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專升本生物工程專業考試大綱
2025-08-12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2023年河北專升本生物工程專業考試大綱已發布!分為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兩部分,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各部分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試卷包括名詞解釋、單項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等。考試主要內容、參考書目、樣題等具體信息如下,請考生參考。
第一部分:微生物學
I.課程簡介
一、內容概述與要求
微生物學考試是為招收生物工程專業專科升本科學生而實施的入學考試。
參加微生物學考試的考生應理解或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微生物的特點,微生物學及其分支學科,微生物學的發展與人類的進步,細菌的形態、構造及其功能,放線菌的形態、構造、繁殖方式和群體特征,細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群體形態,酵母菌和霉菌的分布與人類的關系,酵母菌細胞的形態和構造,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霉菌細胞的形態和構造,霉菌的繁殖,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病毒的基本特點,病毒的形態、構造和化學成分,病毒的種類,病毒的化學組成,病毒的復制與生長周期,噬菌體與發酵工業,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應用,病毒的生物防治,微生物的六大營養要素,微生物的營養類型,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培養基,測定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微生物的個體生長和群體生長,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的培養方法,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微生物的能量代謝,微生物的分解代謝與合成代謝,微生物的初級代謝與次級代謝,微生物獨特的合成代謝途徑,微生物的代謝調節與發酵生產,微生物的基因突變與誘變育種,微生物的基因重組和雜交育種,基因編輯,菌種的衰退、保藏與復壯,微生物的分類,微生物的命名和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細菌分類鑒定的依據和方法,細菌和真菌的分類系統概要,經典分類鑒定方法,現代分類鑒定方法,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菌種資源的開發,微生物與生物環境間的相互關系,微生物與環境保護,微生物對污染物的降解與轉化,污染物的微生物處理,環境污染的微生物檢測,微生物的應用和產品,工業發酵的菌種和發酵特征,工業發酵的方式,微生物發酵的主要產品。微生物學考試從三個層次對考生進行測試,最高層次的要求為“掌握”;中間層次的要求為“理解”;較低層次的要求為“了解”。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全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試卷包括名詞解釋、單項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和論述題。
II.知識要點與考核要求
一、緒論
(一)知識范圍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微生物的特點,微生物學及其分支學科,微生物學的發展與人類進步。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特點,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2.理解:微生物的概念。
3.了解:微生物學及其分支學科,微生物的發現和微生物學發展與人類進步。
二、微生物的形態與結構
(一)細菌
1.知識范圍
細菌的形態、構造及其功能,細菌菌落形態,放線菌的形態構造、繁殖方式和群體特征。
2.考核要求
(1)掌握:細菌細胞的細胞壁結構、芽孢、細菌的菌落形態。
(2)理解:細菌細胞的特殊結構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
(3)了解:細菌的基本形態、細菌大小的表示方法、細菌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膜、間體、核區、核糖體、細胞質及其內含物,放線菌的形態構造、繁殖方式和群體特征。
(二)真菌
1.知識范圍
酵母菌、霉菌分布與人類的關系,酵母菌細胞的形態和構造,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霉菌細胞的形態和構造,霉菌的繁殖方式和孢子類型。
2.考核要求
(1)掌握:酵母菌的菌落,霉菌的無性繁殖,霉菌的菌落。
(2)理解:酵母菌的繁殖方式,霉菌的繁殖方式和孢子類型。
(3)了解:酵母菌的分布與人類的關系,酵母菌細胞的形態和構造。霉菌分布及與人類的關系,霉菌細胞的形態和構造。
(三)病毒
1.知識范圍
病毒的基本特點,病毒的形態、構造和化學成分,病毒的種類,病毒的化學組成,病毒的復制與生長周期,噬菌體與發酵工業,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應用,病毒的生物防治。
2.考核要求
(1)掌握:病毒的形態、構造和化學成分,噬菌體的復制過程,噬菌體與發酵工業。
(2)理解:病毒的基本特點,病毒的形態與大小。
(3)了解: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應用,病毒的生物防治。
三、微生物的營養與生長
(一)微生物的營養
1.知識范圍
微生物的六大營養要素,微生物的營養類型,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培養基。
2.考核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六大營養要素,選用和設計培養基的原則和方法。
(2)理解:培養基、碳氮比、選擇性培養基和鑒別性培養基的概念,微生物的營養類
型。
(3)了解: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培養基的種類及其應用。
(二)微生物的生長
1.知識范圍
測定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微生物的生長規律,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的培養方法,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2.考核要求
