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開放大學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
    • 成立時間:1983年
    • 招生電話:0753-2278683
    • 招生郵箱:mtuz@163.com
    • 辦學內容:開放教育
    • 招生官網:https://www.mzrtvu.com/Mhw_cms_Com/index.asp
    • 招生地址: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
    梅州開放大學創辦于1983年7月,時名為“廣東廣播電視大學梅縣地區中心分校”,1988年3月地改市后隨之更名。業務上指導梅江、興寧、平遠、蕉嶺、大埔、豐順、五華7個縣級電大。2013年被廣東廣播電視大學授予首批“廣東省示范性基層電大”榮譽稱號。艱苦創業,由小到大。3個人、2000元開辦,前六年靠“打游擊”,租賃課室、寫字樓;邊辦學、邊積累、邊建設;目前校園占地有8畝,樓宇有五幢,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固定資產近2000萬元。培養手段,與時俱進。教學與管理手段與現代信息技術同步發展,80年代、90年代,應用廣播、電視、CAI課件、衛星數字化傳輸等技術;新千年至今,應用計算機、互聯網及其他多媒體技術,實現了系統化、數字化、網絡化管理。培養層次,不斷....更多 >
    學校介紹

    梅州開放大學創辦于1983年7月,時名為“廣東廣播電視大學梅縣地區中心分校”,1988年3月地改市后隨之更名。業務上指導梅江、興寧、平遠、蕉嶺、大埔、豐順、五華7個縣級電大。2013年被廣東廣播電視大學授予首批“廣東省示范性基層電大”榮譽稱號。

    艱苦創業,由小到大。3個人、2000元開辦,前六年靠“打游擊”,租賃課室、寫字樓;邊辦學、邊積累、邊建設;目前校園占地有8畝,樓宇有五幢,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固定資產近2000萬元。

    培養手段,與時俱進。教學與管理手段與現代信息技術同步發展,80年代、90年代,應用廣播、電視、CAI課件、衛星數字化傳輸等技術;新千年至今,應用計算機、互聯網及其他多媒體技術,實現了系統化、數字化、網絡化管理。

    培養層次,不斷提高。開辦之初只有專科辦學,目前已有專科、本科、研究生教育,開設專業涵蓋文、經、理、工、農等科類40多個專業。職業技能“雙證”教育等也日益發展。

    培養近5萬畢業生。從1986年輸送首屆畢業生至今,梅州電大系統為地方培養了“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本、專科高級實用型人才近5萬名(其中市電大直屬教學部有近15000名)。

    在校生15000多人。目前梅州電大系統有在校生15000多人,其中專科生10100人、本科學生5010人、研究生126人。(其中市電大直屬教學部電大系統在校本、專科生1934人;聯合辦學本、專科學生351人;聯合辦學研究生126人)

    成立了“梅州市廣播電視大學江南社區大學”,為市民搭建全民學習平臺,不斷滿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終身學習需要。

    提供了眾多公共服務。通過崗位培訓、考證培訓、考試服務等,為本地“職業人”提供了許多優質的繼續教育資源與服務。據統計,市電大每年為各類人員提供繼續教育支持服務達5000多人次。

    成立了“梅州市現代遠程教育學會”,并創辦了《梅州遠程教育》刊物,為梅州“遠教人”探索終身教育理論與實踐、交流教學和管理經驗、以及展示地方遠程教育成果提供了新載體、新平臺。目前,已編輯出版《梅州遠程教育》期刊5期。

    取得了眾多科研成果。積極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組織全市電大系統開展“梅州城市擴容提質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關系研究”等各類型課題調研活動。近年來獲得中央、省立項科研課題近20個,編輯出版教育科研論文集5本,獲省、市科研成果獎8個。

    辦學得到各界肯定。學校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后的發展趨勢,“上門服務”、“量身定做”為我市企事業單位培養急需人才。近年來,學校獲眾多榮譽,主要有:廣東省“示范性基層電大”、梅州市“文明單位”、梅州市“文明和諧示范學校”、梅州市“機關掛鉤扶貧先進單位”、廣東電大“招生工作先進單位”、廣東電大“教務管理先進集體”、廣東電大“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廣東電大“財務管理先進單位”、廣東電大“教材管理先進單位”、廣東電大“教育信息統計工作先進單位”等。

    系統辦學,資源共享。廣播電視大學是以中央、省、市、縣(教學點)四級電大組成的辦學系統,各級電大均有相應的職能與責任。整個電大系統在專業與課程建設、教學資源開發、師資、技術、生源等方面,實行統籌配置,資源共享。市、縣基層電大,側重于招生和教學組織與管理等。

    實行“五統一”。中央電大向全國開設的學歷教育,實行統一專業規則(計劃)、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考試、統一評分標準。“五統一”措施,保證了整體效益,保證了教學質量。

    畢業文憑通用。電大學歷教育屬國民教育系列,畢業文憑由中央電大簽發,全國通用,入職、升學、評職稱等有效。另外,中央電大與世界許多國家開展了合作,電大畢業文憑得到許多國家包括歐美發達國家的互認,被稱為“國際綠卡”。

    “三網”疊加。天網——衛星通信傳輸系統,地網——“校園網”并接通電信互聯網和科教互聯網,人網——各級電大管理、教學、技術、科研“四支隊伍”,“三網”疊加組成教學支持服務,辦學能夠延伸到任何一個角落。

    堅持“三個中心”。梅州電大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以應用信息技術為中心”,為師生搭建了實時和非實時、平等交互式的教學平臺,為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了環境。

    緊緊圍繞“一個中心”。緊緊圍繞提升電大核心競爭力這一中心,堅持“立足梅州、面向基層、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不斷提高辦學層次與水平,努力追求“讓領導放心,讓學生滿意,讓社會認可”的管理目標,為梅州培養更多實用型建設人才,把梅州電大系統建設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地方實用人才基地和社區教育中心。

    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組織電大系統力量開展課題研究,以科研方式為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務與重點工作“鼓與呼”,開拓社區教育業務等,實現梅州電大系統辦學的“轉型升級”,為“加快綠色崛起,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梅州”作出應有努力。

    繼續加強“三項建設”。一是加強教學質量的“內涵”建設,二是加強“班子”與隊伍的建設,三是加強市、縣系統的建設,不斷擦亮電大“品牌”。

    以“四個對接”為抓手。一是抓好與中職類教育的學歷再提高需求的對接;二是抓好與工業園區實用型人才培養需求的對接;三是抓好與新農村建設實用人才教育需求的對接;四是抓好與社區新型社會管理人才培養需求的對接。

    開展“五個校園”建設活動。通過組織教職工積極開展“學習型校園”、“務實型校園”、“服務型校園”、“活力型校園”、“和諧型校園”建設活動,虛功實做,虛實結合,使師生身體更健康,心理更陽光,生活更幸福,讓學校更具文化魅力和“家”的感覺,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