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高層次人才招聘會
    第四輪學科評估
    學術橋人才評審評估
    海外學者中國行
    高層次人才網絡視頻招聘會
    張杰談李政道:他全方面地推動中國科教事業發展
    2021-10-11
    中國科學網

      今年11月24日,將是諾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先生95歲華誕。10月10日,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分會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舉辦了“慶賀李政道先生九十五華誕”學術報告會。會上,被李政道視為“忘年交”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杰,講述了李政道與中國科學技術發展、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國科技人才培養的故事。

      他要打破不重視基礎科學人才培養的狀況

      1974年5月,李政道回國訪問時,發現中國沒有系統的高考,當時大概只有芭蕾舞團是從小培養的。

      “李先生就向毛主席講,芭蕾舞需要從小培養,人才也需要從小培養。之后,中國科大少年班,就是由此誕生的。”張杰說。

      不過,李政道說:“我建議的實際目的,其實并不是搞什么少年班,而是要打破不重視培養基礎科學人才以及其他各類人才的狀況,使全國各類人才的培養步入正軌。”

      他把人才培養看得比諾獎成果還重要

      1979年,李政道回國講學,當時正處改革開放初期,李政道發現,雖然當時已經恢復高考,但是當時中國科技人才仍然奇缺,國家人才培養速度需要更快。要怎樣才能加速中國人才培養?

      “所以李先生就建議啟動了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項目。”張杰說。“在這件事中,李先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在他的推動下,CUSPEA的選拔借用了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資格考試方法,1979年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招收研究生考試試卷就是第一屆CUSPEA考試的題目。”

      經過十年踐履篤行,參與CUSPEA的美國高校有76所,加拿大高校有21所,中國大學、研究機構共95所,6000余名學生參與考試,最終派出915名學生,為中國培養了一批科技英才,也成為中美大學合作交流的重要突破。此后這種合作方式延伸到了生物學科、化學學科等其他領域,促進了中國高層次人才的加速培養。

      李政道說:“我深感CUSPEA有意義、有價值,從某些方面講,它比我做宇稱不守恒還有意義。”

      他提出博士后制度,還操心博士后津貼

      當中國已經能夠培養出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之后,李政道又想到,中國需要有一個系統化的培養機制。1983年3月,他提出在中國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初步設想。1985年,中國博士后的制度正式開始。

      “李先生不光提出建議,還有幫助落實。怎么招博士后,需要給多少津貼,需要博士后公寓,博士后的太太或先生要一起來……所有這些事他都想到了。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的會徽也是李先生親自設計的。”張杰說。

      他推動中國科研有序發展

      在中國有了基礎科學人才以后,李政道又開始思考,中國的科學研究怎樣才能加速發展?

      于是,李政道提出,中國要想形成一個好的科研環境,需要自然有序的基金,并在1985年7月3日和12日,兩次致信鄧小平,建議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986年2月14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成立,李政道擔任名譽顧問。自然科學基金使得中國的基礎研究有了長足的發展。

      1986年,李政道還向中國科學院時任院長周光召先生討論提出設想——在中國設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他說:“我們要建立強有力的基礎科學的基礎,我們要建立從這兒發展高科技的基地,我們要從高科技的發展建立20世紀及21世紀的物質文明。”

      他捐錢、捐物、送房子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用私人積蓄,設立了“秦惠(竹字頭加君)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簡稱“(竹字頭加君)政基金”,用來紀念李先生的夫人秦惠(竹字頭加君),參與的大學有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蘇州大學、蘭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上海交大)以及臺灣的新竹清華大學。

      張杰介紹,到2018年,該基金培養了(竹字頭加君)政學者4070人,其中女性學者2228人,占比55%。

      2006年10月27日,張杰出任上海交大校長一職。“在我去上海交大之前,李先生跟我講‘交大理科還很弱,我來幫助你們一起來發展’。”張杰回憶。

      2009年5月,李先生應張杰之邀到上海交大訪問。在此期間,他向張杰表達了捐贈意愿,提出將各類文獻手稿、諾貝爾獎章、藝術作品都捐給上海交大,后來又提出,要將他在上海宛平路房產等也捐給上海交大,希望這些東西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2011年6月,張杰代表上海交大向國家提議建造李政道圖書館,弘揚科學精神,并得到批復同意。張杰介紹,現在圖書館里面一共有8.6萬件館藏,包括論文、手稿、講義、圖書等13大種類。

      他與后輩亦師亦友

      被李政道視為“忘年交”的張杰與李政道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從1979年到2017年,李先生一直推動中美高能物理合作。我是在2003年到2006年期間擔任中美高能物理合作的中方牽頭人,這段時間李先生在各方面給了我很多指導。”張杰說。

      令張杰至今銘記的一件事是,2004年,中美高能物理合作的慶祝會議要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以酒會形式慶祝,張杰做主持人。但是,由于從來沒有主持過國際酒會,張杰心里有些打鼓。

      “李先生整整用了一個下午,告訴我紅酒杯該怎么端,還糾正我的習慣,比方說我們中國人喜歡鞠躬,他告訴我跟西方人交流的時候要用西方的方式交流。”張杰說。

      他依然關注中國科技的未來

      在李政道圖書館建成時,李政道在與張杰聊天,提到中國將來還是應該對世界的科學進步做出大的貢獻,希望在中國成立類似于玻爾研究所那樣的世界頂級研究所,吸引世界上的最頂尖的科學家,歷練一批屬于中國自己的頂級科學家,推動物理學、天文學和交叉學科研究。

      李政道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目前,李政道研究所正在建設之中,李政道研究所的建設目標是建成世界知名的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全球向往的頂尖科學精英聚集地,面向未來的中國青年才俊歷練地。

      “我國從恢復高考到2018年,中國高等教育在校學生人數增長了142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283倍,核心論文數增長了1824倍,今天我們在一起慶祝李先生的95歲華誕,我想我們更應該真正領會到李先生對中國科教事業的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博大胸懷。”張杰說。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職位檢索
    單位性質
    單位檢索
    地區選擇
    學科檢索
    學歷要求
    職位搜索
    人才速遞
    相關新聞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