(1)掌握:單細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長曲線,生長的數學模型,溫度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氧氣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pH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測定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
(2)理解:微生物的連續培養,高密度培養,個體生長、同步生長、群體生長。
(3)了解:干燥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輻射、超聲波、化學殺菌劑或抑制劑對有害微生物的控制,生產實踐中培養微生物的裝置。
四、微生物的代謝
(一)知識范圍
微生物的能量代謝,微生物的分解代謝與合成代謝,微生物的初級代謝與次級代謝,微生物獨特的合成代謝途徑,微生物的代謝調節與發酵生產。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發酵的主要類型,微生物的代謝與調控,有氧呼吸。
2.理解:發酵,ED途徑,PK途徑,HK途徑,無氧呼吸,微生物的初級代謝和次級代
謝。
3.了解:化能異養菌的生物氧化和產能,多糖、蛋白質和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的微生物分解,自養微生物的二氧化碳固定,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的合成,微生物的代謝調節以及在發酵工業中的應用。
五、微生物遺傳與育種
(一)知識范圍
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微生物的基因突變與誘變育種,微生物的基因重組和雜交育種,基因工程和基因編輯,菌種的衰退、保藏與復壯。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基因突變與誘變育種的概念,菌種保藏技術,菌種的復壯方法。
2.理解:三個經典實驗,遺傳學上常用的幾種突變株,基因重組和雜交育種,菌種的衰
退。
3.了解:基因突變的類型,基因和突變基因的命名,自發突變與自然選育,遺傳重組的類型。基因工程的定義、操作、應用和基因編輯。
六、微生物的分類與鑒定
(一)知識范圍
系統分類單元,種的概念、學名和亞種,生物界級分類學說,微生物的分類,細菌分類鑒定的依據和方法,細菌和真菌分類系統概要,經典分類鑒定方法和現代分類鑒定方法。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命名規則,細菌分類鑒定的方法。
2.理解:生物界級分類學說,物種的概念,種、變種、亞種、型和菌株的概念。
3.了解:微生物的分類單位,細菌的數值分類,伯杰氏細菌分類系統,真菌分類系統概要,經典分類鑒定方法和現代的分類鑒定方法。
七、微生物生態
(一)知識范圍
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微生物的地球化學作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土壤、水體、空氣、工農業產品、極端環境和生物體內外),菌種資源的開發,微生物與生物環境間的相互關系,微生物對污染物的降解與轉化,污染物的微生物處理,環境污染的微生物檢
測。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微生物與生物環境間的相互關系。
2.理解:微生物生態系統,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菌種資源的開發。
3.了解:微生物的地球化學作用,微生物對污染物的降解與轉化,污染物的微生物處理,環境污染的微生物檢測。
八、微生物的應用和產品
(一)知識范圍
工業發酵的菌種和發酵特征,工業發酵的方式,微生物發酵的主要產品,微生物在冶金、能源等領域的應用、微生物塑料和生物計算機。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生產菌種的要求和來源,大規模發酵的特征。
2.理解:發酵方式,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固態發酵,液態發酵,混合發酵。
3.了解:微生物發酵的主要產品(食品和飲料,醫藥工業產品,農牧業產品),微生物在冶金、能源等領域的應用、微生物塑料和生物計算機。
III.模擬試卷及參考答案
河北省普通高等學校專升本考試微生物學模擬試卷
(考試時間:75分鐘)
(總分:150分)
說明:請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作答,在其它位置上作答的無效。
一、名詞解釋(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請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作答。)
1.霉菌
2.發酵
3.合成培養基
4.糖酵解
5.消毒
6.轉化
7.共生
8.菌株
二、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請將答案填涂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
1.屬于厭氧發酵產品的是()
A、 檸檬酸B、 青霉素C、 谷氨酸D、 乙醇
2.工業上為了提高發酵設備的利用率,經常在()放罐以便提取菌體或者代謝產物
A、 延滯期B、 對數期C、 穩定期末期D、衰亡期
3.在培養物進入細胞的方式中,前后物質結構發生變化的是()
A、主動運輸B、被動運輸C、促進擴散D、基團移位
4.大腸桿菌屬于()型的微生物
A、光能自養B、光能異養C、化能自養D、化能異養5.實驗室常用的培養細菌的培養基是()
A、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B、馬鈴薯培養基C、高氏一號培養基D、麥芽汁培養基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32分。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
1.細菌的特殊構造主要有、菌毛、和。
2.真菌的無性孢子有、、厚垣孢子、節孢子和等。
3.實驗室常用的有機氮源有和,為了節約成本,工廠中常用作為有機氮源。
4.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有、、、和。
5.最小的細菌分類單元是。
6.常用的污水處理的方法有。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9分,共54分。請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作答。)
1.簡述單細胞微生物典型的生長曲線及其各個階段的影響因素。
2.試述培養基在微生物培養過程中pH值發生變化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3.簡述常見的菌種保藏方法。
4.簡述滅菌的種類及其適用范圍。
5.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種類?主要特點?
