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94 動物遺傳育種學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高綱1713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02794 動物遺傳育種學揚州大學編(2018年)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一)課程性質和特點《家畜遺傳育種學》是為農科動物生產專業各專業方向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家畜育種是通過創造遺傳變異和控制繁殖等手段來提高畜禽經濟性能或觀賞價值的科學技術。動物遺傳育種學是利用遺傳學理論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改進動物的遺傳素質,使其向人類所需的方向發展的科學。是對現有的畜禽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理論和方法,以期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數量多、質量高的畜產品。(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本課程共分為二十四章。要求學生掌握遺傳學的基本規律、實驗方法和技能。掌握畜禽育種的基礎知識,掌握選擇原理、選配技術、雜交育種和雜種優勢的利用,了解畜禽遺傳資源的保存與利用、種用價值的評定、畜禽育種的組織。掌握畜禽體尺測量、系譜編制、近交系數和親緣系數計算等技術。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遺傳育種學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的實驗方法,為解釋、解決生產實踐中的有關問題提供理論依據、思路和方法,并為學生學習相關課程和專業打下基礎。(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遺傳學是生物科學的核心課程。學習遺傳育種學應具有化學、生物化學、細胞學,畜禽解剖、生理生化等課程的基本知識。在本門課程中,動物遺傳學又是畜禽育種學的必不可少的理論基礎,學好遺傳育種學課程對后期的各門動物生產學和分子生物學、獸醫學概論等課程的學習和理解有重要的意義和應用。(四)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家畜遺傳育種學》的重點也即難點部分為遺傳學的三大遺傳定律及其應用、伴性遺傳規律和應用、選種選配的理論和應用、動物育種規劃與繁育體系。次重點為細胞遺傳學基礎、遺傳物質的結構和功能、數量遺傳和群體遺傳、品系和品種培育、分子遺傳技術在動物遺傳育種中的應用。了解遺傳的分子基礎、品種資源及其利用、現代生物技術與動物育種等知識。二、 考核目標識記(Ⅰ):要求考生能夠識別和記憶本課程中有關遺傳育種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等相關的內容,并能夠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確的表述、選擇和判斷。領會(Ⅱ):要求考生能夠理解本課程中有關遺傳育種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等引申出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措施或方法。簡單應用(Ⅲ):要求考生能夠根據已知的知識來分析畜禽養殖場常見的遺傳育種問題所產生的原因,并能對這些簡單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具有分析和解決一般問題的能力。綜合應用(Ⅳ):要求考生能夠面對畜禽養殖場具體的遺傳育種問題,其中涉及到選選種選育、品種、品系、性狀穩定遺傳、利用現代遺傳育種理論等,分析和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課程內容與考核要求緒 論一、學習目的與要求對動物遺傳育種學的基本概念、發展簡史、我們國家遺傳育種今后的研究領域和發展方向、遺傳育種對畜牧學的意義等要有全面的認識,從而了解其所處地位及發展趨勢。二、課程內容本章簡要介紹了動物遺傳育種學的概念、發展簡史、我們國家遺傳育種今后的研究領域和發展方向、遺傳育種對畜牧學的意義、遺傳育種學的內容和任務等。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動物遺傳育種學的發展簡史、遺傳育種學的內容和任務、我們國家遺傳育種今后的研究領域和發展方向。2、掌握:動物遺傳育種學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占的地位及作用、遺傳育種對畜牧學的意義。四、本章重點、難點本章重點為遺傳育種學的意義、內容和任務,難點是發展簡史。第一章 染色體與基因組一、學習目的與要求弄清染色體的類型與作用;掌握染色體的行為,基因與基因組概念;掌握遺傳物質改變對家畜性狀的影響。