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聆聽工遺“石”光 傳承兵團精神——石河子大學期刊中心“記憶傳承 工遺‘石’光”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赴6-1社區實踐活動紀實
    2025-07-13 20:25:00
    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更好地傳承及發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7月7日,石河子大學期刊中心“記憶傳承,工遺‘石’光”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赴八師石河子市老街街道6-1社區開展為期14天的社會實踐活動。

    新程起航 使命在肩

      迎著晨風,迎著朝露,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們以充滿活力的姿態,懷揣著對老一輩兵團人的敬仰和對紅色基因傳承的熱忱,以青春的名義共同赴約,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即將展開的三下鄉社會實踐中。


    “記憶傳承,工遺‘石'光”實踐團出發前合影

    觸摸歷史 感悟兵團精神

      為深入領會兵團精神本質,探尋歷史工遺記憶,實踐團成員走進了社區居史館和八一糖廠舊址,通過老照片、舊物件與場景復原,穿越時空,聆聽歷史的回響。在斑駁的廠房墻體中感悟歷史的厚重與兵團精神的深邃,探尋兵團城市的文化根脈。這段經歷成為實踐團成員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激勵著他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后續的實踐中。


    實踐團成員到達社區


    實踐團成員參觀社區居史館


    “記憶傳承,工遺‘石’光”實踐團參觀八一糖廠舊址

    時空交錯 探索工業文化

      在社區孫麗書記的引領下,實踐團成員還參觀了工業博物館。館中文化墻充滿了歲月的記憶,一磚一瓦訴說著幾十年來兵團工業的發展歷史。栩栩如生的銅像再現當年工人的工作場景,生動還原八一糖廠、八一棉紡廠、八一造紙廠等重要工業場景,這座工業博物館不僅是兵團工業發展的歷史見證,更是兵團精神的生動縮影,再現了兵團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艱辛奮斗歷程,是傳承兵團精神、弘揚工業文化的重要窗口。?


    6-1社區書記與實踐團成員見面


    6-1社區內工業博物館內導視牌


    工業博物館內八一糖廠工人銅像

    走訪老軍墾 聆聽赤子心

      此后,實踐團以“挖掘兵團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為核心,開展一系列對參加過五十年代企業初創時期生產建設的第一代老職工的訪談活動。通過口述史記錄,力爭全面豐富地反映兵團工業初創時期那段歷史,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兵團精神”的教育,使“兵團精神”教育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入腦入心。通過老一輩職工的親身講述,實踐團成員們深刻理解了兵團精神的內涵,感受到老一輩兵團人扎根邊疆、奉獻一生的崇高精神力量,他們以實際行動鮮活地詮釋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如何在戈壁荒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記憶傳承,工遺‘石’光實踐團采訪田中文爺爺后合照


    1960年造紙廠工友的生產生活場景

      在那片遙遠的天山腳下,流淌著一段段不為人知的堅韌與奉獻。石河子造紙廠曾是兵團工業的重要支柱。李貴作為“軍墾第二代”,1968年初中畢業后主動奔赴邊疆,在最艱苦的生產一線扎根。他拒絕安穩文書崗位,選擇與風沙為伴,肩挑背扛、吃粗糧、睡地窩子,用青春守護工廠運轉。上世紀70年代,他帶領知青在農場開荒種地,常常餓著肚子干活;轉業后,他白天調度生產,晚上養豬種菜,只為保障2000多名職工的基本生活。蚊蟲叮咬、高溫酷暑、物資匱乏……他從不言苦。“戈壁灘的風沙再大,也吹不垮咱兵團人的骨頭。”他的話,道出了那一代人咬牙堅持的信念。


    “記憶傳承,工遺‘石’光”實踐團與李貴爺爺留影

      1959年,孫厚剛與一群熱血青年響應號召,奔赴新疆建設祖國。他們面對艱苦環境和陌生技術,秉持“國家需要,咱就上”的信念,不分晝夜地勞作,手上磨出血泡也堅持干。老師傅們常說:“技術是練出來的,廠子是干出來的”秉持這種實干精神,他們將一片片荒地變成了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后來因糖廠建設需要,他毫不猶豫地奔赴兵團,從此在兵團的沃土上深深扎根,將畢生精力獻給了邊疆的制糖事業和兵團建設,再未離開。在建設過程中,孫厚剛與同為支邊青年的小學同窗張繡云結下情緣,最終結為伉儷。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兵團精神,他們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將實干精神作為永遠的“傳家寶”,在邊疆大地上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記憶傳承,工遺‘石’光”實踐團采訪孫厚剛爺爺后合照

    以藝筑夢 朱筆繪魂展華章

      實踐期間,隊員們還響應社區號召,俯身執筆,為“八一記憶”石碑描紅,炫白底色上的朱砂筆觸,勾勒出石大學子對“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理念的踐行,以實際行動,向老一輩兵團人致敬,展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續寫兵團故事的新篇章,讓紅色印記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記憶傳承,工遺‘石’光”實踐團成員翻新社區石碑

    服務社區 溫情行動暖人心

      同時,實踐團成員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打掃社區服務中心衛生,清理老人用餐、理療及活動區域,為社區老人營造整潔舒適環境。此次活動不僅弘揚了“兵團精神”,更通過實際行動傳遞了溫暖與關懷,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


    “記憶傳承,工遺‘石’光”實踐團成員社區志愿服務


    “記憶傳承,工遺‘石’光”實踐團成員社區志愿服務工作后合照


    “記憶傳承,工遺‘石’光”實踐團成員訪談第一代兵團工業建設初創者

      由于參加兵團工業初創時期的老職工大多年事已高,有的已經離世,有的身體欠佳已經不方便接受訪談,要盡快把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這個夏天,實踐團成員們帶著緊迫感追尋那些被歲月深藏的兵團故事,搶救性記錄五、六十年代兵團工業建設初期的那段歷史,把兵團精神的薪火傳遞,手執青春之筆,用真心聆聽故事。從八一制糖廠的甜香到造紙廠的紙韻,從老兵口中的往事到廠房墻上的斑駁,每一次對話都是歷史的回響,每一份記錄都是未來的饋贈。以鏡頭定格奮斗印記,用文字鐫刻時代篇章,讓紅色基因在走訪中賡續,使初心使命在傳承中閃亮,讓青春之花綻放在兵團熱土,以青年之聲唱響新時代的奮進長歌!

      文圖:吳佳穎 蔡宇坤 陳婧雯 彭嘉鑫 林凡舒 顧依凡 王東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