6.選用和設計發酵培養基的原則和方法。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25分。請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作答。)
結合當前疫情和所學知識,請你談談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及其入侵人體細胞進行繁殖的過程。
微生物學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24分)
1.霉菌 菌絲體較發達又不產生大型肉質子實體結構的真菌。
2.發酵 有機物氧化釋放的電子直接交給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種中間產物,同時釋放能量并產生各種不同代謝產物的過程。
3.合成培養基 由化學成分完全已知的物質配制而成的培養基。
4.糖酵解 生物體內將葡萄糖氧化降解成丙酮酸的過程。
5.消毒 利用某種方法殺死或者滅活物質或物體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種措施。
6.轉化 受體菌直接吸收了來自供體菌的DNA片段,通過交換與整合,從而獲得部分新的遺傳性狀的現象。
7.共生 兩種生物共居在一起時,互相分工合作、相依為命,甚至達到難解難分、合二為一的極其緊密的一種相互關系。
8.菌株 從自然界中分離得到的任何一種微生物的純培養物。
二、選擇題(每空3分,共15分)
1.D;2.C;3.D;4.D;5.A。
三、填空題(每空2分,共32分)
1.鞭毛,莢膜,芽孢2.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動孢子3.蛋白胨,牛肉膏,豆餅粉
4.營養物質,水,溫度,氧氣,pH值5.種6.活性污泥法
四、簡答題(每小題9分,共54分)
1.單細胞微生物典型的生長曲線及其各個階段的影響因素。四個階段:延滯期、指數期、穩定期、衰亡期 (4分)
延滯期:接種齡、接種量、培養基成分
指數期:菌種、營養成分、營養物濃度和培養溫度
穩定期:生長因子耗盡、營養物比例失調,有害代謝產物累積,物理化學條件越來越不適宜。衰亡期:外界環境不利于生長出現菌體退化形態,細胞自溶,產生次生代謝物,釋放芽孢。
(5分)
2.試述培養基在微生物培養過程中pH值發生變化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答:原因:①酸性或堿性代謝產物的產生;②酸性或堿性營養物質的消耗(4分)
應對措施:(1)內源調節:通過培養基的內在成分所起的調節作用。主要方式:①借磷酸
緩沖液進行調節;②調節培養基的碳氮比。(3分)(2)外源調節:按實際需要不斷從外界流加酸或堿液。(2分)
3.簡述常見的菌種保藏方法。
答:①斜面低溫保藏法;②沙土管保藏法;(4分)
③冷凍干燥保藏法;④液氮超低溫冰箱保藏法。(5分)
4.簡述滅菌的種類及其適用范圍。
化學物質滅菌:適用于器皿、雙手和實驗室、無菌室的環境滅菌,不能用于培養基滅菌;輻射滅菌:用于室內空氣及器皿表面滅菌;(4分)
干熱滅菌:用于玻璃及金屬用具及沙土管滅菌;
過濾除菌:用于壓縮空氣、酶溶液及其他不耐熱化合物溶液除菌;濕熱滅菌:用于培養基和發酵設備滅菌。(5分)
5.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種類?主要特點?
