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教育部:小學科學與初中科學總課時占比已增至8%-10%
    2025-09-04 22:12
    國新網
    作者:

      9月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首個全國科普月活動有關情況。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周大旺會上介紹,目前,一至九年級均已開設了科學課,小學科學與初中科學的總課時占比已經增至8%-10%,獨立設置了信息科技、勞動課程。

      周大旺介紹,教育部持續推動中小學校加強科學教育,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提高少年兒童的科學素養,努力培育具有科學家潛質、愿意投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教育部主要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第一方面是打造“科學必修課”。教育部健全科學教育課程體系,修訂完善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強化年級學段有機銜接,體現實踐性、綜合性。目前,一至九年級均已開設了科學課,小學科學與初中科學的總課時占比已經增至8%-10%,獨立設置了信息科技、勞動課程。高中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分別設置了必修、選擇性必修以及選修學分,獨立設置了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課程。同時,推進了科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指導各地開齊開足科學類課程,引導教師探索跨學科、綜合化的教學與啟發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加強中小學實驗教學,推動學生開展研究型、項目化的學習,提升其觀察、實踐、創新思維與團隊合作能力。

      第二方面是建好“科普試驗田”。教育部持續開展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的建設,探索科學教育實施有效途徑和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積極構建學段縱向貫通、校內外橫向聯動的發展格局,不斷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針對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的人工智能技術,我部指導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和使用規范,確定了184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動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入開展,培養學生適應智能時代的核心素養。

      第三方面是用好“社會大課堂”。教育部不斷完善大中小學及校家社協同育人機制,統籌動員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館、青少年宮、高新企業等,加強場館、基地、營地、園區、生產線等陣地、平臺、載體和資源的建設與開放,為中小學科普和校外科學教育提供物質基礎。比如,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整合了首都豐富的文化、科技與自然資源,將故宮博物院、中國科技館、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300余家單位轉化為教育實踐基地,為中小學生打造了多元化的校外學習空間。

      周大旺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將持續推動中小學校加強科學教育,深化科學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積極探索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為國家培育更多熱愛科學、勇于探索且具備扎實科研素養的青少年儲備力量,為未來科學家隊伍建設筑牢根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相關新聞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