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安徽自考教育心理學考點試題(五)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第一節 問題解決概述

      一、問題解決的含義

      1、問題:

      ①定義: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

      ②分類:有結構問題、無結構問題

      2、問題解決:

      ①定義: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

      ②問題解決的特點:目的性;認知性;序列性;

      二、問題解決的過程

      1、發現問題——問題解決的首要環節。

      2、理解問題——形成問題的表征;在頭腦中形成問題空間。

      3、提出假設——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與方案,選擇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操作步驟。(算法式、啟發式)

      4、檢驗假設——確定假設是否合乎實際、是否符合科學原理。(直接檢驗、間接檢驗)

      三、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1、問題的表征;

      2、已有的知識經驗;

      3、定勢與功能固著;

      4、個體的個性心理特性。

      四、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①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

      ②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的知識的概括

      ③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建立網絡化結構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①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

      ②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4、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①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

      ②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

      ③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

      第二節 創造性及其培養

      一、創造性及其特征

      1、概念: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

      2、創造性的基本特征:

      ①流暢性②變通性③獨創性

      二、影響創造性的因素

      1、環境:

      2、智力:高智商雖非高創造性的充分條件,但卻是必要條件。

      3、個性:高創造性者的個性特征:

      ①具有幽默感

      ②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

      ③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

      ④喜歡幻想

      ⑤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⑥具有獨立性

      三、創造性的培養

      1、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①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②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

      ③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①保護好奇心

      ②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③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④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⑤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①發散思維訓練

      ②推測與假設訓練

      ③自我設計訓練

      ④頭腦風暴訓練

      第一節 學習策略概述

      1、定義: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

      2、特征:

      ①是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地使用的

      ②是有效學習所需的

      ③是有關學習過程的

      ④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有規則和技能構成

      3、分類: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

      第二節 典型的學習策略

      一、認知策略

      (一)復述策略

      1、定義:復述策略是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

      2、常用的幾種方法:

      ①利用隨意識記和有意識記;

      ②排除相互干擾;

      ③整體識記和分段識記;

      ④多種感官參與;

      ⑤復習形式多樣化;

      ⑥畫線。

      (二)精細加工策略

      1、定義: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

      2、常用策略:

      ①記憶術(位置記憶法、縮減和編歌決、諧音聯想法、關鍵詞法、視覺想象、語義聯想);

      ②做筆記;

      ③提問;

      ④生成性學習;

      ⑤利用背景知識,聯系實際。

      (三)組織策略

      1、定義:使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2、常用策略:

      ①列提綱;

      ②利用圖形(系統結構圖、流程圖、模式或模型圖、網絡關系圖);

      ③利用表格(一覽表、雙向表)。

      二、元認知策略

      (一)概念:

      1、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是關于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包括:對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觀念、對認知行為的調節和控制。

      ①元認知知識(知道做什么):對有效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來源的意識。包括對人人作為學習的認識、對任務的認識、對有關學習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認識。

      ②元認知控制(何時、如何做什么):包括制定認知計劃、監視計劃的執行以及對認知過程的調整和修改。

      2、常用策略:①計劃策略②監視策略③調節策略

      三、資源管理策略

      1、學習時間管理:統籌安排學習時間、高效利用最佳時間、靈活利用零碎時間

      2、學習環境的設置:注意調節自然條件,設計好學習的空間

      3、學習努力和心境管理:自我激勵

      4、學習工具的利用

      5、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

      第三節 學習策略的訓練

      一、原則

      ①主體性原則②內化性原則③特定性原則④生成性原則⑤有效的監控⑥個人自我效能感

      二、方法

      1、指導教學模式

      2、程序化訓練模式

      3、完形訓練模式

      4、交互式教學模式

      5、合作學習模式  第一節 技能的概述

      1、定義: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

      2、特點:①技能是通過學習或練習而形成,不同于本能行為。②技能是一種活動方式,由一系列動作及其執行方式構成的,屬于動作經驗,不同于認知經驗的知識。③技能中的各動作要素及其執行順序要體現活動本身客觀法則的要求,不是一般的習慣動作。

      3、種類:

      ①操作技能:動作技能、運動技能

      ②心智技能:能力技能、認知技能

      4、作用:能夠對活動進行調節與控制,還是獲得經驗、解決問題、變革現實的前提條件。

      第二節 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階段

      1、操作定向:含義,定向映象

      2、操作模仿:含義,動作特點(四點)

      3、操作整合:含義,動作特點(四點)

      4、操作熟練:含義,動作特點(四點)

      二、操作技能的培訓要求

      1、準確地示范與講解

      2、必要而適當的練習

      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4、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第三節 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理論

      1、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理論(加理培林 前蘇聯)

      動作的定向階段→物質與物質化階段→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內部言語動作階段。

      2、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安德森)

      認知階段→聯結階段→自動化階段

      3、我國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

      ①原型定向:4注意點

      ②原型操作:4注意點

      ③原型內化:4注意點

      二、心智技能的培養要求

      1、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

      3、適應培養的階段特征,正確使用語言。

      第一節 知識學習概述

      一、知識

      1、定義:個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

      2、類型:

      ①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反映活動的深度)

      ②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反映活動的形式)

      2、知識學習

      類型:

      ①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

      ②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并列結合學習;

      3、知識學習的過程

      知識獲得→知識保持→知識提取

      4、知識學習的作用:是增長經驗、形成技能、發展創造力的重要前提

      ①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校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

      ②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生各種技能形成和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

      ③知識學習是創造性產生的必要前提。

      第二節 知識的獲得

      1、知識學習的第一個階段,條件是:

      ①必須獲得充分的感性經驗;

      ②必須對所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充分的思維加工。

      通過直觀和概括兩個環節來實現。

      2、知識直觀

      (1)類型:①實物直觀;②模象直觀;③言語直觀

      (2)如何提高知識直觀的效果

      ①靈活選用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

      ②加強詞與形象配合

      ③運用感知規律(強度律、差異律、活動律、組合律),突出直觀對象的特點

      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⑤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

      3、知識概括:

      (1)類型: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2)如何有效進行知識概括

      ①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確運用變式

      ③科學地進行比較

      ④啟發學生進行自覺概括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