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220名工人“上清華”
    2024-10-25 14:18
    首都教育
    作者:

      10月21日,新華社原文刊發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成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制造強國骨干力量的綱領性文件。《意見》主要目標指出,力爭到2035年,培養造就2000名左右大國工匠、10000名左右省級工匠、50000名左右市級工匠。

      今年7月,全國總工會首次啟動了大國工匠培育工作,從全國推選出220名長期奮戰在一線生產現場,具有突出技術技能素質的產業工人,計劃用2年左右時間將他們打造成一批新的大國工匠。

      目前,這220名來自不同領域的大國工匠培育對象正式走進清華大學,參加為期一年的大國工匠人才培訓營。

      培訓營分為4期、3個階段,邀請清華大學教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專家學者作為理論導師,大國工匠作為技能導師。在突出“高端引領、交叉協同、數智融合、突出實踐、多元學習和系統助力”教學特色的創新學習方式下,學員們通過接受理論導師和實踐導師的輔導,不僅聯合攻關課題,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團隊融合、校史教育、現場教學、實驗室參觀、臨時支部學習活動等校園學習活動。

    課堂上聽講的不是在校生

    在崗職工講課的

    既有學界大咖也有業界大拿

    如此獨特的“混搭”

    成了清華園的別樣風景

    來看產業工人們的“清華課”

      早上八點半,清華大學的教室里,一場開題匯報正在火熱開展。開題的學生不是在校生,而是55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線產業工人,他們也是第三批來到清華大學學習的大國工匠培育對象。

      這次特殊的學術體驗,讓學員們激動不已:“以前只能站在清華大學校門口合影。”“生平第一次坐到國內最高等的學府教室里面,非常榮幸。”

      作為工匠,他們已是行業佼佼者,但要成為大國工匠,還需上大學、見大師。在清華大學學習的一周里,學員們一起學理論、練技能、出成果,帶著問題“取真經”:工作中卡殼的難點痛點怎么解決、技術瓶頸如何突破、技術如何更新迭代、行業發展將行至何方,這些問題的答案恰恰是區分工匠與大國工匠的關鍵所在。除了接受理論導師和技能導師的專業指導,學員們還和不同行業的工匠們一起學習交流,協同開展項目攻關讓彼此很有收獲。

      據《工人日報》介紹,學員們完成第一階段學習后,下一步返崗研學階段還要進行攻關小組互訪學習、導師線上輔導、大國工匠創意工具箱文創設計、技能絕活小視頻點亮職工之家APP、結對幫帶形式支持西部地區工匠人才培養以及大國工匠助企行等多項成果輸出工作。在返崗研修后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學習期間,他們還將進行攻關課題的中期考核和結題答辯,優秀課題成果將在明年舉辦的第三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上做重點展示。

      產業工人“上清華”,向社會傳遞重視技能人才的導向和風氣。

      近年來,修訂職業教育法、完善“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評選“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等舉措,都是為了完善和落實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評價、考核機制。技能人才培養制度不斷完善,亮明這樣的態度:只要埋頭鉆研,身懷絕技,就能盡情綻放職業光彩。

      為工匠搭建成長階梯,是國家建設發展的需要,也是對工匠的認可與嘉獎。可以預見,今后優秀產業工人進大學課堂將是常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期待爭當大國工匠、學習工匠精神蔚然成風,期待更多年輕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延展閱讀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

      · 力爭到2035年,培養造就2000名左右大國工匠、10000名左右省級工匠、50000名左右市級工匠,以培養更多大國工匠和各級工匠人才為引領,帶動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撐。

      · 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需求,完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提升辦學條件和教學能力,創建一批具有較高國際化水平的職業學校。

      · 加大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健全產業工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急需人才。

      · 鼓勵大型企業制定技能人才發展戰略,健全產業工人培訓制度,積極開展公共職業技能培訓。

      · 促進產業工人知識更新和學歷提升。實施產業工人繼續教育項目,鼓勵更多高等學校、開放大學開設勞模和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才學歷教育班、高級研修班,舉辦勞模工匠創新培訓營,持續深化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訓和國際交流活動。發揮國家各類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作用。打造全國產業工人智能化技能學習平臺。

      · 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注重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和職業道德養成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

      · 把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納入黨管人才總體安排統籌考慮,支持各地將急需緊缺技能人才納入人才引進目錄。

      · 深入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提質擴面行動。健全“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相關新聞
    中國教育在線 2024-10-22 09:22
    河南省教育廳 2024-10-11 14:04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