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73 地圖與遙感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江蘇教育學院編
壹、地圖學的理論部分
第1章 導論
§1-1地圖的基本概念 地圖的基本特征和定義。地圖的構成要素。地圖的簡要制作過程。 §1-2地圖學的定義及科學體系 地圖學定義。地釁學的結構及學科分支。 §1-3現代地圖的作用與類型 地圖的功能、應用、類型。
第2章 地圖的數學基礎
§2-1地球體 地球的自然、物理、數學表面 §2-2地球坐標系與大地定位 地理坐標。大地坐標系統。全球定位系統。 §2-3地圖的投影 地圖投影的意義。地圖比例尺。地圖投影的變形、方法、分類、變換。 §2-4地圖投影的應用 地圖投影的選擇依據。高斯-克呂格投影。墨尤托投影。區域圖投影。世界圖投影。
第3章 地圖概括
§3-1地圖概括概述 地圖概括的性質。實施地圖概括的四個步驟。制約地圖概括的因素。 §3-2地圖概括的數量分析方法 地圖概括的數量分析方法。開方根規律在地圖概括中的應用。 §3-3地圖概括的基本方法 空間數據分類法。編制地圖的簡化法和夸張法。
第4章 地圖符號
§4-1地圖符號 符號與地圖符號。地圖符號的視覺感覺與認知過程。地圖符號與地圖模型。 §4-2量表在地圖符號設計中的應用 地圖符號的分類、量表。 §4-3構成地圖符號的視覺變量 視覺變量及其組合。 §4-4彩色 色的表示。彩色的量度和感受效應。 §4-5符號與圖形的感受效果 視覺變量的感受效果。圖形視覺的心理效應。視覺分辨的限度。 §4-6地圖注記 地名及其意義。注記的作用、功能、定位。
第五章 地圖表示
§5-1地理數據的點狀的表示 點狀符號中的量表法。比例圓的視覺尺度。點狀符號的擴展。點狀制圖的定位處理。點值圖。 §5-2線狀符號的構成 定位線及其含義。走向線的定向與量化。等值線。等密度線。 §5-3定性信息的面狀制圖 定性信息的特征、變量、及其處理程序。 §5-4等值區域制圖 定量數據的特征。數據的分級。等值區域圖的符號化。 §5-5地理數據視覺化的進展 地址數據視覺的含義。在視覺化中色彩的應用。動態符號的應用。
第6章 地圖圖型
§6-1普通地圖的內容要素及其表示 普通地圖的類型及其內容要求。自然地理和社會人文要素的表示。 §6-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 地形圖的類型。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特點和功用。 §6-3地理圖的設計與編制 地理圖編制的特點和過程。地理圖設計的主要內容。 §6-4專題地圖的特性與類型 專題地圖的特征、類型、應用。 §6-5專題地圖的編制原理 專題地圖的編制過程、資料類型及處理 §6-6專題地圖設計 表示方法的選擇。圖例設計。圖面內容的安排。色彩與網紋設計。 §6-7地圖集編制 地圖集的定義、特點及其編制方法。
第7章 遙感制圖
§7-1遙感信息的制圖應用 遙感制圖的信息源。遙感圖像的專題信息提取。 §7-2衛星影像圖和衛星影像地圖 衛生景仰圖的產生和編制。 §7-3從影像生成專題地圖 圖像分類。圖斑的地圖概括。圖斑邊界的矢量化。
第8章 數字地圖制圖
§8-1數字地圖制圖的技術基礎 信息科學與技術基礎。數字地圖制圖的硬件配置及其技術。 §8-2數字地圖的數據結構及其數據庫 空間數據結構。非空間數據結構。地圖數據庫數據的組織、管理與設計。 §8-3數字地圖的編輯與制印 數字地圖制圖的基本流程。地圖投影與坐標系選擇。地圖數字化與圖形要素編輯。地圖分層。專題地圖設計。圖面設置與輸出。
