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聯合中國教育在線推出《高教前沿》系列訪談欄目,匯聚獨家視角,分享真知灼見。
近日,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黨委書記沈火明接受中國教育在線專訪,就教育強國建設、學校特色優勢及教育數字化轉型等問題分享了思考與實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黨委書記沈火明接受中國教育在線專訪
中國教育在線:2024全國教育大會提出,我們要朝著建成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扎實邁進。從“建設”到“建成”,您對此有何理解?教育強國征程上,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是如何做的?
沈火明:今年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以后,各高校都受到了很大鼓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教育強國”這一重大問題,系統闡釋了教育強國的科學內涵,明確了教育強國的基本特質,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科學指引與行動指南。最近以來,各高校都在就如何建成教育強國這個課題進行深入討論和實踐探索。
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是高校重要的使命和任務。就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而言,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都要緊緊結合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我們學校是四川省屬高校,有三大特色學科群:大氣學科群、電子信息學科群,以及統計經管學科群。以大氣學科群為例,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這方面的研究,在國家戰略支持下,我們積極推進精準預報和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研究與實踐。此外,學校的特色和優勢主要體現在電子信息和計算機學科上,我們的人才培養也融入了這種特色。比如,在人工智能領域,學校在區塊鏈學院的建設基礎上,加快了人工智能學院的建設,探索培養智能時代急需的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同時,我們還為所有學生開設了人工智能的通識課程,并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牽頭高校支撐著四川省人工智能學院的建設。
從就業數據來看,根據近兩年的統計,我們學校畢業生就業行業聚集于信息技術、電子電氣設備制造、氣象行業等領域。以大氣科學和大氣探測領域為例,四川省氣象局、貴州省氣象局的員工中,有近一半來自我們學校。同時據第三方調查顯示,學校畢業生能較快適應崗位,初次就業薪酬均高于全國高校本科畢業生平均水平;畢業五年后70%獲得過職位晉升,比全國同類院校平均水平高4%;職業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9%以上。
目前,統計與管理學科的人才需求也在增長。我們正在優化培養方案,加速專業調整,推動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更匹配。明年,我們計劃在大氣、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領域開展拔尖人才培養的試點,為教育強國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園風光
中國教育在線:剛才提到人工智能,您也是數字化方面的專家,對于高等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您有什么建議?
沈火明:目前,數字賦能教育教學,是一個熱門話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這幾年,許多高校在這方面都進行了一些探索。我認為,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的關鍵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教師,二是基礎設施建設。
教師方面,首先要轉變理念,老師需要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教學模式的變革。其次,要努力提升教師自身的數字素養。教育部在2022年發布了《教師數字素養》的行業標準,教師要積極對標提升自我。近年來,很多高校也都加強了教師的數字素養培訓。教師要在教學改革中發揮主動性,積極主動地將數字化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第三,在教學資源建設方面,也要靠我們老師的努力,老師們要在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慕課和一流課程建設的基礎上,要對資源進行持續的迭代優化,以滿足當前教學需求。當然,從政策層面來看,還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從制度上來推進和保障,包括建立必要的激勵機制。
關于基礎設施建設,學校應加大校園信息化和智慧校園建設力度,包括對原有多媒體教室的改造和智慧教室的建設,創設一個數字化教學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另一個方面,就是綜合智慧平臺的建設。當前,大部分學校的課程平臺,對于教育數字化轉型而言,功能還是不全面。若我們有了豐富的資源,有了積極主動的老師,但平臺功能有限,AI賦能難以實現,教育數字化改革的進展和效果將受到限制。因此,綜合智慧平臺的打造格外重要。
(本文系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黨委書記沈火明在第62屆高博會“高教前沿”欄目的訪談實錄)
本欄目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聯合中國教育在線策劃、出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教育在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