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27826 食用菌栽培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南京農業大學編(高綱號0409)

    第一部分 課程的性質與設置目的

    我國食用菌資源豐富,栽培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進行人工栽培的國家之一。長期的食用菌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從上一世紀70-80年代以來,我國食用菌基礎理論的研究及應用技術的推廣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食用菌栽培學》,就是在總結生產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各種食用菌生長發育規律及其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要求,相應的管理技術,以實現商品性好、品質優、產量高、效益好、種類多和周年供應。它以微生物、農業氣象學、農業化學及農業經濟學等學科為基礎,探索食用菌規模化生產的一門應用科學。

    《食用菌栽培學》包括食用菌栽培的基礎知識,主要食用菌的栽培技術和少數特種食用菌的栽培介紹。基礎知識部分系統闡述了主要食用菌的形態特征、食用菌生理生態和菌種生產;栽培技術中介紹了雙孢蘑菇、平菇、香菇、草菇、金針菇、木耳、猴頭菌、靈芝及即將開發的特種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應用技術。

    自學者特別要注意主要食用菌的生長發育特性與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和栽培技術。這些都是食用菌在生產上是否栽培成功的關鍵。

    本課程簡述的食用菌種類、栽培管理技術及栽培方式的均以本省為主。如草菇一章中的“仿蘑菇式”栽培和泡沫板菇房栽培法,均不作考試內容。

    食用菌栽培是一門新興的應用科學,不同于一般的農作物栽培,除了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和實地調查外,更重要的是生產實踐,只有通過具體操作,才能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從而鞏固所學知識,或者邊學邊做,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隨著農村實行一系列改革開放政策和近年來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潛力還很大。農業生產中的秸稈、木屑、麩皮、殼糠等栽培材料來源充足,而且食用菌栽培設施簡單,不占地、不占勞力、食用菌生長又快、周期短、效益高,還可以與糧菜間套作,既可調整種植結構,亦可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所以學習食用菌栽培學,掌握并推廣栽培管理技術,可以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第二部分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緒論

    一、考核知識點

    (一)食用菌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的位置及現狀。 (二)食用菌的營養價值。 (三)食用菌的藥用價值。

    二、考核目標

    (一)識記 食用菌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及栽培特點。 (二)領會 食用菌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態結構

    一、考核知識點

    (一)擔子菌綱中以傘菌為主的子實體形態結構 (二)菌絲體的形態結構 (三)區別初級(單核)菌絲與雙核(次生)菌絲。 (四)菌絲的組織體。 (五)菌蓋在食用及繁殖上的作用。 (六)菌褶與菌柄連接的四種方式。 (七)子實體發育過程中附生物(菌環、菌托)及其形成。 (八)擔子菌綱中傘菌的生活史及三種孢子。 (九)孢子印的含義與作用。 (十)同宗結合與異宗結合。

    二、考核目標

    (一)識記 典型傘菌子實體形態特征、菌絲組織體的形態特征、鎖狀聯合、菌環、菌托、孢子印、菌褶與菌柄連接的類型、同宗和異宗結合等。 (二)領會 雙核菌絲形成在食用菌栽培中的重要性,菌蓋在食用菌繁殖中的作用,典型生活中及同宗結合與異宗結合在生產上應用價值。

    第三章 食用菌栽培的生理生態

    一、考核知識點

    (一)真菌的主要營養類型。 (二)食用菌生長與發育的含義。 (三)環境條件與生長發育的關系。 (四)孢子萌發的條件。 (五)菌絲生長的特點與養分運輸。 (六)子實體的發育過程與養分運輸。 (七)子實體分化、發育對環境中溫度要求的差異。 (八)不同的菇種子實體分化對溫度要求的差異。 (九)變溫結實與恒溫結實。 (十)菌絲生長期間對培養基質含義量和空氣相對溫度的要求。 (十一)子實體分化、發育對基質含水量和空氣相對濕度的要求。 (十二)不同種類食用菌對培養基質酸堿度要求的差異。 (十三)菌絲生長階段與子實體分化發育對光要求的差異。

    二、考核目標

    (一)識記 孢子萌發的條件,菌絲生長與子實體分化發育的主要環境條件,三種不同溫型食用菌對溫度的要求;適應酸性、偏堿性、中性生長的菇類;變溫和恒溫出菇的菇類。 (二)領會 菌絲生長與子實體分化發育對環境要求的差異,適宜的環境條件對食有菌產量的影響。 (三)應用 不同溫型食用菌,在不同季節栽培、達到周年生產周年供應。

