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蘭州大學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總量首次超過本科生總量。據介紹,近年來,蘭州大學研究生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其中在2019年研究生年度招生人數已超過本科生。
圖源:蘭州大學微信公眾號
消息一出,引起媒體的普遍關注,更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
有人擔心,研究生規模擴大引發的學歷貶值,會加劇大學生就業的壓力:
更多人則表示,研究生規模超過本科生,根本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尤其是在985等著名高校。
本研倒掛?并非“新事”與“個例”
實際上,去年就有相關媒體關注到這一現象,報道稱“北京市28.5萬名高校畢業生中,碩博畢業生人數首次超過了本科生”。
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普通、職業本專科共招生1042.22萬人,比上年增長2.73%;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30.17萬人,比上年增長4.76%。其中,招收博士生15.33萬人,比上年增長10.29%。
如果對比1998年“大擴招”元年——本專科招生增長近9倍,而研究生的增長則超過17倍!相比之下,研究生的增長比例是遠遠高于本專科的。
尤其從部分985頭部學校的數據來看,研究生招生數量往往是本科生的兩倍以上,何止倒掛!
復旦大學2022年新生15651人,其中博士碩士占比74%,本科生僅4120人,占比約26%。
上海交通大學自2020年至今,本科生招生人數均在4000多人,而研究生招生則一直在萬人以上,2024年達12486人。近五年來,其研究生招生數一直在本科招生數的兩倍以上。
從2024年招生數據來看,絕大多數985高校的研究生招生人數均超過本科生,其中“清北復交”等頭部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數均為本科生的兩倍以上,多所985研究生新生規模已破萬。
由此可見,研究生規模超過本科生,不但早已如此,不足為奇,且多數名校皆是如此。
不是簡單擴招,而是人才培養結構的歷史性調整
2023年底,一份關于研究生教育結構布局優化調整的文件正式公布。《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指出,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推動學術創新型人才和實踐創新型人才分類培養,進一步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
2024年上交大12486名研究生新生中,碩士8221名,博士4265名。碩士生主要學位類型為專業型碩士,占比約為68.95%;博士生主要學位類型為學術型博士,占比約為72.12%。
圖源:上海交通大學微信公眾號
據蘭州大學消息,該校近三年持續優化學科專業調整,新增了材料與化工、能源動力、生物安全等一批博士點、碩士點。對標國家需求新增的學科專業的研究生成為研究生總規模擴大的重要組成。蘭州大學表示,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研究生總量超過本科生,是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重要一步。
從教育強國建設的角度來看,研究生規模的擴張,尤其是高水平大學研究生培養規模的擴大,則是國家戰略的必然選擇。
“這一決策與當下中國面臨的險惡發展環境直接相關,是解決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表示。
“美國等西方國家不給我們培養高層次人才了,我們必須加強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能力。在此背景下,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被提級召開。此后,國家決策大幅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尤其是博士生規模。”陳志文說。
大家對此的關注與熱議,大部分可能出于對研究生培養質量及學歷內卷的擔憂。
近年著名大學研究生就業全面下沉,進小縣城、中小學的比比皆是。這一現象固然與大家對體制內就業高熱有關,但也確與名校畢業生與研究生數量大幅增長有關。
考研人數的不斷增長,一個不可避免的客觀因素就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帶來的文憑本身的貶值。
“僅從稀缺性的角度來說,當下的一些大學生還不如1998年的高中生、職高生。寄期望于一張大學文憑就帶來一份體面的工作,既不可能,也不現實。”陳志文說。
顯然,僅從就業方面考慮選擇讀研,并不是明智之舉。回到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作為以高層次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教育,對專業本身的熱愛和興趣才是關鍵。
而如何進一步凸顯研究生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力,我國高校仍然任重而道遠。
本文為中國教育在線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教育在線
文字:黃卓
圖表:楊菲菲
參考資料:
· 澎湃新聞 《蘭州大學在校研究生總量首超本科生,多所高校已本研“倒掛”》
· 公眾號陳志文觀察 《為什么著名大學研究生規模超過本科生?》
· 《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等教育部公開數據
· 相關高校公開數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