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積極加強課堂理論、設計實踐和社會服務緊密結合,提升學生對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認知與實踐能力,同時為市民出行的便捷性、地鐵集團和城市有關單位的管理有序性。2025年9月10日,青島科技大學環境設計專業23級學生,在導師于瑞強老師的帶領下,針對當前非機動車輛停車難、亂停車的現實狀況,有效開展了對青島市地鐵相關站點外部空間改造利用的專項調研活動,該活動是《建筑設計》課程的重要教學實踐環節。
全體師生調研前集合
調研伊始,全體師生在指定的地鐵站集合,于老師對問卷發放形式、數據搜集及處理等過程進行了安排并和同學們短暫互動交流。之后,同學們通過之前已做好的調查問卷,利用早晚高峰地鐵通勤時段,在商務樓區、大型早市、重要景點的主要站點向上班族、市民和游客等不同群體發放關于地鐵站出入口外部空間非機動車廳停放利用的電子問卷。此次調研著重圍繞非機動車停放空間、地鐵站內外空間無障礙設施完善度、地域文化元素表達方式等核心問題,收集相關群體真實需求與意見。
同學們在向市民發放問卷
于老師和同學們前往調研站點
隨后,各調研小組前往青島市人口流量大、地鐵需求旺盛的站點開展深入調研,涵蓋李村、臺東、五四廣場、海泊橋、麥島、信號山、青島站、海游路等重點區域。同學們通過實地觀察、記錄站點空間布局、拍攝出入口設計現狀、訪談過往市民等方式,較全面了解不同站點在便利性、美觀性、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現狀與不足,為后續地鐵站外部空間改造方案設計積累豐富的一手資料。
同學們在向市民交流并發放問卷
經前期問卷發放后大家匯合,于老師針對問卷收集情況進行初步梳理總結,將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現場指導,并明確下一步調研重點與分工,為后續工作指明方向。
此次調研活動,不僅讓同學們走出課堂、深入城市空間,更培養了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專業能力,更是再次深化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現代教育模式,不斷提升服務地方社會發展能力,以實際行動統一到“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上來,以專業力量賦能基層建設,同時為后續《建筑設計》相關課程的教與學、城市更新和空間優化奠定堅實基礎。(供稿:青島科技大學 黃金山)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