    第四章 菌種分離培養及保藏

    一、考核知識點

    (一)菌種分離培養的主要設備。 (二)斜面菌種培養基種類。 (三)馬鈴薯培養基(PDA)的配制方法。 (四)菌種分離的幾種方法。 (五)生產上常用的菌種分離方法。 (六)一級菌種轉擴與培養。 (七)二、三級菌種(原種和栽培種)培養料配方及制作。 (八)菌種保藏方法(以斜面菌種保藏為主)。 (九)優劣菌種的鑒別 (十)菌種的滅菌技術

    二、考核目標

    (一)識記 菌種生產中一些基本設備和必備用具,一、二、三級菌種常用的基本配方及滅菌要求,組織分離法和斜面低溫保藏的基本做法。 (二)領會 菌種培養在栽培中的重要性,組織分離法在食用菌生產中的作用,斜面低溫保藏法的局限法。 (三)應用 從斜面試管菌種轉擴繁殖至栽培種制作成功的全套技術應用。

    第五章 蘑菇

    (一)蘑菇兩種菌絲形態及生長特性。 (二)蘑菇的生活史。 (三)蘑菇菌線生長及子實體形成的碳氮比例。 (四)蘑菇子實體分化及發育所要求的最適溫度。 (五)菌絲、子實體生長階段對基質水分、空氣、酸堿度及空氣相對濕度的要求。 (六)蘑菇對菇房的基本要求及菇床的設置。 (七)培養基質的配制及堆制方法。 (八)二次發酵(后發酵)的作用及技術。 (九)播種時期及方法。 (十)菌絲生長階段的管理。 (十一)覆土的作用及方法。 (十二)覆土層的調水及秋菇水分、溫度管理。 (十三)采收適期及方法。 (十四)越冬管理要點。 (十五)春菇管理要點。

    二、考核目標

    (一)識記 子實體生長發育的適溫、碳氮比例,基質的含水量及酸堿度,菇房位置、通風設施和菇床設備,培養料三種堆制方法,播種適期(以溫度衡量)及播種方法。 (二)領會 兩種不同菌株(匐匍型與氣生型)品種菌絲對產品與品質的影響,雙孢蘑菇的含義,后發酵的作用及推廣價值。 (三)應用 針對蘑菇生育期歷經秋、冬、春三個季節的適應生長,要正確進行秋菇、春菇和越冬期間的溫度和水分管理。

    第六章 香菇

    一、考核知識點

    (一)香菇的典型生活史。 (二)“花菇”。 (三)香菇生長發育利用的主要碳源和氮源及碳氮比例。 (四)香姑的三種溫型。 (五)菌絲生長階段與子實體分化發育的適溫、酸堿度、水分及光的要求。 (六)段木栽培的技術措施。 (七)代料栽培的特點。 (八)代料栽培的幾種方法。 (九)塑料袋栽(俗稱菌棒)優點。 (十)代用栽培的常用配方。 (十一)袋霜接種方法及發菌管理。 (十二)菌袋脫袋后的轉色管理。 (十三)出菇管理(秋菇、冬菇、春菇)。 (十四)壓塊方法及發菌、出菇管理。 (十五)菌棒覆土栽培方法及管理。

    二、考核目標

    (一)識記 菌絲生長與子實體形成階段要求的碳氮比例,培養基質酸堿度及三種溫型子實體分化的適溫,段木栽培接種時間及段木堆放發菌方式,代料栽培培養基質的基本配方及接種方法。 (二)領會 代料霜培在生產上的應用價值,秋菇、冬姑、春菇在溫度與水分管理上的差異,覆土栽培對產量品質的影響。 (三)應用 針對三種溫型香菇,合理安排栽培季節,以達到周年生產周年供應。

    第七章 平菇

    一、考核知識點

    (一)平菇子實體分化發育的幾個階段。 (二)平菇菌絲生長與子實體形成期所要求的碳氮比(N/C) (三)江蘇主栽的三種溫型品種。 (四)平菇室內栽培的生產季節及床架設置。 (五)我省平菇栽培的基本配方。 (六)袋栽平菇。(包括栽培方法、發菌與出菇管理) (七)平菇采收標準。 (八)露地菌床設置及處理。 (九)平菇露地栽培發菌管理要點。 (十)平菇發菌階段的主要障礙。 (十一)子實體形成期常見的異常現象及出現異常現象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二、考核目標

