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國家開放大學院校庫 - 重慶 - 酉陽開放大學 - 學校新聞

    【特色案例@系統建設】多元一體融合發展,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重慶電大渝中區分校創新發展實踐案例

    2023-04-12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重慶電大渝中區分校是由渝中區政府主辦、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辦學實體,主要開展成人高等學歷教育、非學歷培訓、社區教育及其他教育服務。面向新時代,學校立足服務區域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時代要求,秉持“以學習者為中心,辦百姓身邊的大學”辦學理念,堅持“電大學歷教育和社區教育、非學歷培訓并重,建設一所具有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特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新型渝中區開放大學”辦學定位,融合多元辦學路徑,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成人繼續教育和社區教育活動,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取得顯著成績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成效。

    【特色案例@系統建設】多元一體融合發展,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重慶電大渝中區分校創新發展實踐案例

    黨建工作統領全局,不斷夯實辦學基礎。一是堅持把黨建工作挺在前面。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嚴格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結合學校廉政教育,營造風清氣正、健康清朗的校風教風學風。依托“墨韻沁校園、書香溢渝中”黨建項目,大力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成功創建為區級文明單位。二是積極創新多元一體的辦學模式。牢牢把握“辦好開放大學”的戰略定位,堅持終身教育理念,緊緊抓住集現代遠程教育和社區教育于一體的體制優勢和政策優勢,構建“多元一體,融合發展”的辦學新模式。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投資600余萬元對校園進行升級改造,深入推進校園信息化建設,打造“數字化校園”和終身學習網絡載體,為終身教育體系構建提供了良好的網絡教學環境和學習支持;掛牌成立“渝中區文化產業培訓基地”,承辦區文化委“非遺產業人才培訓”項目,培育了一批蜀繡、剪紙、烙畫產業人才。四是持續加強隊伍建設。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組建“智囊團”隊伍、社區志愿者隊伍和社區教育輔導員隊伍,定期開展業務培訓與考核,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全國社區教育骨干教師評選等活動,初步建立起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穩步推進學歷教育,積極拓展辦學空間。一是努力構建適應區域發展需要的學歷教育體系。學校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的技術技能人才為己任,圍繞渝中區經濟社會及產業發展對緊缺人才的需求,構建富有包容性的學歷教育專業體系。開設開放教育、成人專科、網絡教育三類學歷教育專業30余個,在籍學生4400多人,辦學規模保持穩定。二是合作開展區域專業人才學歷提升項目。為提升社區教育工作隊伍素質,學校開展了開放教育社會工作本專科人才培養項目,制定學費減免方案,助力渝中區社區工作者學歷層次、理論素養和工作能力提升;勇擔政府助力計劃項目,與渝中區教委合作開展了“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學歷提升助力計劃”,與渝中區總工會合作開展了“樓宇職工學歷提升助力計劃”。這些項目已為渝中區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急需人才。三是積極拓展合作辦學渠道。與渝中區職教中心、渝中區高級職業學校、重慶知行衛生學校等職業學校合作辦學,開展專業和學歷層次對接,深化課程開發和特色課程打造。與重慶文騰商務有限公司、弗路德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重慶聲光電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為企業員工學歷提升打造量身定制服務。合作辦學的一系列舉措拓展了學校的辦學空間,進一步增強了學歷教育的社會服務能力。學校近5年向社會輸送畢業生8000余人,被評為2017年重慶電大系統招生工作先進單位。

    豐富社區教育內涵,創新社區教育載體。一是構建社區教育三級網絡服務體系。依托各街區文化中心掛牌成立了7所社區教育分院,在77個社區設立了市民學校,構建起“學院+分院+市民學校”三級聯動的終身學習服務體系,創新了社區教育三級網絡的服務形式,提升了社區教育的組織化程度。二是打造社區教育特色品牌。組織開展了“特色社區教育項目”、“標準化學習型社區”和“社區教育示范項目”的申報與認定工作,評選出區級“標準化學習型社區”29個、區級特色社區教育項目34個、區級社區教育示范項目7個。大溪溝、解放碑、上清寺等街道榮獲國家級社區教育示范街道稱號,“468大講堂”、“流金歲月藝術團”、“三峽大講壇?渝中講臺”、“渝中大講堂”被評為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6名學習者被評為全國百姓學習之星,渝中區已成為我市第一批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全國數字化學習先行區,學校社區教育部還被授予渝中區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經過幾年努力,一個有區域特色、社區亮點、人群特點的社區教育品牌體系已初步形成。三是持續深化理論研究。不斷加強社區教育相關理論研究與探索,組織開展了“中心城區社區教育學院建設的探索和實踐”、“普通中小學校服務社區教育模式實驗”、“具有區域特色的社區教育微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等系列國家級、市級社區教育課題的研究工作,探索社區教育的特點與規律,為社區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搭建網絡學習平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一是加強終身學習服務平臺建設。先后投入120余萬元,搭建起渝中區市民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渝中學習網”和“樂學渝中微信公眾號”,實現了PC端、WAP移動端、微信端“三端合一”。渝中學習網已經開通一級欄目10個、視頻課程萬余門,訂閱電子期刊2000多種,實現了移動端有獎答題、在線直播、學習積分等50多項功能,實名注冊家庭已達到近30000戶,在線學習400多萬人次,滿足了市民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的新需求,社會反響良好。二是持續開發質優量足的課程資源。不僅開發了智能手機、生活美妝、茶文化與茶藝、攝影基礎、川菜烹飪、中國傳統花藝等近20門市民終身學習公益課程和6門短期體驗課程,還開發了國畫、古塤、戲曲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課程和《朝天門》等重慶母城文化系列課程,在2018年重慶市第三屆社區教育微課大賽中榮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三是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終身學習活動。堅持舉辦“渝中市民大講堂”,邀請專家學者、行業精英、社區達人定期將各類豐富的課程資源送進社區,年均送課30余場;組織開展在線直播課、“萬戶家庭網上學”主題活動、“幸福社區·鄰里如親”有獎答題等形式多樣的社區教育活動,多次承辦渝中區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啟動會及社區教育成果展示活動,滿足了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終身學習需求。

    說明:http://www.cqdd.cq.cn/__local/8/4C/18/0330070B8B1FEEECCB9A69F5D40_52723D7E_2E211.png

    面向未來,學校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牢記辦學理念,堅守辦學定位,不斷探索“多元一體,融合發展”的辦學新模式,為區域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構建作出更大貢獻。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熱門話題
    備考指導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