答:(1)微生物是一類形態微小、結構簡單,肉眼不可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統稱。
(2分)
(2)微生物的常見類群包括:①無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的病毒、亞病毒;②原核細胞結構的真細菌(細菌、放線菌、藍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等)、古生菌;③真核細胞結構的真菌、黏菌、假菌。有的也把藻類和原生動物包括在其中。(3分)
(3)微生物具的主要特點:①體積小、面積大;②吸收多、轉化快;③生長旺、繁殖快;
④適應強、易變易;⑤分布廣、種類多。(4分)
6.選用和設計發酵培養基的原則和方法
原則:目的明確、營養協調、理化適宜和經濟節約(4分)方法:生態模擬、參閱文獻、精心設計和試驗比較(5分)五、論述題
結合當前疫情和所學知識,請你談談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及其入侵人體細胞進行繁殖的過程。
要點:蛋白外殼包裹著核酸(10分)吸附、侵入、增殖、裝配與釋放(15分)
第二部分:生物化學
I.課程簡介
一、內容概述與要求
生物化學考試是生物工程專業專科升本科學生而實施的入學考試。
結合學科專業特點,要求專升本學生:了解生物化學的前沿成果、應用前景、發展概況及趨勢。主要包含以下內容:1、要求學生理解和了解生命物質主要組成及其規律如:蛋白質、核酸、糖類、脂質和生物膜、酶、維生素和輔酶的組成成分、結構與功能、理化性質的情況等;在了解其結構的基礎上,學會運用性質解決某些實際問題;2、要求學生理解和了解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的規律如:糖、脂肪、氨基酸、核苷酸在細胞內的分解與合成代謝及這幾大物質代謝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調控等;3、要求學生理解和了解生物界遺傳傳遞的規律如: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的情況等。
生物化學考試從三個層次上對考生進行測試,最高層次的要求為“掌握”;中層次的要求為“理解”,較低層次的要求為“了解”。這里“理解”和“了解”是對概念與理論提出的要求。“掌握”是能夠運用生物化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的要求。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
試卷包括名詞解釋、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簡答題。選擇題為四選一單選題。
II.知識要點與考核要求
第一章 緒論
1.知識范圍
生物化學的概念及其研究內容;生物化學的產生與發展;生命物質主要元素的組成的規律,生物大分子組成的共同規律,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的規律,生物界遺傳信息傳遞的規律。
2.考核要求
(1)了解:蛋白質的研究歷程;核酸的研究歷程。
(2)掌握:生物化學的概念及其研究內容。
(3)理解:生命物質主要元素的組成的規律;生物大分子組成的共同規律;物質代謝
和能量代謝的規律。
第二章 蛋白質
1.知識范圍
氨基酸的分類,氨基酸的理化性質;肽的結構,生物活性肽的功能,活性肽的來源,活性肽的應用;蛋白質的一級結構,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蛋白質一級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蛋白質的性質,蛋白質的分離和分析技術,蛋白質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確定。
2.考核要求
(1)了解:蛋白質的各種分類方式。
(2)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氨基酸的分類;氨基酸的理化性質;蛋白質的一級結構;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3)理解:肽的結構;生物活性肽的功能;活性肽的來源;活性肽的應用;蛋白質一級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蛋白質的分離和分析技術;蛋白質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確定。
第三章 核酸的化學
1.知識范圍
核酸的概念及生物學意義;核糖的組成成分核苷酸的連接方式;DNA的一級結構、二級結構、三級結構;基因與基因組的概念,病毒和細菌基因組的特點,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特點;tRNA、rRNA、mRNA、hnRNA、其它RNA;核酸的性質和研究方法;核酸的序列測定。
