歧視的現象也較為普遍。《2023年全國高校本科畢業生就業調查分析》顯示,民辦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僅為56.7%,比普通本科高校低8個百分點。更為顯著的是薪資差距,民辦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起薪比普通本科高校低1100元/月,甚至不到雙一流大學本科生起薪的一半。高昂的學費與不確定的就業前景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引發了考生和家長的思考:為什么要讀?

      此外,部分民辦高校的專業設置往往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火熱的專業,如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經濟、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供不應求,但普通民辦高校鮮有能力開設;一些相對冷門的專業,如英語、工商管理等“萬金油”文科,大量設置卻無人問津。某校歷史類護理學專業無人投檔,園林專業僅3人投檔。一個殘酷的現實是,部分省份60%民辦專業扎堆文科,但市場上70%的就業需求卻集中在理工科。

    新型研究型民辦高校:星光璀璨的“黑馬”

      與普通民辦高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新型研究型民辦大學今年的首次招生表現格外亮眼。

      福耀科技大學在廣西的物理類投檔線為616分,超過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多所“雙一流”;在湖南的物理類投檔線為635分,直追北京交通大學,超過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專項);在江西的物理類投檔線617分,比肩廈門大學,超過哈爾濱工業大學等。

      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在浙江省的表現同樣亮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最低投檔分數線為656分,超過了吉林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等985高校多個專業,與浙江大學最低分錄取專業預防醫學的分數線僅差2分。

      西湖大學首次通過普通高考在河南招生,錄取分數線為674分,最低位次號為1917,多位考生685分以上。在重慶,西湖大學的分數線為669分,最低位次號516,已經躋身C9梯隊,位次不僅比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靠前,甚至還高于上海交大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醫學院的錄取分數。

      當然,這些新型研究型大學與傳統民辦高校有本質區別——它們不以盈利為目的,也不依賴學生學費作為核心收入。

      以福耀科技大學為例,首年包含實驗室設備在內的辦學預算高達8億元,師生比達到驚人的6:1,有條件為每個學生實施個性化的培養方案。西湖大學背靠馬云公益基金會,擁有百億級別的辦學資金,可以提供全額獎學金。這些高校多采用“小而精”的模式,招生規模小,但人才培養投入大,專業設置緊跟時代發展需求。

      相比之下,普通民辦高校往往面臨資金不足、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難以形成自身的特色和競爭優勢。

      盡管近年來高考報名人數仍在增加,但隨著人口結構變化,生源質量的分化日益明顯。2024年,全國新生兒數量僅有954萬,與2016年的1883萬相比幾乎腰斬。這意味著到2035年,全國高校生源規模可能還將進一步減少40%。

      在這樣的背景下,普通民辦高校要想突圍,就必須在辦學定位、資源投入與專業設置等方面做出實質性改變。正如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所說:“物極必反,普及化帶來的高校充分競爭,終歸是件好事。”

      本文為中國教育在線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陽陽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相關新聞
    中國教育在線 2025-07-23 17:13
    中國教育在線 2025-07-16 13:21
    中國教育在線 2025-07-08 11:29
    中國教育在線 2025-07-04 13:19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