二、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動物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結構、數目及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的變化規律,簡述了基因與基因組的概念、種類及其內容,并闡明了遺傳信息改變的原因、特性及應用。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動物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結構、數目及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的變化規律。2、掌握:染色體的畸變;基因重組的過程;掌握遺傳物質改變對家畜性狀的影響。3、熟練掌握:細胞分裂過程;染色體的類型;基因與基因組概念、基因的種類、大小等;遺傳物質改變的原因和類型。四、本章重點、難點本章重點及難點為染色體的類型;基因的種類、大小;遺傳物質改變的原因和類型。第二章 動物遺傳的基本規律一、學習目的與要求掌握孟德爾定律的要點及應用,理解遺傳規律的發展及其實例;掌握完全連鎖遺傳與不完全連鎖遺傳的現象;掌握性別決定的類型,并能運用伴性遺傳的機理解釋畜禽生產中的伴性遺傳現象;掌握動物形態遺傳的現象與規律。二、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孟德爾定律研究了位于非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方式;連鎖互換規律說明了位于同源染色體閃不同位點的基因遺傳方式;伴性遺傳解釋了位于性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方式;動物形態主要介紹了毛色、角型、體型、耳型、冠型等的遺傳規律。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遺傳規律的發展及其實例;動物形態主要介紹了毛色、角型、體型、耳型、冠型等的遺傳規律。2、掌握:孟德爾定律、性別決定的要點及應用。3、熟練掌握:孟德爾定律、性別決定的要點;完全連鎖遺傳與不完全連鎖遺傳的現象等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四、本章重點、難點本章重點及難點為孟德爾定律和連鎖互換規律的應用;伴性遺傳解釋了位于性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方式;運用伴性遺傳的機理解釋畜禽生產中的伴性遺傳現象;動物形態主要介紹了毛色、角型、體型、耳型、冠型等的遺傳規律。第三章 動物群體的遺傳一、學習目的與要求弄清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關系;掌握群體遺傳平衡定律的要點并能應用于對群體遺傳情況的判斷;學會從不同遺傳角度來計算基因頻率;理解改變群體基因頻率的因素;了解染色體多樣性、生化遺傳多樣性、DNA多樣性等遺傳多樣性的內容及其應用。二、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群體遺傳的規律,通過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概念與關系,介紹了基因平衡定律的要點,并進行了證明;依不同遺傳情況對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進行了介紹,并利用實例講解了其應用;同時就改變基因頻率的因素,包括選擇、突變、遺傳漂變、群體混合與雜交及同型交配等進行了講述;與此同時,還從染色體多樣性、生化遺傳多樣性、DNA多樣性等角度介紹了遺傳多樣性的研究方法與應用。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群體遺傳學中主要的交配系統類型;平衡群體的主要性質及其原理;染色體多樣性、生化遺傳多樣性、DNA多樣性等遺傳多樣性的內容及其應用。2、掌握: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基本概念;改變群體基因頻率的因素。3、熟練掌握:選擇的基本原理,以及選擇對群體基因頻率的影響;哈代-溫伯格定律的主要內容,各個世代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推算;各種情況下群體基因頻率的計算。四、本章重點、難點本章重點及難點為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推算;基因平衡定律的要點;遺傳多樣性的研究方法與應用。第四章 數量性狀的遺傳一、學習目的與要求弄清質量性狀、數量性狀、閾性狀的區別;掌握數量性狀的一般特征及其遺傳基礎;了解數量性狀遺傳的新理論;理解數量性狀遺傳參數的概念及其應用;了解數量性狀遺傳參數估算的方法。二、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遺傳參數的概念、估算方法及其應用。從動物性狀的組成出發,對質量性狀、數量性狀、閾性狀進行了比較,指出了數量性狀遺傳的特征;并從多基因假說、基因的非加性效應、數量性狀基因座等方面講述了數量性狀遺傳的基礎;數量性狀的遺傳參數包括遺傳力、重復率與遺傳相關。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質量性狀、數量性狀、閾性狀的區別;了解數量性狀遺傳的新理論。