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教必先強師,高校教師隊伍的高質量建設,人才發展與評價體系的改革創新,是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為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推動教育科技人才強國戰略一體推進,2025年7月23日至24日,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發展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人才發展專委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辦了“高校教師隊伍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2025年暑期研修班”,來自全國42所院校的72位教師參加了研修學習。
本次研修班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人才發展專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云海,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智能分會常務理事、上海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霍偉偉,華南師范大學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人力資源處處長、人才發展工作辦公室主任、廣東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主任陳殿青等四位專家授課。研修班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人才發展專委會學術秘書秦冠英主持。
在開班儀式上,王云海首先介紹了舉辦本次研修班的重要意義,2025年是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全面落地、三年行動計劃開局之年,是“十四五”規劃全面總結和“十五五”規劃編制啟動的關鍵時期,本次研修班是人才發展專委會落實教育部和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的工作部署的具體舉措。圍繞“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十五五’規劃編制、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等會員高校關心的問題進行培訓。王云海副主任還帶領全體學員學習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推進落實綱要和三年行動計劃、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相關部署和重大舉措。介紹了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和人才發展專委會下半年的重點工作。期望通過本次研修,參會高校的人事人才工作同仁能進一步加強交流和學習,為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霍偉偉圍繞“AI大模型賦能高校人事人才管理場景與實操”的主題,深入講解了AI大模型的技術邏輯與趨勢,并展示了AI在高校管理中的廣泛應用場景。她通過多個案例,包括利用AI工具輔助完成思維導圖、文案寫作、文本分析、表格處理、PPT制作及圖像制作等,讓參會者直觀感受到了AI技術的強大潛力。此外,霍教授還詳細介紹了提示詞撰寫技巧,幫助參會者學會如何與AI高效溝通,提升工作效率。
實戰演練環節,參會者通過“0起點測試”、Prompt策略實戰及與AI高效協同等演練,親身體驗了AI技術在高校管理中的具體應用。大家紛紛表示,通過實戰演練,不僅加深了對AI技術的理解,還掌握了實際操作技能,對未來工作中應用AI技術充滿了信心。
次日,研修班聚焦高校人事人才隊伍規劃與薪酬績效考核改革。首先由熟悉高校人事管理和發展規劃的資深專家以”高校十五五人事人才隊伍規劃"為主題,在線分享了該校在“十五五”期間的人事人才隊伍規劃思路與舉措。他強調了規劃的重要性,指出規劃應緊密圍繞學校的發展目標,科學布局,合理配置資源,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
陳殿青則圍繞“高校薪酬績效考核改革”的主題,詳細介紹了華南師范大學在薪酬績效考核改革方面的探索與實踐。他提到,學校通過“預聘-長聘”制度、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考核管理、薪酬分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構建了基于“職務職級+基本工作量+獎勵績效+高端業績”的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薪酬分配體系。這一體系不僅強化了薪酬的激勵作用,還提升了教職工的滿意度和歸屬感。
最后的結業儀式環節,研修班特別邀請了兩位高校代表分享學習收獲與實踐思考。西京學院人事處副主任劉云濤以建設應用型高校為例,分享了學校在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務實探索,并對專委會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感謝其為自身工作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借鑒與支持。大連海事大學人事處何健則結合海事行業特色,介紹了研修班學習到的AI技術對于高校管理、人才引進等方面的創新啟發,期待日后能在提升管理效率、優化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隨后,王云海、霍偉偉、陳殿青分別為學員頒發結業證書,至此也為學員們的學習之旅畫上了圓滿句號。
通過兩天的緊張學習與交流,參會的教師們不僅收獲了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通過實戰演練掌握了實用的操作技能。大家紛紛表示,感謝研修班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使他們能夠深入了解高校教師隊伍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的最新動態和前沿理念。同時,通過與其他高校代表的互動與分享,他們也獲得了許多經驗和啟示。
據悉,本次研修班是2025年暑期研修班的第一期學習活動,活動不僅為高校人事人才工作者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也為推動高校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注入了新的動力。人才發展專委會透露,后續將會繼續聚焦會員高校的發展需求,組織策劃針對高校人事人才工作相關的重難點話題進行研討和學習活動,持續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發展,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