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愛北京·愛科創”行動在中國科學技術館啟動。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于英杰,副市長馬駿,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于俊清、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副局長薛淮等出席活動。
活動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揮北京教育、科技、人才優勢的重要指示精神,率先落實市委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小組會議精神,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與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用好首都資源力量,發掘儲備一批后備創新人才,引導青少年不斷提升科學素養,以強大的思政引領力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有力推動教育強國首善之區、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
全市近萬名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通過北京高校思政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同備一堂課”平臺,線上參會備課。
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于英杰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弘揚傳承科學家精神,強調“要有強烈的愛國情懷,這是對我國科技人員第一位的要求”。
“科技創新,貴在接力”。北京教育系統始終致力于將首都優質科創資源轉化為學校立德樹人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強大動力,將科學家精神培養融入大中小學思政教育和科學教育全過程,引導青少年不斷提升科學素養,以強大的思政引領力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他強調,一是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彰顯“大思政課”鮮亮底色。“愛北京·愛科創”的核心是報愛國之心、立青春之志、成科創之才。在策劃設計和組織實施過程中,要始終把“大思政課”這一根本定位挺在最前面,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偉力講深講透,將思想引領貫穿始終,用好新時代首都科技領域的鮮活實踐和偉大成就。要把我國科技領域輝煌成就背后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講深講透,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立志投身科創報國、造福人民的宏偉事業。要把“愛國”這一科學家精神的靈魂講深講透,用老一輩功勛科學家的科創故事感染學生、啟發學生、引領學生。
二是秉持因材施教工作原則,始終突出“學生中心”行動理念。教育的真諦在于為每個學生都播下希望的種子,讓每粒種子都迎來破土而出的春天。“愛北京·愛科創”行動要把握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循序漸進,遵循青少年成長發展的客觀規律,在行動中多一些設身處地的“共情”,少一些居高臨下的“說教”,從學生的同理心、興趣愛好出發,引起學生的心靈共鳴。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盡量與學生的學科專業學習和現實生活有效聯通,以科創引領學生知識能力提升,以思政促進五育融合發展。
三是全面有序推進各項活動,高度聚合“科創思政”工作合力。“愛北京·愛科創”行動是科創與思政的一次跨界聯動,是一場需要各部門協同參與的“交響樂”。“愛北京·愛科創”行動包含四大模塊、30余項活動,牽頭單位要各負其責,強化資源統籌和分工協作,根據工作安排形成明確的任務圖、時間線、進度表,壓茬推進相關育人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注重激發內生動力,積極與科研院所、科技類企業協同聯動,為師生開展科創育人活動提供更加完備的條件。在開展相關工作過程中,要注重科學性與合理性,避免對相關單位的科研工作造成干擾、增添負擔,更要高度重視安全和涉密風險。
活動現場,副市長馬駿等領導同志共同按下啟動按鈕,正式啟動“愛北京·愛科創”行動。“愛北京·愛科創”行動方案及主題標志正式發布。
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總書記說,要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要像撒鹽一樣落實思政工作,要高度關注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愛北京,愛科創”主題行動,就是首都教育落實總書記指示的一個生動實踐。
可感、可知、可行、可為,不僅僅是在科創,更是廣大同學認識身邊社會、增強自身能力、交往更多同伴的新載體,是促進同學們身心俱豐的最鮮活的思政。
“愛北京·愛科創”行動,是我市立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的“大思政課”育人項目,行動聚焦培育科學素養、弘揚科學家精神這一育人目標,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計劃在2025年開展30項育人活動。
“愛北京·愛科創”行動,將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專業、不同類型學生實際特點,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內容:小學生注重增強科技體驗,中學生注重培養專業興趣,大學生注重以實際行動科創報國,確保全程貫穿、全覆蓋參與。
自本月起,“科創漫步觸碰未來”科創場館打卡、“科學精神進課堂”研學、科創體驗大練兵、科創力量基層行等10個項目、30項育人活動將陸續開展,還將用好AI、5G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線上與線下一體推進,實現各類科創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不斷擴大活動影響力和覆蓋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