    (一)識記 三種溫型平菇的栽培季節、栽培方式、播種方法、播種量、子實體生長期間的主要環境條件,培養基的常用配方等。 (二)領會 子實體發育的三個階段與栽培上的關系,異常子實體與管理的關系,袋栽平菇推廣的價值。 (三)應用 根據我省現有保護地設施及不同溫型平菇品種進行周年供應。

    第八章 草菇

    一、考核知識點

    (一)草菇子實體的主要特征——菌托。 (二)子實體分化發育的6個時期。 (三)草菇生長發育對溫度的要求。 (四)草菇菌種保藏溫度。 (五)草菇生長發育對酸堿度、水分及空氣相對濕度的要求。 (六)草菇當前的育種目標。 (七)草菇原種的配制及栽培適期。 (八)草菇在江蘇的主要栽培方式(室外堆草法,室外拱棚棉殼栽培)及播種方法和播種量。 (九)割稈式堆草法。 (十)子實體采收適期及采收注意點。

    二、考核目標

    (一)識記 草菇發菌及子實體形成的最適環境條件,原種培養基(稻草及棉花)的基本配方及菌令,露地栽培適期、栽培方法、播種方法及播種量。 (二)領會 草菇生長快、周期短,嚴格的溫、水管理顯得更重要;及時采收與品質關系。 (三)應用 在了解草菇高溫高濕生長快的特點基礎上,生產上要控制菌令,保證菌種質量,栽培管理上滿足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所需的環境條件,尤其是溫度、水分,從而提高產量。

    第九章 金針菇

    一、考核知識點

    (一)金針菇自然生長的最適季節。 (二)金針菇對無機營養和維生素與其他菇類的需求差異。 (三)金針菇人工栽培季節(露地與保護地)。 (四)金針菇原基形成的最適溫度和子實體形成的最低溫度。 (五)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對商品子實體形成的影響。 (六)過強光線對子實體生長的影響。 (七)目前栽培的品種類型與特點。 (八)瓶裝金針菇要選擇合適的瓶頸。 (九)金針菇培養基的基本配方。 (十)金針菇的出菇管理要求。 (十一)市場鮮售及出口金針菇產品的采收要求。 (十二)袋栽與瓶栽金針菇在裝料和滅菌上的異同點。

    二、考核目標

    (一)識記 金針菇原基與子實體形成的適溫及適宜栽培季節,金針菇為VB1VB2的天然缺陷型,兩類品系菌種,采收規格。 (二)領會 兩種不同品系金針菇與栽培的關系,二氧化碳濃度對商品生產的影響。 (三)應用 菌絲生理成熟后,催蕾技術的及時應有是提高金針菇產量的關鍵。

    第十章 木耳、銀耳

    一、考核知識點

    (一)木耳菌絲生長與子實體形成的適溫。 (二)“雞爪耳”的原因。 (三)光線對子實體形成的作用。 (四)木耳的段木栽培。 (五)木耳人工袋栽的基本配方及栽培程序。 (六)銀耳菌絲形態形成。 (七)銀耳子實體形成的實質。 (八)人工代料栽培與室外段木栽培銀耳子實體的鮮干比例差異。 (九)銀耳生活史與其他菌類不同之處(伴生真菌)。 (十)銀耳人工栽植 部的主要配方及過程。 (十一)銀耳對溫度、濕度及酸堿度的要求。 (十二)銀耳段木栽培要點。 (十三)銀耳混合菌絲體的配制。

    二、考核目標

    (一)識記 木耳、銀耳對溫度、濕度、酸堿度及光的要求,銀耳伴生菌代料栽培的基本配方及伴生菌的分離接種。 (二)領會 木耳、銀耳段木栽培與人工袋栽的優缺點及在生產上的應用價值。 (三)應用 根據木耳子實體生長對環境的要求,栽培中滿足一定的光照和水分來提高其產量和品質。

    第十一章 猴頭、靈芝

    一、考核知識點

    (一)猴頭菌利用的碳源廣泛,但藥用猴頭忌有棉殼作用培養料。 (二)猴頭菌絲和子實體生長與氨源含量的關系。 (三)猴頭原基形成及子實體生長的適溫。 (四)猴頭子實體形成時對二氧化碳、酸堿度及光照的要求。 (五)猴頭菌類型及栽培季節。 (六)猴頭菌培養料的選擇、配制及常用配方。 (七)猴頭菌絲的培養(瓶栽、袋栽及藥用菌絲體)。 (八)猴頭菌畸形菇形成原因及防止方法。 (九)靈芝子實體形成原因及防止方法。 (十)靈芝對溫度、濕度、光線、酸堿度、二氧化碳的要求。 (十一)靈芝的組織分離及擴大繁殖。 (十二)靈芝的子實體培養管理。 (十三)靈芝覆土栽培及采收技術。

