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6所高校增設“低空經濟”專業,今年首次招生
    2025-04-21 14:03
    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

      近年來,隨著無人機物流、城市空中交通、5G通信等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催生出對“低空經濟”相關領域的人才需求。“低空經濟”這個名詞,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4月14日,教育部圍繞低空經濟主題舉辦“教育大講堂”報告會。會上,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應邀以“低空經濟”為主題作報告。報告從9個方面,就什么是低空經濟,低空經濟發展之路,低空經濟的要素、特性與挑戰,低空融合基礎設施、安全體系,從先進系統到開放共享等進行了深入闡述。

      據悉,今年1月15日,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正式宣布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據學校介紹,該中心將采用跨學科策略,匯聚來自人工智能、工程設計及商業領域的頂尖學者,以促進低空經濟生態系統的發展。

      什么是低空經濟?

      低空經濟是指在3000米以下,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各種有人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具有產業鏈條長、輻射面廣、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

      為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戰略機遇,我國積極拓展和加快低空經濟領域布局。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將低空經濟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2024年12月27日,國家發改委網站更新顯示,發改委正式設立“低空司”。這一系列舉措,標志著低空經濟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2025 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 “低空經濟” 與 “商業航天” 并列為新興產業發展重點,明確提出 “建立全鏈條治理機制”。

    全國首批僅6所!今年首次招生

      高校作為科技創新及人才培養的重要策源地,是“低空經濟”戰略布局中至為關鍵的基礎環節。

      去年年底,教育部網站公示:全國6所高校申請增設“低空技術與工程”新專業,并將于今年啟動首次招生。

      六所學校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6所高校均是實力強勁的“雙一流”高校。根據教育部公開的申報材料,上述6所學校計劃年度招生人數共計360人


    低空經濟相關本科專業申報材料公示

      據悉,該專業所屬學科門類為工學,專業類為交叉工程類,修業年限為4年,畢業生將被授予工學學位。

      “‘低空技術與工程’在邊界上與這些專業有交叉,但涉及的低空經濟相關領域范圍更廣、應用場景更新,技術應用更加綜合。”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叢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作為新質生產力催生的經濟形態,低空經濟深度融合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5G通信等技術,帶動航空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產業鏈迭代升級,是國家戰略布局中的重要領域。其相關產業鏈長、應用場景豐富,覆蓋制造、基建、服務等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高校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專業布局,不僅將推進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多元化發展,還將為行業提供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學生畢業后,可在低空經濟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工作,如在低空有人/無人飛行器相關院所、低空產業企業從事研發、制造、運營等工作,也可在低空管理政府機構參與管理與規劃。


    低空經濟產業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擬由無人系統研究院牽頭,聯合飛行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和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建設,涉及“無人系統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控制科學與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五個一級學科。

      學校將依托強大科研實力和教育資源,培養具有綜合知識結構的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課程設置上,有微積分、機械設計基礎、自動控制原理等基礎課程,空氣動力學基礎、飛行力學、低空飛行器總體設計等專業課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培養架構圖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通用低空飛行器、新能源飛行器以及新概念飛行器總體設計、控制、動力以及低空交通管理等專業基礎理論、方法和工具,能夠在低空經濟相關領域從事飛行器系統的理論研究、設計與開發、實驗研究以及技術管理等工作。

      招生辦負責人表示,該專業在“宇航與機電類”這個大類中進行招生,設立“低空技術班”,擬開設飛行器空氣動力學分析與設計、新能源飛行器能源管理與控制、低空綜合交通管理等專業核心課程。


    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人才未來就業場景設想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將計算機與低空技術相結合,通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信息與通信工程”國家級一流建設學科的優勢,側重培養低空飛行器的網絡通信、安全管控等方面人才。

      同時,學校建設的第三代互聯網實踐教學平臺,涵蓋了1000多臺教學臺式機、教學用服務器、專用基站、無人機及其配套的路由器等,可以作為教學實驗的基礎設備,為該專業學生提供空中、地面等空天地一體化的實驗環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低空經濟領域具有顯著的學科優勢和豐富的師資力量,擁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力學三個“雙一流”學科,以及航空航天結構力學及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直升機動力學全國重點實驗室、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工信部批復的第一個電磁頻譜研究院等航空、航天、民航領域高能級創新平臺,成為低空領域科教創新資源、高端人才資源的重要集聚地,為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建設提供了全學科覆蓋、全要素融合的優勢。

      學校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計劃年度招生人數30人,其培養目標是面向國家低空經濟戰略需求和行業發展前沿,培養掌握低空飛行器系統的核心技術,能夠創新地解決低空技術在系統設計、運行、維護、監管等過程中的復雜工程問題,開展低空系統規劃與管理、低空載具空地協同與智能控制、低空載具數字檢測與適航管理、低空飛行服務與安全保障等工程應用和前沿科學研究的社會棟梁和工程英才。

      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將依托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的自主系統與網絡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密電子制造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5個省級科研平臺和7個校企聯合實驗室,為該專業建設提供良好的技術及硬件支撐。

      學校為新專業的實踐課程要求制定了明確的標準。據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介紹,依托自主系統與網絡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密電子制造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平臺,該專業的實踐課程主要在實驗室、低空飛行場地等地進行,包括飛行器、智聯網等領域的研究、設計、開發、管理和運營等。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開設這一專業,是建立在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等一級學科基礎上的綜合性、高度交叉、深度融合、產學研結合的新興學科體系,將研究低空基礎設施、低空航空器、低空運行與保障等關鍵科學技術。

      西北工業大學民航學院教授劉貞報提到,低空航空器是低空技術主要的應用載體與理論來源,可以開展翼身融合布局、分布式推進系統布局等新型氣動布局技術研究。

      該校教務部部長王海鵬提到,未來,學校準備將總師特質內涵融入“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

      除了以上6所已公示布局“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高校之外,更多高校躬身入局,主動布局低空技術領域。

      近日,山東大學自主設置“低空技術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專家論證會在威海校區舉行。

      蘭州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在今年2月召開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申報工作推進會,準備進一步凝練專業方向。

      去年12月,華東師范大學成立了“低空經濟空間智能技術研究中心”。

      ……

      對于布局“低空經濟”領域的高校來說,“試點”亦是“考點”,作為全新的專業領域,其課程開發、師資隊伍建設、實習實訓搭建等將面臨一系列挑戰。

      同時,挑戰背后也是機遇。

      就目前已官宣開設“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6所高校來說,其在相關領域均已具備深厚的學科優勢、專業基礎、師資力量及辦學資源。

      如,6所高校均依托學校一級學科的教育資源打造新專業,并提供國家級或省部級的平臺基地,“重投資”支持新專業教學平臺建設。

      以師資隊伍配比為例,6所高校“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專任教師隊伍中,教授占比均高于40%。北京理工大學低空技術領域的師資隊伍由7名兩院院士領銜,涵蓋高層次教學人才,并吸納型號總師等行業專家,一同參與新專業授課;西北工業大學則通過校友資源,搭建“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飛行器總體、氣動、結構、電池和航電等課程方向的師資隊伍。

      期待幾所高校為我國“低空經濟”領域培養更多高精尖人才,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的創新動力和人才支持。

      本文版權為中國教育在線所有,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黃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相關新聞
    中國教育在線 2025-04-21 15:39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