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三融合”“三推動”
形成高質量發展合力
新時代新征程,高校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關鍵是要推動黨的建設和事業發展深度融合。北京師范大學作為中國教師教育的“排頭兵”,學校黨委弘揚紅色師范百廿傳統,堅守教師教育核心使命,堅持以系統思維推動黨建和事業目標融合、力量融合、機制融合,不斷提升黨建工作生機活力,為加快推進綜合性、研究型、教師教育領先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更好服務教育強國戰略提供堅強保證。
堅持目標融合,推動同向一體
推動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根本在于把牢正確方向、確保沿著正確目標前進。學校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黨委常委會第一議題、各級領導干部第一要事。學校召開第十四次黨代會,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生動辦學實踐。牢記“國之大者”,承擔高等教育龍頭和基礎教育基點雙重使命,將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需求作為黨建和事業發展錨點,推動黨建圍繞立德樹人、社會服務等重點、難點、攻堅點來確定目標、開展工作。聚焦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特別是832個脫貧摘帽縣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實施“強師工程”,按照“培養一批、輸送一批、提升一批”整體思路,統籌推進“志遠計劃”等,助力鄉村振興和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將學科自主發展與國家重大需求深度耦合,成立國家安全與發展戰略研究院、環境與生態前沿交叉研究院等,增設國家安全學、人工智能等交叉學科,形成一批標志性創新成果。
堅持力量融合,推動同步合力
推動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關鍵在于整合“人力”、匯聚“一股力量”。制定《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施辦法》等,強化學校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工作機制。完善院系黨委會、黨政聯席會議事決策機制,印發院系黨委會、黨政聯席會議事決策事項示范清單,規范16大類、162項事項決策程序。創新支部設置,將支部設在國家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專項、東北虎豹野外科考團隊、樂育書院等一站式學生社區上,做到全面有效覆蓋。實施入黨引航工程,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擔任政治導師,引領20余位高層次人才和留學歸國教師進入發展程序。強化“雙帶頭人”教師支部書記培育,20余位獲評國家人才項目,10余位擔任學校中層干部。
堅持機制融合,推動同頻共振
推動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核心在于健全“機制”、確保常態長效。制定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方案、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方案,印發學校年度工作要點,實現黨建和事業一體部署。強化立德樹人,全面建設12個“雙一流”學科、5個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10個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2.0基地、4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5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完善統責、明責、督責、考責、追責“五位一體”閉合鏈條,建立“7+2”黨建責任清單,保障黨建和事業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探索“一考雙評”,將事業發展成效作為評價黨建成效的重要內容;將黨建成效作為“雙一流”建設評估、學科專業質量評價等重要指標,同資源投入配置等掛鉤。推動“一述雙報”,述職中同時報告黨建成效、黨建引領事業發展成效。
黨建和事業是一體兩翼。“一體”是根本,重在把準航向、明晰路徑,做到服務大局、精準定位。“兩翼”是關鍵,其一為“人力”,重在黨政齊心、黨員帶頭,做到凝心聚力、步調一致;其二為“機制”,重在綱舉目張、鏈條完整,做到責任明晰、務實有效。通過二者融合聯動,破解“兩張皮”、形成“一盤棋”,進而產生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