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人社部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賽后新聞發布會。會上,大賽組委會委員、秘書處秘書長吳禮舵介紹,本屆大賽以“技能照亮前程”為主題,設置了106個競賽項目,35個代表團的3420名選手、3275名裁判參加大賽。經過3天的激烈角逐,348名選手獲得106個項目的金、銀、銅牌,35名選手獲得“參賽團最佳選手獎”,13名選手獲得“西部技能之星獎”,21個代表團獲“突出貢獻獎”,14個代表團獲“優秀組織獎”。大賽期間,現場觀賽18.3萬人次,大賽同期開展了技能強國論壇、技能展示交流和絕技絕活展演,有效帶動社會大眾關注技能、學習技能、投身技能,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吳禮舵介紹,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僅有力推動了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了職業技能競賽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水平,也為2026年我國在上海舉辦第48屆世界技能大賽積累了寶貴經驗。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一是進一步凝聚了社會共識,營造出濃厚的社會氛圍。大賽緊扣“技能照亮前程”主題,通過全方位宣傳,顯著提升了社會對職業技能的認同。大賽還創新開展“技能培訓小課堂”“技能奇妙游打卡”等互動活動,吸引大量公眾尤其是中小學生參與,有效激發了廣大勞動者特別是青少年學習技能、提升技能的熱情。
二是進一步拓展了交流合作,實現開放共享、互學互鑒。全國400余家院校、培訓機構擬共同發起“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倡議,300余家職業技能評價組織共同發起高質量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倡議,推動一批校企合作、區域協同項目落地。
三是進一步推動了產教融合,服務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大賽緊密對接國家戰略和產業需求,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競賽項目注重與新業態、新技術對接,增加新職業項目比重,引導技能人才培養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企業深度參與賽項設計和技術支持,院校積極對接大賽標準推進教學改革,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大賽成為產教融合的“連接器”,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
四是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價值,樹立國家綜合性技能競賽標桿。本屆大賽在賽事規范化和可持續發展方面進行積極探索,落實公平公正工作措施,構建全鏈條風險防控體系,確保大賽公平舉辦。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標準,完善大賽組織各環節的制度安排和運行機制,探索市場化運營模式,構建可持續發展機制,致力于引領國內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向科學化、專業化發展。
五是進一步積累了辦賽經驗,助力第48屆世賽各項工作籌備。2026年9月,我國將在上海舉辦第48屆世界技能大賽。將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全過程作為“演兵場”和“磨刀石”。在賽事組織上,嚴格對標世賽標準,從籌備、過程管理到后勤服務等環節建立工作規范,形成可推廣的辦賽經驗。在競賽內容上,賽項設置、技術文件等參照世賽標準執行,為選手、專家提供實戰鍛煉平臺,為世賽順利舉辦積累寶貴經驗。同時,通過開展“第48屆世賽倒計時一周年”等活動,提升社會對世賽的關注度,增強品牌影響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