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 Quacquarelli Symonds(QS)正式發布2026QS世界大學排名。
本次排名共收錄了來自106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所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14年位居榜首,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躋身全球前20,全球高校競爭趨勢日益激烈;約45%的中國(內地)大學相較去年排名有所提升,這一表現延續了近年來中國高校在國際排名中不斷攀升的總體趨勢。
總體情況
·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14年位居榜首,緊隨其后的是帝國理工學院(第二名)和斯坦福大學(第三名)。
·中國(內地)高校的發展勢頭依然強勁,在今年的排名中,約45%的高校排名有所上升,北京大學穩居全球第14名,清華大學上升至全球第17名,復旦大學則前進9位,排名全球第30名。目前,中國(內地)已有5所高校躋身全球前一百。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高校實現了重大飛躍,香港大學排名上升至全球第11名。在全球擁有5所或更多上榜高校的地區中,香港高等教育體系的提升幅度位居第二。
·韓國作為另一個重要的區域性國家,同樣擁有強大的高校影響力,共有43所大學上榜,其中16所高校排名提升。
·新加坡在全球前15中占據2個席位,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列全球第八名,而南洋理工大學則排名全球第十二名。這兩所大學在國際參與度指標方面的表現明顯優于日本排名較高的大學。
·德國近年來首次出現大學排名上升數量多于下降數量,而意大利首次擁有躋身全球前一百的高校,米蘭理工大學排名全球第98,這對于同為G7國家的意大利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中國大陸高校表現
約45%的中國(內地)大學相較去年排名有所提升。本次共有32所中國(內地)高校排名上升,這一表現延續了近年來中國高校在國際排名中不斷攀升的總體趨勢。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躋身全球前20,北京大學排名維持在全球第14名,清華大學相較去年上升3位,位列全球第17名。全球前100的中國內地高校還有復旦大學(全球第30名)、上海交通大學(全球第47名)和浙江大學(全球第49名)。
此外,在全球高校排名中國內地高校進入全球TOP200的高校還有: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和武漢大學。其中提升最大的是南京大學,其排名從全球第145位躍升至103位。
在此次中國(內地)上榜的高校中,只有3所大學未被列為2022-2027“雙一流”大學,即上海師范大學、深圳大學和西交利物浦大學。今年有一所“雙一流”大學首次上榜,中國科學院大學(UCAS)首次進入排名,位列全球第362名。
在32所排名提升的中國(內地)高校中,有18所名次上升了10位或以上。提升最為顯著的領域是師均論文引用,71%的中國(內地)大學在這一指標上排名有所提升。在雇主聲譽方面,64%的中國(內地)高校取得進步。
中國(內地)高校在多個指標中位列全球前100:
學術聲譽:北京大學(12)、清華大學(16)、復旦大學(50)、上海交通大學(56)、浙江大學(75)。
雇主聲譽:清華大學(15)、北京大學(17)、浙江大學(36)、復旦大學(49)、上海交通大學(56)。
師生比:中國科學院大學(1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56)、清華大學(63)、北京大學(66)。
師均論文引用:31所中國(內地)高校位列全球前100,其中中南大學(8)、華中科技大學(10)、浙江大學(11)、上海交通大學(13)、南方科技大學(14)位列全球前15。
國際研究網絡:浙江大學(100)。
就業成果:北京大學(58)、清華大學(60)。
中國(內地)高校在國際教職工比、國際學生比和可持續指標中沒有高校進入全球前100。
此外,C9聯盟高校依然在中國(內地)頂尖高校排名中占據主導地位,全部進入中國(內地)前15名。
總榜全球前100名高校
中國內地上榜高校
注:本排名僅供參考。
來源:QS世界大學排名官微、高校科技進展公從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