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北京交通大學校長余祖俊在北京交通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發表了題為《智能時代的知與行》的講話,深情寄語2025屆畢業生:“學會選擇、學會放棄、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
智能時代的知與行
——在2025屆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北京交通大學校長 余祖俊
親愛的各位畢業生同學、敬愛的各位老師、各位親朋好友: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隆重舉行2025屆畢業生的畢業典禮,在這個莊重嚴肅的時刻,我首先代表學校,向圓滿完成學業的同學們致以熱烈的祝賀,向一路陪伴你們、支持你們的師長和親朋,表示誠摯的感謝!
今天對大家來講,意義非凡,你們將拜別師長、告別同窗,整理思緒時腦海中是否會閃過那些獨特的交大印記。軍訓方陣的整齊劃一、體育館里的揮汗如雨,最后收一次上園村3號的快遞、最后的班級合影同學們到得都很齊,還有草坪上曬太陽的“毛驢”和“橘皮”,也充滿著對校園施工何時能停的好奇……感謝你們留在交大的青春軌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你們都是交大優秀的學子,也是即將遠行的孩子。作為老師,在臨行前總想再跟大家嘮叨幾句。
同學們,你們所處的時代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智能時代奔涌而至,深刻重塑著我們的知識邊界和行為方式。當人形機器人精準完成指令、自動駕駛汽車平穩運行、虛擬醫生監測診斷你的身體、deepseek深度思考后解答你的提問,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智能時代帶來的前所未有的便捷與高效。數據反映規律、算法預測趨勢、模型生成答案,人工智能仿佛成為了我們的萬能助手,幫助我們快速過濾信息、分析利弊、提供選項,甚至是做出選擇。
“選擇”一詞會無時無刻出現在我們的生命里,并常常被賦予極為重要的意義。我們時常為“選擇”而糾結,以前我們依靠父母師長,如今開始寄希望于人工智能可以快速推出“最優選”。然而智能絕非萬能,他可以給出相對有利的建議,卻不一定是最有意義的答案,究竟該如何選擇,其實思源樓后的“知行碑”早已道出了真諦。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智能時代的知與行”。
“知行”校訓的“知”,是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也就是要學會選擇、學會放棄。
首先,要學會選擇。大學教給你們的,絕不僅僅是書本知識,而是判斷與思考的訓練。你們在讀文獻時的認真批注、改論文時的自我推翻、做實驗時的反復論證、研討時的理性批判,都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你們獨立思考的品質。任何經驗主義、算法數據都不能作為你們進行理性選擇的黃金標準,其實人生的每一個選擇都取決于你們自己,這就需要用獨立思考和理性批判去做出選擇。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希望你們不要在信息洪流中隨波逐流,要始終記得自己的“第一性”,記得自己的出發點在哪里,去選擇與國家、與時代同頻共振的事業。與智能時代同頻,就意味著要創新,創新既需要漸進式的技術迭代,更需要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去進行顛覆性的發明創造。新時代的年輕人越來越成為各行各業創新創業的主力軍,你們最具活力、最具膽識、最具想象力。希望你們跳出AI給出的“標準答案”的束縛,跨越差異、開放包容、知難而進,用創新求索精神不斷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選擇不易,放棄更難。放棄并不是被動地妥協,而是主動地篩選,是堅決地排除干擾項,是將目光專注于更有意義的事。茅以升老校長親手炸毀了自己修建的錢塘江大橋,是堅決將國家利益、民族存亡立于個人成就之上;徐敘瑢院士主動放下已深耕多年的光譜研究,開辟了固體發光科學的全新領域;施仲衡院士毅然拒絕國外提供的技術援助,誓要歸國實現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獨立自主。其實,放棄往往更需要智慧和勇氣,要舍得丟掉沉沒成本及眼前利益,要敢于直面更大的責任與擔當。當你們在事業發展中徘徊、在理想與現實間搖擺、不知如何選擇與放棄時,希望你們能想起“知行”二字,這其中對人生取舍的認知與洞察,是機器與數據所難以理解的、帶有生命的命題。
選擇之后,關鍵就在于“如何行”。“知行”校訓的“行”,就是行穩致遠,這就希望大家要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
首先,要行得遠,就要耐得住寂寞。智能時代讓社會節奏不斷加快,許多人享受智能推送帶來的即刻滿足,渴望能精準踩中風口,收獲立刻的反饋與成功。但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一萬小時定律”告訴我們,任何領域的卓越都需要十年磨一劍的積累。我校1980級校友王巖飛院士,數十年從事雷達技術研究,為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科技攻堅貢獻了力量;我校1991級校友,中國鐵建副總裁趙佃龍,扎根非洲十一年,為非洲鐵路及工程建設做出了貢獻;一代代交大人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將高鐵名片帶向了世界。許多工作的突破往往誕生于無人問津的角落、社會的進步更是離不開默默無聞的堅守者。初入社會,未來一段時間你們很可能會經歷不起眼的工作、不適應的人際、不被認可的研究、不被理解的生活,請大家對社會、對家人、對自己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寬容,耐得住孤獨平凡的歲月,才能迎來厚積薄發的時刻。
其次,要行得正,就要經得住誘惑。智能時代讓價值追求趨向多元,在真假難辨的信息洪流之下,可能會模糊我們對邊界的明確和對價值的判斷,為此,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內心的定力。大家千萬要認清披著“機遇”外衣的陷阱,不管是面對數據造假換取的科研捷徑、還是底線松動可能帶來的利益誘惑,一定要守規矩、講原則,不該做的事情堅決不做,這是每個交大人都應堅守的底線,更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泰戈爾說:“鳥的翅膀一旦縛上了金子,那么,它就再也飛不動了”。無論未來身處何種崗位,面對何種誘惑,大家都要行正道、守初心,保持清醒頭腦,方能行穩致遠。
“學會選擇、學會放棄、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這四句話飽含對“知行”校訓的深刻詮釋和人生智慧,這是我大學老師對我的人生寄語,今天分享給大家,也希望能夠指引你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走得越來越好、越來越遠。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即將步入新的人生階段,未來充滿機遇、前途無限廣闊,母校相信你們一定能通過自己的拼搏與奮斗,去迎接智能時代、引領智能時代,在強國建設的舞臺上綻放青春光彩。在你們的身后,母校會一直關注你們、支持你們,也隨時歡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謝謝大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