2、掌握:數量性狀的一般特征及其遺傳基礎。3、熟練掌握:數量性狀遺傳參數的估算方法及其應用。四、本章重點、難點本章重點及難點為數量性狀的遺傳參數包括遺傳力、重復率與遺傳相關的估算方法及其應用。第五章 品種資源及其利用一、學習目的與要求掌握品種形成的條件及其分類方法;弄清我國豐富的品種資源庫及開展畜禽保種工作的任務;掌握保種規模最低基礎群的確定的方法;了解現代生物技術對畜禽品種資源保護的作用及應用前景;掌握品種資源利用的方法與途徑。二、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品種的概念與條件,并按培育程度、主要用途、體形與外貌特征等方面對品種進行了分類;同時介紹了我國豐富的品種資源,陳述了保重任務的緊迫性與意義,從遺傳資源保護的角度介紹了保重的原理與方法,還介紹了生物技術在畜禽保重中的應用;并從本地品種與引入品種的角度闡述了品種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我國豐富的品種資源庫及開展畜禽保種工作的任務。2、掌握:保種規模最低基礎群的確定的方法;現代生物技術對畜禽品種資源保護的作用及應用前景。3、熟練掌握:品種形成的條件及其分類方法;品種資源利用的方法與途徑。四、本章重點、難點本章重點及難點為保種規模最低基礎群的確定的方法;品種形成的條件及其分類方法;品種資源利用的方法與途徑。第六章 選種原理與方法一、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常用育種軟件的應用、生產性能測定的原則和性能測定的記錄系統;熟悉家畜體質外貌測定、主要生產性能的測定方法;掌握質量性狀的選擇方法、數量性狀的選擇方法及種畜種用價值評定的基本方法。二、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畜禽生產性能測定的原則、方法、形式,以及主要家畜的性能測定指標等;介紹了體質外貌及性能測定的記錄系統;主要講述了質量性狀與數量性狀的選擇原理與選擇的基本方法,同時還就種畜種用價值評定的基本方法進行了詳述;另外,還簡要介紹了畜禽育種中常用的評估軟件等內容。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常用育種軟件的應用、生產性能測定的原則和性能測定的記錄系統。2、掌握:家畜體質外貌測定、主要生產性能的測定方法。3、熟練掌握:質量性狀的選擇方法、數量性狀的選擇方法及種畜種用價值評定的基本方法。四、本章重點、難點本章重點及難點為質量性狀的選擇方法、數量性狀的選擇方法及種畜種用價值評定的基本方法;常用育種軟件的應用、生產性能測定的原則和性能測定的記錄系統。第七章 選配體系一、學習目的與要求弄清家畜選配的原則、選配的種類;熟悉選配的作用、近交和雜交的遺傳效應、配合力的測定方法;掌握家畜選配方法、近交程度分析、雜交方法及雜交優勢利用措施。二、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家畜選配的作用,選配的方法、近交系數的計算、親緣系數的計算及其雜交優勢的利用途徑和方法等內容;同時還講述了近交的遺傳效應、近交衰退的原因、影響近交衰退的因素、防止近交衰退的措施及應用近交要注意的問題。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近交的遺傳效應、近交衰退的原因、影響近交衰退的因素、防止近交衰退的措施及應用近交要注意的問題。2、掌握:選配的作用、近交和雜交的遺傳效應、配合力的測定方法。3、熟練掌握:家畜選配方法、近交程度分析、雜交方法及雜交優勢利用措施。四、本章重點、難點本章重點及難點為選配的方法、近交系數的計算、親緣系數的計算及其雜交優勢的利用途徑和方法等。第八章 品系與品種培育一、學習目的與要求弄清品系的類別及培育品系的意義、方法與條件;了解建立品系的建系方法;理解配套系雜交的意義及建立專門化品系的目的與建系方法;掌握本品種選育的概念及選育措施的實施;弄清雜交育種的方法及應用范圍,了解雜交育種的步驟;學會用已知的育種素材設計雜交育種方案。二、課程內容本章介紹了品系的類別及培育品系的意義與條件,同時對品系的建系方法進行了闡述;接著從配套系雜交的角度介紹了專門化品系培育的方法;品種培育主要介紹了本品種選育的概念、特點及措施,雜交育種的方法與步驟。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品系的類別及培育品系的意義、方法與條件。2、掌握:配套系雜交的意義及建立專門化品系的目的與建系方法。3、熟練掌握:本品種選育的概念及選育措施的實施;雜交育種的方法及應用范圍;雜交育種的步驟;會用已知的育種素材設計雜交育種方案。四、本章重點、難點本章重點及難點為品系的類別及培育品系的意義與條件,同時對品系的建系方法;專門化品系培育的方法;本品種選育的措施,雜交育種的方法與步驟。第九章 分子遺傳技術在動物育種中的應用一、學習目的與要求弄清分子遺傳技術的研究領域與應用范圍;理解基因工程技術的操作程序與研究成果;掌握轉基因動物育種的概念,領會轉基因動物育種的方法與應用前景;了解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的概念及其在保種與預測雜種優勢中的應用。二、課程內容本章從分子水平闡述了分子遺傳技術在動物育種中的應用,分子遺傳技術的研究領域,基因工程的實施步驟與應用;概述了轉基因動物育種的領域與研究方法,特別是闡述了轉基因動物育種的應用成果;還概述了分子標記輔助性選擇的方法,以及利用分子標記輔助保種與利用分子標記預測雜種優勢的前景。