2.考核要求
(1)了解:核酸的概念,核酸的生物學意義。tRNA;rRNA;mRNA;hnRNA;其它RNA。DNA序列測定的常用方法。
(2)掌握:核糖和脫氧核糖;嘌呤堿和嘧啶堿;核苷;核苷酸;核苷酸的連接方式。DNA的一級結構;DNA的二級結構;DNA的三級結構。一般理化性質;紫外吸收性質;影響核酸結構穩定性的因素;核酸的變性;核酸的復性。
(3)理解:基因與基因組的概念;病毒和細菌基因組的特點;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特點。
第四章 糖類
1.知識范圍
單糖的概念、構型、結構及構象;重要單糖及其衍生物;寡糖的概念,重要寡糖結構與性質;多糖的概念,重要多糖結構與性質;糖復合物的概念,重要糖復合物的結構與性質。
2.考核要求
(1)了解:單糖的衍生物;單糖的構型、構象。
(2)掌握:單糖的概念,重要單糖的結構;寡糖的概念,重要寡糖結構與性質;多糖的概念;重要多糖結構與性質;糖復合物的概念,重要糖復合物的結構與性質。
第五章 脂質和生物膜
1.知識范圍
三酰甘油的結構與性質;脂肪酸的種類與結構特點;磷脂的種類與結構特點;鞘脂及類固醇的類型;生物膜的化學組成及結構。
2.考核要求
(1)了解:鞘脂及類固醇的類型。
(2)掌握:三酰甘油的結構與性質;脂肪酸的種類與結構特點;磷脂的種類與結構特點。生物膜的化學組成及結構。
第六章 酶
1.知識范圍
酶的概念與特點;酶的分類及系統命名法與編號;酶的化學本質、組成及類型;酶專一性的類型,酶專一性的學說;酶的活性部位,酶與底物復合物的形成,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機制;酶促反應速率的概念,底物濃度對促反應速率的影響,酶促反應的動力學方程式;抑制劑的影響作用,溫度的影響作用,pH的影響作用,激活劑的影響作用;酶活性的調節方式,酶的別構調控,可逆的共價修飾調節,酶原的激活;核酶,抗體酶,同工酶;酶活力的測定方法,酶的分離純化,酶工程。
2.考核要求
(1)了解:核酶、抗體酶、同工酶概念及特點。
(2)掌握:酶的概念與特點;酶的六大分類;酶的化學組成。酶的活性部位;酶促反應速率的概念,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酶促反應的動力學方程式。抑制劑的影響作用;溫度的影響作用;pH的影響作用;激活劑的影響作用。酶活性的調節方式;酶的別構調控;可逆的共價修飾調節;酶原的激活。
(3)理解酶與底物復合物的形成;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機制。酶的系統命名法與編號;酶的化學本質及類型;酶專一性的類型及假說。酶活力的測定方法;酶的分離純化;
酶工程。
第七章 維生素和輔酶
1.知識范圍
維生素定義及分類; 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中的典型維生素,如:脂溶性維生素A、D等;水溶性維生素B1和硫胺素焦磷酸、生物素等的結構及其功能。
2.考核要求
(1)了解:脂溶性維生素A、D等的形式、功能、特點;水溶性維生素B1、維生素B2、輔酶A、生物素、維生素C等的形式、功能、特點。
(2)掌握:維生素定義。
第八章 新陳代謝總論與生物氧化
1.知識范圍
新陳代謝的研究方法;生物體內能量代謝的基本規律;高能化合物與ATP的作用;肌酸磷酸是高能磷酸鍵的貯存形式;輔酶A的遞能作用;生物氧化的特點;呼吸鏈的組成及電子傳遞順序;氧化磷酸化作用;胞質中NADH的跨膜運轉。
2.考核要求
(1)了解:新陳代謝的研究方法;生物體內能量代謝的基本規律;生物氧化的特點及呼吸鏈的電子傳遞。
(2)掌握:高能化合物與ATP的作用;氧化磷酸化作用。
第九章 糖代謝
1.知識范圍
淀粉、糖原、纖維素的酶促水解;細胞內糖酵解、糖的有氧分解、乙醛酸循環—三羧酸循環支路、戊糖磷酸途徑、葡糖醛酸代謝途徑的概念、過程、能量的計算及意義;糖原的合成,蔗糖的合成,淀粉的合成,糖異生作用。
2.考核要求
(1)了解:淀粉、糖原、纖維素的酶促水解。
(2)掌握:糖酵解、糖的有氧分解、乙醛酸循環——三羧酸循環支路、戊糖磷酸途徑、葡萄糖醛酸代謝途徑的概念。糖原的合成;蔗糖的合成;淀粉的合成;糖異生作用。
(3)理解:各糖代謝途徑的能量計算及意義。
第十章 脂類代謝
1.知識范圍
脂質的酶促水解:三酰甘油的酶促水解;磷脂的酶促水解;膽固醇酯的酶促水解。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謝:甘油的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脂肪酸氧化的其他途徑;酮體的生成和利用。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謝:甘油-3-磷酸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三酰甘油的合成。磷脂的分解代謝,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膽堿的合成;膽固醇的代謝。