第9章 GIS與地圖
§9-1GIS概述 GIS的定義與組成。GIS類型。數字地圖制圖與GIS的關系。 §9-2GIS的功能與軟件產品 GIS的基本功能。專業型和大眾型的GIS軟件。 §9-3GIS的空間分析 GIS的二維、三維、四維分析。 §9-4GIS應用與地圖分析 GIS應用對地圖的作用。GIS數學模型與地圖的表示。GIS中的產品輸出系統。
第10章 地圖復制
§10-1地圖復制方法 傳統復制方法。電子出版印前系統。 §10-2地圖生產及出版的管理 影響地圖生產成本的因素。地圖審校。地圖著作權。
貳、地圖學的實踐部分
一、分析、閱讀地圖 二、書寫練習制圖字體。 三、調配顏色。 四、繪制墨尤托投影圖上的等角航線和大圓航線。 五、繪制正軸等角割圓錐投影。 六、地圖投影的判別。 七、用等比數列法進行河流的選取。 八、用開方根定律和刪除的資格排隊進行居民地概括。 九、用化簡方法進行等高線概括。 十、點狀符號設計。 十一、線狀運動符號設計。 十二、等值區域圖的符號設計。 十三、專題地圖編輯設計書。 十四、地理底圖的編制。 十五、用點狀符號設計分區統計圖。 十六、設計定性信息面狀符號圖。 十七、設計點值圖。 十八、用數據編繪等值區域圖。 十九、根據離散點數據勾繪等高線。 二十、地形圖閱讀。 二十一、地形圖分幅編號。 二十二、在地形圖上量測坐標、長度、坡度、面積、體積。 二十三、編制數學地圖、旅游地圖。 二十四、水準儀和平板儀測量的原理。 二十五、野外閱讀、應用地形圖。 二十六、繪制地球儀。
第二部分 遙感概論
第一章 緒論
一、要求
掌握遙感概念及其特點,了解遙感的分類,應用和發展。
二、考試內容
1、遙感概念及其特點,遙感過程。 2、遙感的分類,應用和發展。
第二章 遙感的物理基礎
一、要求
掌握地物的光譜特性,大氣對太陽幅射的影響,了解電磁波與電磁波譜,了解環境對遙感的影響。
二、考試內容
1、電磁波譜,電磁輻射源。 2、地物的反射率和反射光譜。地物的發射率和發射光譜,地物的透射率和透射光譜。 3、大氣環境對太陽輻射的影響,大氣窗口。
第三章 航空遙感和航空像片
一、要求
掌握航空像片的幾何特性,立體觀察與量測,了解影像的形成與航空報影的種類。
二、考試內容
1、感光材料的性能結構,航空攝影原種類。 2、中心攝影的概念及中心投影和垂直投影的區別,相片比例尺,像點位移。 3、像對立體鏡觀察條件,光學立體模型的變形,像點的高程差的計算。
第四章 航空像片目視判讀
一、要求
掌握航空像片的目視判讀方法,全面訓練地面要素的判讀技能
二、考試內容
1、航空像片的判讀標志,航空像片目視判讀的方法和步驟。 2、水體、地貌、地區、植被、土壤、居民地、道路的判讀。 3、彩色航空像片,紅外航空像片,熱紅外航空像片,雷達圖像的概念。
第五章 航天遙感與衛星圖像
一、要求
掌握陸地衛星的運行特征,掌握陸地衛生圖像的物理特征、幾何特征、符號及注記,了解地球觀測實驗衛星圖像和極軌氣象衛星及其衛星圖像。
二、考試內容
1、陸地衛星的傳感器,軌道與覆蓋,地面接收。 2、陸地衛星圖像的物理特性,幾何特性,符號及注記。
第六章 衛星圖像的目視判讀
一、要求
掌握衛星圖像的判讀特點,全面訓練地面要素的判讀技能。
二、考試內容
1、衛星圖像的特點、判讀標志,判讀方法,判讀步驟。 2、水體、地貌、地區、地表、植物、城鎮的判讀。
第七章 遙感圖像處理及地理信息系統
一、要求
掌握遙感圖像的光學增強處理,了解遙感數字圖像處理及地理信息系統。
二、考試內容
彩色合成原理,多波段彩色合成處理,圖像相關掩膜增強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