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轉基因動物育種的方法與應用前景;分子遺傳技術的研究領域與應用范圍。2、掌握:基因工程技術的操作程序與應用。3、熟練掌握:轉基因動物育種的研究方法; 分子標記輔助性選擇的方法;雜交育種的方法及應用范圍;雜交育種的步驟;會用已知的育種素材設計雜交育種方案。四、本章重點、難點本章重點及難點為轉基因動物育種的研究方法; 分子標記輔助性選擇的方法;利用分子標記輔助保種與利用分子標記預測雜種優勢。三、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要求”中的有關說明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領會”、“掌握”、“熟練掌握”等三個能力層次的要求,它們的含義是:1、領會: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并能夠領會和理解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熟悉其內容要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確的解釋、說明和闡述。2、掌握:要求應考者掌握有關的知識點,正確理解和記憶相關內容的原理、方法步驟等。3、熟練掌握:要求應考者必須掌握的課程中的核心內容和重要知識點。(二)自學教材本課程使用教材為:《家畜遺傳育種》,歐陽敘向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三)自學方法的指導1、在全面系統學習的基礎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方法。本課程涉及到家畜遺傳育種學的各方面知識。全書是一個有機整體,各章又具有相對獨立性。自學應考者首先應當系統地學習各章,深刻領會各方面知識;其次是應當識記基本的概念、知識和方法,并注意各章之間的聯系。然后,在全面掌握的基礎上,把各方面知識融為一體,并有目的地深入學習重點章節。2、把學習理論和應用方法結合起來,自學應考者應當在學習各方面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融會貫通,綜合應用,最后能夠掌握選配方法。(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1、社會助學者應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和考核目標,認真鉆研指定教材,明確本課程與其他們課程不同的特點和學習要求,對自學應考者進行切實有效的輔導,引導他們避免自學中的各種偏向,把握社會助學的正確導向。2、要正確處理基本知識和應用能力的關系,努力引導自學應考者將識記、理解同應用聯系起來,把基本知識轉化成實際工作能力,在全面輔導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和提高自學應考者的素質和思想水平。3、要正確處理重點和一般的關系。課程內容有重點與一般之分,但考試內容是全面的,而且重點與一般是相互聯系的,不能截然分開。社會助學者應指導自學應考者全面系統地學習教材,掌握全部考試內容和考核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再突出重點。總之,要把重點學習同兼顧一般結合起來,切勿孤立地抓重點,把自學應考者引向猜題押題。4、在有條件的地區,社會助學者可將自學應考者帶到家畜育種場去參觀,以加強動物遺傳育種學的實踐環節及學習效果。(五)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應根據大綱所規定的內容和考試目標來確定考試范圍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擴大和縮小考試范圍,提高和降低考核要求。考試命題覆蓋到各章,并適當突出重點章節,體現本課程的重點內容。2、試題要合理安排難度結構。試題難易度可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易試題的分數比例一般為:易占30%、較易占30%、較難占20%、難占20%。必須注意,試題的難易度與能力層次不是一個概念,在各能力層次中都會存在不同難度的問題,切勿混淆。3、本課程考試試卷采用的題型一般有: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計算題和論述題。各種題型的個體樣式可參考大綱附錄。4、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附錄 題型舉例一、選擇題如: 不會引起基因頻率發生變化。A.近交 B.突變 C.遷移 D.遺傳漂變二、填空題如:不需要進行根本改造的品種,既要保持其全部優良品質,又要改變其重要缺點,可采用 雜交。三、名詞解釋如:雜種優勢四、簡答題如:簡述選配的作用。五、計算題如:某種雞群300日齡產蛋數的h2=0.25,選擇前全群平均值為80枚,留種部分平均值為95枚。預期的選擇反應是多少?六、問答題或論述題如:試述生產性雙雜交的應用范圍及優缺點,并用模式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