2.考核要求
(1)了解:三酰甘油的酶促水解;磷脂的酶促水解;膽固醇酯的酶促水解。磷脂的分解代謝,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膽堿的合成;膽固醇的代謝過程。
(2)掌握:甘油的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脂肪酸氧化的其他途徑;酮體的生成和利用。甘油-3-磷酸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三酰甘油的合成。
第十一章 蛋白質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謝
1.知識范圍
細胞內外蛋白質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分解代謝: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氨基酸的脫羧基作用;氨的代謝去路;α-酮酸的代謝去路。氨基酸合成代謝:氨基酸合成途徑的類型;氨基酸代謝與一碳單位;氨基酸與某些重要生物活性物質的合成。
2.考核要求
(1)了解:細胞內外蛋白質的酶促降解。
(2)掌握: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氨基酸的脫羧基作用;氨的代謝去路;α-酮酸的代謝去路。
(3)理解:氨基酸合成途徑的類型;氨基酸與某些重要生物活性物質的合成。
第十二章 核苷酸代謝
1.知識范圍
核苷酸的分解及合成;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調節;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謝物;輔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考核要求
(1)了解:嘌呤核苷酸的分解;嘧啶核苷酸的分解。嘌呤類似物;嘧啶類似物;核苷類似物;葉酸類似物。
(2)掌握:核苷酸生物合成的概況;嘌呤核苷酸的從頭合成;嘧啶核苷酸的從頭合成;核苷三磷酸的合成;脫氧核苷酸的合成;胸苷酸的合成;核苷酸的補救合成。
(3)理解: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調控;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調控。煙酰胺核苷酸的合成;黃素核苷酸的合成;輔酶A的合成。
第十三章DNA的生物合成
1.知識范圍
DNA的半保留復制;DNA復制的起點和方向。參與原核生物DNA復制的酶和蛋白質;大腸桿菌DNA復制的起始;DNA鏈的延伸;復制的終止;逆轉錄的概念及作用。參與真核生物DNA復制的酶和蛋白質;真核生物DNA復制的過程;真核生物DNA復制的特點。DNA損傷的產生;DNA損傷的修復。
2.考核要求
(1)了解 :DNA損傷的產生;DNA損傷的修復。
(2)掌握:參與原核生物DNA復制的酶和蛋白質;大腸桿菌DNA復制的起始;DNA鏈的延伸;復制的終止;逆轉錄的概念及作用。
(3)理解:參與真核生物DNA復制的酶和蛋白質;真核生物DNA復制的過程;真核生物DNA復制的特點。理解DNA的半保留復制;DNA復制的起點和方向。
第十四章RNA的生物合成
1.知識范圍
RNA生物合成的概況;轉錄的選擇性抑制。原核生物的轉錄過程及相關酶。真核生物的轉錄過程及轉錄產物的加工;RNA編輯;RNA復制;無模板的RNA合成。
2.考核要求
(1)了解:內含子剪接的4種類型:rRNA前體的加工,tRNA前體的加工,mRNA前體的加工;RNA編輯;RNA復制;無模板的RNA合成。
(2)掌握: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轉錄的起始;RNA鏈的延伸;轉錄的終止。
(3)理解: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真核生物轉錄的起始;真核生物轉錄的終止;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轉錄調控的特點。理解啟動子、轉錄泡、反義鏈、有義鏈的定義;轉錄的選擇性抑制。
第十五章 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1.知識范圍
蛋白質合成體系及合成過程;蛋白質合成所需的能量。蛋白質合成后的加工、定向運輸;蛋白質合成的抑制劑。
2.考核要求
(1)了解:蛋白質合成所需的能量。
(2)掌握:蛋白質的合成過程:氨基酸的活化;活化氨基酸的轉運;肽鏈合成的起始;肽鏈合成的延長;肽鏈合成的終止。
