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達摩院官網公布2024年達摩院青橙獎名單。香港城市大學王騁、南京農業大學王超龍、浙江大學王文冠等15位青年科學家獲獎,每位青橙獎獲得者將獲得100萬(稅前)可自由支配的獎金。
2024青橙獎獲得者及獲獎理由如下:
王騁(香港城市大學 副教授)
運用光學進行超快模擬電子信號處理及運算,開發出超高性能薄膜鈮酸鋰集成微波光子芯片。
王超龍(南京農業大學 教授)
揭示了水稻雜種不育機制,探索雜種優勢利用,為超高產雜交水稻新品種的培育提供重要基因資源與理論技術支撐。
王文冠(浙江大學 百人計劃研究員)
圍繞數據-知識雙輪驅動的人工智能和社交-認知智能體開展創新性研究。
劉爽(天津大學 講席教授)
專注于情緒神經電生理編解碼研究,致力實現精神疾病的無創精準評估與靶向干預。
孫鑫(北京大學 副教授)
在劉維爾量子引力、SLE曲線和滲流模型方面取得多項引領性成果。
李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特任教授 )
提出超高清視頻高效適配編碼關鍵技術,廣泛應用于國際標準、產業實踐和深空探測。
李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教授)
破解多污染物相互作用機制,為大氣污染防治難題提供解決方案。
李東鋒(北京大學 研究員)
系統揭示青藏高原及周邊河流水沙通量在百年尺度上的演變規律及機理,應用于“全球泥沙循環”的最新估算,填補了青藏高原河流泥沙在全球評估中的空缺。
楊易(香港大學 助理教授)
闡明了光子與自由電子之間的耦合極限問題,在增強和控制自由電子與光子相互作用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封碩(清華大學 助理教授)
首次提出“稀疏度災難”理論,開辟了解決自動駕駛安全性挑戰的全新技術路線,并推進行業應用。
姜繼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特任教授)
利用8米級光學望遠鏡開展首個多波段超新星巡天并領銜全球首個u波段主導的高頻次多波段時域巡天項目,構建起大規模的極早期暫現源測光數據庫。
夏川(電子科技大學 教授)
實現從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在電催化、電合成及無機-生物雜合催化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曹云龍(北京大學 研究員)
首次證明病毒基于免疫壓力的突變可以被精準預測,為提前預警和研究重要突變株提供解決方案。
黃小強(南京大學 特聘研究員)
融合化學和生物,創制了特色的光酶催化體系,突破了天然酶的常規催化模式,互補化學合成手段。
蔣琦(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研究員)
圍繞半導體異質結界面和鈣鈦礦本征層調控,實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和穩定性協同提升。
同時,達摩院也公布了青橙獎“最具潛力獎”名單,每位青橙獎“最具潛力獎”獲得者將獲得10萬(稅前)可自由支配的獎金。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