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社科廳函〔2025〕1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軍事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各直屬單位:
為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關于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部署,貫徹落實《高校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和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工程實施方案》,推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根據《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實施辦法》(附件1,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我部決定啟動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受理成果范圍和獎項設置
(一)受理成果范圍
為適應新時代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需要,根據哲學社會科學一級學科自主知識體系研究布局,借鑒歷屆評獎經驗做法,本屆評獎的受理成果范圍包括:1.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2.馬克思主義理論;3.中共黨史黨建學;4.紀檢監察學;5.公安學;6.哲學;7.理論經濟學;8.應用經濟學;9.法學;10.政治學;11.社會學;12.民族學;13.教育學;14.心理學;15.體育學;16.中國語言文學;17.外國語言文學;18.新聞傳播學;19.考古學;20.中國史;21.世界史;22.藝術學;23.管理科學與工程;24.工商管理學;25.農林經濟管理;26.公共管理學;27.信息資源管理;28.國家安全學;29.設計學;30.區域國別學。
本屆評獎單設“教育科學研究”專區,由原“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受理成果范圍與上述“13.教育學”整合設置,對教育學成果單獨組織實施。專區具體獎項設置和數量、申報資格和要求、申報單位和名額、申報辦法和程序等單獨安排,詳見附件3—5。
本屆評獎的受理成果范圍及“教育科學研究”專區不得同時申報,每位申報者只能申報一項成果。
(二)獎項設置和數量
設置著作論文獎、咨詢服務報告獎、普及讀物獎和青年成果獎。普及讀物獎和青年成果獎不分等級,其他獎項分設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
本屆獎勵數量為1500項,其中“教育科學研究”專區190項。按照確保質量的要求,允許各學科、各類、各等級獎項有空缺。
二、申報資格和要求
本屆參評成果范圍是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間的下列成果:1.著作(含專著、編著、譯著、工具書、古籍整理等);2.論文;3.咨詢服務報告;4.普及讀物。具體申報資格和要求詳見《實施辦法》有關規定及相關答疑(附件2)。
三、申報單位和名額
(一)教育部直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以學校為單位,地方高校以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為單位,其他有關部門(單位)所屬高校以教育司(局)為單位(以下簡稱申報單位)集中申報,不受理個人申報材料。
(二)本屆評獎接受香港、澳門地區高校申報,相關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三)本屆評獎實行限額申報,具體申報名額詳見申報系統。申報單位要堅持質量第一的導向,按照政治標準與學術標準相統一的原則,科學合理分配申報名額,規范申報程序,切實做好申報遴選工作。
四、申報辦法和程序
(一)本屆評獎采取網上申報。教育部社會科學司主頁(http://www.moe.gov.cn/s78/A1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管理平臺·申報系統(以下簡稱申報系統)為本次申報網絡平臺(不含“教育科學研究”專區)。2025年10月20日9時網上申報開通,11月26日17時截止。申報辦法和流程詳見系統說明。
(二)申報者可訪問(無需登錄)申報系統下載《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申報評審表》(以下簡稱《申報評審表》),按要求填寫、打印后提交本單位科研管理部門。《申報評審表》啟用2025年新版本,以前版本無效。
(三)申報單位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匯總。審核重點:1.申報成果是否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研究導向;2.是否符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有無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爭議;3.申報成果是否涉及國家秘密;4.申報資格是否符合有關規定,申報材料是否真實。如發現不符合規定或弄虛作假情形,一經核實取消申報資格。
(四)網上申報截止前,申報單位組織完成第一輪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個工作日。未經公示或公示異議尚未完成核查處理的申報材料不予受理。
(五)紙質材料報送
紙質材料包括:《申報評審表》、申報成果、證明材料、《申報匯總表》,所有申報材料提交后不再退還。網上提交信息應與紙質材料內容一致。各單位報送的紙質材料要按照《申報匯總表》順序排序。和申報成果無關的材料無需提供。
(六)申報材料的初審結果通過申報系統反饋申報單位,由申報單位組織第二輪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個工作日。未經公示或公示異議尚未完成核查處理的申報材料不得進入下一輪評審。
五、工作紀律和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申報單位要成立相應的領導組織機構,認真傳達、充分動員,精心部署、密切協作,切實組織好各項工作。
(二)嚴把遴選質量關。申報單位要嚴把政治方向關和學術質量關,突出質量導向,對存在政治問題、違紀違法情形、師德師風問題予以嚴肅處理。申報單位提交的所有材料均視為經過各級單位審核同意。
(三)嚴格工作紀律。加強全過程管理并接受社會監督,嚴禁各類“跑獎”“要獎”等干擾評審的行為,評審期間不接待任何單位和個人因為評審事項來訪。
六、報送時間和地點
紙質材料(不含“教育科學研究”專區)采用現場集中報送方式,時間安排如下:
12月5日 華北地區、東北地區
12月6日 華中地區、華南地區、西南地區
12月7日 華東地區、西北地區
報送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4號富盛大廈1座12層,高校社科研究評價中心(郵編:100029)。
附件:
3.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科學研究”專區工作安排
4.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科學研究”專區實施辦法
5.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科學研究”專區申報答疑
教育部辦公廳
2025年10月11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