(3)理解:mRNA;核糖體;tRNA概念。蛋白質合成后的的加工、定向運輸;蛋白質合成的抑制劑。
第十六章 物質代謝的調節控制
1.知識范圍
物質代謝的相互聯系;分子水平的調節:酶水平的調節,基因表達調節;細胞水平的調節控制;多細胞整體水平調節:激素對代謝的調節,神經系統對代謝的調節。
2.考核要求
(1)了解:細胞水平的調節控制;神經系統對代謝的調節。
(2)掌握:酶水平的調節;代謝組。
(3)理解:物質代謝的相互聯系。
III.模擬試卷及參考答案
河北省普通高等學校專升本考試生物化學模擬試卷
(考試時間:75分鐘)
(總分:150分)
說明:請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作答,在其它位置上作答的無效。
一、名詞解釋(本大題共6個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請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作答)
1.Km
2.酶
3.維生素
4.酶原的激活
5.糖原
6.轉錄
二、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備選項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寫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
1.下列4種糖中屬于還原性糖的是()
A.麥芽糖B.蔗糖C.淀粉D.纖維素
2.下面酶為水解酶類的是()
A.谷丙轉氨酶B.乙醇脫氫酶C.丙糖磷酸異構酶D.淀粉酶
3.應用凱氏(Micro-Kjedahl)定氮法測得某醬油樣品的含氮量為4.0g/L,那么4L該醬油中粗蛋白的含量約為( )
A.16.0gB.100.0gC.25.0gD.64.0g
4.DNA雙鏈分子中,一條鏈堿基順序ATCG,另一條互補鏈堿基順序為()
A.TAGCB.TGGCC.TTCGD.TCCG
5.酶與一般催化劑的主要區別是()
A.當作用物濃度很低時,增加催化劑的濃度則酶促反應速度升高
B.在化學反應前后,本身不發生變化
C.能加速化學反應速度,不能改變平衡點
D.專一性強,催化效率極高
6.加入哪種試劑不會導致蛋白質的變性()
A.尿素B.鹽酸胍C.SDSD.硫酸銨
7.下列哪個描述不屬于酶的作用特點()
A.專一性B.高效性C.作用條件溫和D.作用不受到調控
8.下列維生素中能作為抗氧化劑的是()
A.維生素AB.維生素DC.維生素ED.維生素K
9.在缺氧條件下,哺乳動物組織中積累的是()
A.丙酮酸B.乳酸C.乙醇D.二氧化碳
10.脂肪酸從頭合成都是在()
A.細胞液B.線粒體C.核糖體D.細胞液及線粒體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正確的劃“√”,錯誤的劃
“×”,請將答案填涂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 | ||
1.天然氨基酸都具有一個不對稱α-碳原子。 | ( | ) |
2.ATP是高能磷酸鍵的貯存形式。 | ( | ) |
3.維生素E在體內容易被氧化,因此可以作為抗氧化劑使用。 | ( | ) |
4.全酶中屬于有機分子的輔助因子為輔酶。 | ( | ) |
5.泛酸在人體內的主要活性形式是輔酶A。 | ( | ) |
6.戊糖磷酸途徑整個過程中,脫氫酶的輔酶為NAD+。 | ( | ) |
7.哺乳動物蛋白質的最終產物為尿素。 | ( | ) |
8.“夜盲癥”是人體缺少維生素D。 | ( | ) |
9.多數的低聚糖可以透過細胞膜被細胞利用。 | ( | ) |
10.真核生物DNA的復制過程同原核生物存在很大區別。 | ( | ) |
11.外源蛋白質必須經過水解作用變成小分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 ( | ) |
12.氨基酸是“一碳單位”的直接提供者。 | ( | ) |
13.利用測定紫外吸收值,從而對核酸檢測和定量,是因為核酸可以吸收280nm的紫外線。
()
14.酶可以反復使用。()
15.戊糖磷酸途徑是生物體內普遍存在的需氧代謝途徑。()
四、填空題(本大題共10個空,每空2分,共20分。請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作答。)
1.乳糖是由一分子和一分子組成,它們之間通過糖苷鍵相連。
2.酶相對一般非生物催化劑,具、、、容易調控等特點。
3.嘌呤核苷酸從頭合成的時候,首先合成,然后進一步合成GMP和AMP。
4.穩定蛋白質一級結構的共價鍵包括和。
5.維生素D在體內的主要作用是調節代謝,與骨骼生長有關。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請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作答)
1.原核生物的啟動子的結構特點有哪些?
