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安徽理工大學三下鄉實踐隊探尋中國教育家精神
    2025-08-27 16:07:00
    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群體中涌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為深入探究這一精神,安徽理工大學“薪火相傳,與理同行”三下鄉實踐隊于7月20日至25日奔赴六安市霍邱縣彭塔中心學校,期望從教育一線到基層干部中探尋教育家精神的真諦與實踐路徑。

      道德鋪基石,理想樹航標

      “與學生們的學習成績相比,我更希望他們先學會做一個有道德情操的人。”盧家宇老師這般說道,他的身邊永遠有一臺電腦,便于時刻了解學校情況。當兩名學生登上樓頂即將墜樓身亡時,在校園里陪伴學生學習的盧家宇老師得知情況后三步并兩步,穿過人潮,飛撲而上,從死神手中搶下學生。“沒有什么好猶豫的,教育者應當以保護學生的生命為準則。”盧家宇老師回憶,“即使我不是一名教師,作為一名普通人,一名黨員,我也會去救他們”,盧家宇老師也并不是第一次救下學生,在此之前,他還救下了一名學生——涂意虹老師。


    盧家宇老師回憶救人情況 攝:張轉娣

      “那時的情況很危急,是盧家宇老師照顧著生病的我,從那時起,我就想成為像他一樣的人。”涂意虹老師15歲參與鄉村定向教育培養計劃,五年期間去往河南,九華山,馬鞍山等地多次支教,成為安徽省演講學會大學生聯合會會長,多次參加省級演講比賽和職業規劃比賽并斬獲冠軍,但他任選擇20歲重返家鄉,成為一名鄉村教師,面對闊別已久的土地,他不禁感慨:“離開家鄉是為了回到家鄉,回到家鄉是為了建設家鄉,走出去的人也要能走得回來”。在李軍修書記的幫助下,涂意虹老師創立了“青年之聲”演講團隊,一次次教導,一次次鍛煉,一次次比賽,每一份榮譽的背后都是涂意虹老師對學生們“走出去”的殷切期望。


    涂意虹老師于職業規劃比賽上斬獲冠軍 攝:張轉娣

      青年教師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保得住初心,是“一日看盡長安花”后依舊堅持“化作春泥更護花”,是“沉舟側畔千帆過”時依舊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將每一份敦敦教誨都化為學生品性與信念的厚土,幫助理想散發光輝。

      懷仁愛為本,以興趣育人

      日未升而孩未醒,月中懸而孩以睡。在孩子上初中前,陳世虎老師陪伴孩子的時間可用“屈指可數”來形容,他堅持“不會因為家務事耽誤學生的事情”,十二年來,陳世虎老師常常休憩在學校,早讀學習最早出現的是他,夜晚值班睡在學校的也是他。即使到了寒暑假,陳世虎老師也堅持安頓好每一位學生后才會回到家中,他表示:“學生與老師相處的時間比家里人還長,他們也就像是我的孩子,我也要對他們負責。”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陳世虎老師因為多年勞累而腰肌勞損,常常貼著膏藥堅持教育,他直言:“最大的祝愿就是學生們既能擁有喜愛的工作,又能成為一個有感恩之心,有社會價值,有社會貢獻的人。”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63名學生,59名考上省重點高中,楊志老師的成就廣為流傳,作為一名擁有20年教育經歷的教師,不遠迢迢從滁州市來到霍邱縣的他堅持“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上課開始前,楊志老師會讓當天的值日生在黑板上給全班同學出題,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營造了積極學習,勇爭上游的班級氛圍。作為兩個班的數學與物理老師,楊志老師結合學生興趣與生活實例因材施教,多角度對題目進行解析,以獨特的育人理念持續不斷地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學子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為重要,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圣賢輩出,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教育者的辛勤耕耘。

      躬身辦實事,耕種萬千子

      “教育者應當多做事,讓學子和百姓真切地感受到,讓人民看得到。”李軍修書記1989年就來到彭塔中心學校,已在這里教學了56年。面對大面積未開墾的土地,為了發揮土地價值和作用,李軍修書記最開始帶領學生耕種了幾十畝楊柳樹,又因柳絮紛紛以致影響學習效果,在仔細考量之后,李軍修書記決定將楊樹林更換為多作物農田,他說:“人民做的事情,我們也能做,而且要做得好,要對學生起到榜樣作用。”李軍修書記也因此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農民書記”——拎著水壺,扛著鋤頭,從早晨到傍晚,從春雨到冬雪,他身先士卒,投身田中去。


    李軍修書記談及教育的核心理念 攝:張轉娣

      “教育者要帶頭,要能吃苦,要把小事情干到極致,要有‘完美主義’精神,這意味著做任何事情都要盡心盡力,做到榜樣作用。”李軍修書記每年都會多次到各地進行學習,保證了教育理念地先進與正確,按照教師能力提供他們足以發揮才能的平臺,讓每一份個人特長轉化為教師團隊特長,再到學校特色,實現“德育”與“智育”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校方授實踐隊錦旗留影紀念 攝:張轉娣

      “教師是學生前進道路上的引路人,每一位教師都要盡到教育者的責任。”在朱增文校長的理念指導下,以李軍修書記,涂意虹老師,王海燕老師等優秀教師為基礎的教育家群體,秉持著中國獨有的教育家精神,在為新時代培育人才,為社會貢獻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們是對教育內在規律的探索者,理論的倡導者,思想的傳播者,精神的感召者,行動的吶喊者,實踐的參與者。實踐隊深刻地發掘了教育家精神于各方位教育者上展現的獨特內涵,力求在未來的新道路上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現代獨有的高尚教育家精神!

      通訊員:郎滿意 張轉娣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