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寧鄉市職業中專學校:堅持“雙優”引領 “六化六高” 推動“大思政課”建設
    2025-04-23 16:19:00
    寧鄉市職業中專學校
    作者:張紅娟

      寧鄉市職業中專學校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湖南省卓越中等職業學校。2022年學校被湖南省教育廳立項為湖南省楚怡優質中職學校和優質專業群建設A檔單位。近年來,學校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加強思政課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堅持“雙優”引領,在強化系統設計,催化課程改革,優化師資隊伍,孵化特色品牌,深化協同育人,細化保障服務等方面發力,積極構建“大思政課”建設體系,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強化系統設計,高站位落實。一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大思政課”建設,成立由黨委書記和校長擔任組長的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組織協調、科部室具體實施、師生校友和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二是堅持系統謀劃。把思政課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作為學校黨委工作的重要議題和學校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重點列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重點列入學校“建好省雙優 爭創國雙優”建設內容,重點列入學校黨委和行政年度工作要點;每年召開2次黨委會、2次校長辦公會專題研究思政課建設推進相關工作。三是建立聯系制度。黨委書記、校長帶頭上思政課,每學期開學第一堂思政課為黨委書記或校長上思政示范課;學校黨委班子成員分別聯系1至2名一線思政課教師,通過定期聽課,座談交流、談話談心等方式,深入了解思政課程建設和教學情況,努力推動思政課建設高質量發展。

      催化課程改革,高水平推進。一是完善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年級,嚴格按照教育部2020年版思想政治課程標準,開足開齊開好四門必修課。同時圍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等,結合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開設了《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選修課程,逐步形成整體性與層次性相統一、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思政課程體系。二是豐富課程資源。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同時有機融入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故事、企業文化故事、戰疫故事、先進典型事跡以及形勢與政策要聞等鮮活素材,充分挖掘校史、地方史、家鄉史等史學教育資源,建立豐富的、立體的、鮮活的、生動的、接地氣的思政課教學資源。建成省級優質精品課程1門,打造國家級、省級優質示范課3堂,參與教育部組織的思政課程資源建設2次。三是探索特色路徑。機電部將工匠精神有機融入實訓教學體系,打造“匠心課堂”,定期開展“塑心講堂”專題講座,培養德技并修的少年工匠。汽車部以“雷鋒精神”為學生鑄魂,致力培養“雷鋒式汽車工匠”。文旅部從服務師生成長出發,以特色課程建設為抓手,將課程思政、專業特色相融合,形成“以禮立部,以美育人”的部室特色。

      優化師資隊伍,高標準定位。一是高標準配備。圍繞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健全準入制度,嚴把選聘政治關、師德關、業務關;完善兼職制度,選聘具有相關學科背景的高水平教師擔任兼職思政課教師;建立特聘制度,組建由大國工匠、勞動模范、社科專家、優秀校友等人群構成的特聘教師庫。二是高標準培訓。制定思政課教師培養計劃,突出精準施策,分層推進,定期“組合拳”式開展針對性培養培訓和進修,建立國家級示范—省級專題—市級骨干—校級全員四級培訓體系,確保思政課教師每年人均參加各級各類培訓4次以上。三是高標準建設。以思政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為核心打造教學科研共同體,鼓勵教學名師引領、示范、輻射,充分挖掘中級教師潛能催化為市校級骨干;實施“青藍工程”,通過“師徒結對”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近年來,培育省、市級思政教學創新團隊2個,省市級思政教學名師2名,市級思政學科帶頭人1名,縣市級骨干教師和教學能手2名。

      孵化特色品牌,高質量打造。一是打造“溈水河畔思政課堂”品牌。發揮區域紅色資源優勢,把黨史、寧鄉史、黃唐起義、寧鄉工業制造的傳承、宗一特支精神和學校發展建設史等帶進了大思政課堂,研發《溈水春秋映初心 奮楫篤行擔使命》《星火燎原映初心 三牛精神踐使命》等系列黨史思政課,每年開展新生入學教育1500人次。二是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育人模式。在“雙優校”建設背景下,依托已立項的省市思政教學創新團隊,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優勢,組織思政教師、專業教師和公共課教師共同開展課程分析,梳理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更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同時在省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教學能力比賽中發力,以賽促教、以賽促研、以賽促改。近年來,團隊成員參加教學能力比賽獲國賽一等獎1項,省賽一等獎3項;指導學生參加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銅獎1項。三是形成思政賦能“雙創”協同育人模式。堅持用思政教育引領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積極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合作,加強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和寧鄉區域校外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連續四年獲省一等獎,獲國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目前,已資助省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10余項,受益學生超過600名,并成功孵化了4家學生創業企業。經驗模式得到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何寄華的高度肯定“寧鄉市職業中專學校以‘雙創’為推手著力深化專業結構調整,有載體、有機制、有保障,培養有思路、有成效”。

      深化協同育人,高精準聯動。一是健全校內協同育人機制。統籌思政理論課、專業課、公共基礎課和素質拓展課的育人作用,分類分步有序推進工作。建立思政教研組聯系專業群精準育人制度,一個思政課教師對接1-2個專業,全程化指導所對接專業的課程思政,推動各門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二是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開展“弘揚工匠精神 助力職教新發展”活動,邀請全國勞動模范、技術能手孟德良,楚天工匠、焊接大師龍定華等擔任企業導師,全程參與思政課校級課程標準制定、授課計劃制定、教學專題設計等內容,推動企業工匠與思政課教師同上一堂思政課,與合作企業共同設立思政育人實踐基地。三是創新“大思政課”實踐育人機制。堅持開門辦思政課,積極建設“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主動對接各類基地場館,強化校地聯動、校館聯動,聚合育人平臺,開發現場教學專題,開展實踐教學。開設移動課堂,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社會實踐基地,帶領學生追尋紅色足跡,走進田間地頭,深入工廠社區,將思政課堂搬到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第一線。將理論教育與專業實踐感悟相融合,實踐教學與勞動教育、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相結合,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

      細化保障服務,高效率支持。一是加強經費保障。學校設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專項經費,按照每門課程投入10萬元支持思政課教師團隊開展課程改革,并按生均30元標準劃撥作為思政教師團隊培養和素質提升專用。同時對各類思政課教改項目、科研項目予以經費配套。二是優化評價體系。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在人才培養、科研立項、評優表彰、職務評聘等方面優先支持思政課教師,真正落實思政課在學校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點建設地位。三是搭建發展平臺。借助已立項的省、市楚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團隊和職業教育公共課名師工作室,定期積極開展專題報告、教學沙龍、教研工作坊、教學比賽等各類交流活動,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理論素養和育人能力。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