2.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機理是什么?
3.蛋白質變性作用的定義?蛋白質變性后有何特點?
4.生物膜的主要組成及其作用是什么?
5.概述分子雜交的概念和應用領域?
生物化學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Km:米氏酶的特征常數之一。它是當酶促反應速度達到最大反應速度一半時的底物濃度。單位是:mol/L等。
2.酶:是生物催化劑。包含兩層次:第一、酶是催化劑,具有一般催化劑的共性。第二、酶是生物催化劑,酶是生物大分子,具有復雜的結構,絕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也有一些RNA具有催化功能。
3.維生素:參與生物生長發育與代謝所必須的一類微量小分子有機物質。
4.酶原的激活:在特定蛋白水解酶的催化下,酶原的結構發生改變,形成酶的活性部位,轉變成有活性的酶的過程。
5.糖原:是人體和動物體內的儲存多糖。
6.轉錄:生物體用堿基配對的方式合成與DNA序列對應的RNA,這一過程稱為轉錄。
二、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A2.D3.B4.A5.D6.B7.D8.C9.B10.A
三、判斷題(本題共15個小題,每題2分,共30分,對的打√,錯的打×)
1.×2.×3.√4.√5.√6.×7.√8.×9.×10.×11.√
12.√13.×14.√15.√
四、填空題(本大題共10個空,每空2分,共20分)
1.D-葡萄糖、D-半乳糖、β-1,4。
2.高效性、專一性、易失活。
3.IMP(次黃嘌呤苷酸)。
4.肽鍵、二硫鍵。
5.鈣磷。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
1.答:原核生物的啟動子在-10區有一共有序列(consensussequence)TATAAT,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為Pribnow框(Pribnow box),或被稱作-10序列。在-35區還有一個共有序列TTGACA,被稱作識別區域,或-35序列。在不同基因的啟動子中,這兩個共有序列的位置和序列略有區別。對上述共有序列進行化學修飾和定位誘變證明,-35序列與聚合酶對啟動子的特異性識別有關,-10區富含A-T對,有利于DNA局部解鏈,-10區與-35區之間的距離,明顯影響轉錄的效率。
2.答: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機理是:酶分子的活性部位結合底物形成酶―底物復合物,在酶的幫助作用下(包括共價作用與非共價作用),底物進入特定的過渡態,由于形成此過渡態所需要的活化能遠小于非酶促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因而反應能夠順利進行,形成產物并釋放出游離的酶,使其能夠參與其余底物的反應。
3.答:天然蛋白質因受外界各種理化因素的影響,其分子內部原有的高度規律性結構發生變化,致使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和生物活性改變或喪失,但不破壞蛋白質的一級結構,這種現象稱為蛋白質的變性作用。
特點:生物活性喪失;某些物理化學性質改變:易與相應的試劑起化學反應、溶解度降低,易形成沉淀析出、結晶能力喪失;分子不對稱性加大、粘度增加、紫外吸收光譜有所改變、肽鍵易被酶水解和消化。
4.答:(1)膜脂:其中磷脂、糖脂、固醇等脂質物質都屬于兩性分子。當磷脂分散于水相時,分子的疏水尾部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開水相,而親水頭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雙分子層結構的封閉囊泡,通稱為脂質體。脂質體的形成將細胞內外環境分開。膜脂不但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質。而且與細胞識別、種的特異性、組織免疫性等有密切的關系。(2)膜蛋白:對物質代謝(酶蛋白)、物質傳送、細胞運動、信息的接受與傳遞、支持與保護均有重要意義。
5.答:定義:在退火條件下,不同來源的DNA互補區形成雙鏈,或DNA單鏈和RNA單
鏈的互補區形成DNA-RNA雜合雙鏈的過程稱分子雜交。
應用:分子雜交廣泛用于測定基因拷貝數、基因定位、確定生物的遺傳進化關系等。Southern雜交和Northern雜交還可用于研究基因變異,基因重排,DNA多態性分析和疾病診斷。雜交技術和PCR技術的結合,使檢出含量極少的DNA成為可能。促進了雜交技術在分子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DNA芯片技術也是以核酸的分子雜交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