    二、考核目標

    (一)識記 猴頭、靈芝對溫度、濕度、光線、酸堿度等的要求,培養料的常用配方,猴頭菌畸形菇出現的原因,靈芝的組織分離,猴頭菌與靈芝的采收規格或標準。 (二)領會 藥用猴頭菌忌用棉殼的原因,靈芝覆土栽培的意義。 (三)應用 在生產中如何保證猴頭、靈芝正常子實體的形成。 第十二章 特種食用菌(大肥菇、竹蓀、灰樹花)

    一、考核知識點

    (一)大肥菇生物學特性(區別于雙孢蘑菇)。 (二)大肥菇栽培季節及采收適期。 (三)竹蓀的三種類型。 (四)竹蓀對營養、溫度、濕度及光的要求。 (五)竹蓀菌種分離與栽培種制作。 (六)紅托竹蓀的箱栽和室外栽培。 (七)灰樹花對溫度的要求。 (八)灰樹花常用的母種及栽培料的配方。 (九)灰樹花采收標準。

    二、考核目標

    (一)識記 大肥菇菌絲生長及子實體形成的適溫,竹蓀、灰樹花對營養、溫度、光線的基本要求和栽培方法。 (二)領會 大肥菇對延長雙孢蘑菇供應上的作用,特種食用菌對我省食用開發的意義。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本大綱針對所用教材內容多、涉及面廣的特點,根據我省食用菌目前栽培水平,刪除食用菌分類、遺傳育種、病蟲防治、食用菌加工與貯藏和滑菇、松口蘑等八種特殊食用菌。其章序也有所打亂,按所選用內容大綱自編成十二章,分別按章列出考核知識點和考核目標,大綱中第1-4章為食用菌栽培基礎理論和菌種分離培養的基本知識與理論;第5-11章為我省主要食用菌的生物學特征、栽培基質的基本配方和主要栽培技術;第12章為我省零星栽培的菇種或即將開放的新種類。自學者按大綱的順序學習,找出各類菌類在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異同點,便于記憶和全面掌握。

    本自學考試大綱在考核目標中,分識記、領會和應用三個層次,各層次的含義是:

    識記: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培養基質的配方和栽培方法,并能將目前栽培的食用菌種類的生物學特性、栽植 部方法加以區別和聯系。熟記重要的理論知識,并能正確表達。

    領會:了解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在生產應用中的重要意義,并能正確的識別和判斷。

    應用:在識記和領會的基礎上,能在生產上正確的應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平菇,根據子實體分化對溫度的要求,它在食用菌中屬低溫型,其栽培季節主要在秋冬(屬基礎部分),但通過各地長時間的栽培馴化,又發現子實體的分化溫度有所不同、可分高、中、低溫三種溫型的菌種(各論部分),則有利生產上在不同季節栽培平菇,達到周年生產周年供應。但仍以秋冬季節栽培產量最高、品質最好。生產上可以根據當地氣候特點、設施條件,選擇經濟效益最佳的栽培季節。

    二、參考書

    1.《中國食用菌栽培學》 楊新美主編 農業出版社1988年 2.《自修食用菌栽培》 黃年來主編 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

    三、自學方法指導

    1.學習專業基礎課。在學習食用菌栽培學之前,必須先學習微生物,農業化學等有關課程,為學好食用菌栽培學打好基礎。

    2.按大綱要求熟讀一遍全部內容,然后帶著問題向實踐者請教。在我省某一地區不可能栽培所有食用菌種類,因此只有廣泛請教有關專業人員或教師,才能全面領會掌握所學內容和提高理解能力。

    3.食用菌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在我省各地栽培不平衡,菇種不全,很可能對某些菇種認識不足,學習有一定難度。因此,在學習中除了作一些調查外,可以找當地菇農、職業中學或高中生物老師請教有關的知識,有條件的最好參加生產實踐,來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理解和實踐能力。

    四、對社會助學者的要求

    1.社會助學者,應根據自學考試大綱的考核知識和考核目標,針對大綱規定的教材內容、順序全面輔導,對沒有學過微生物課程的自學者,對基礎部分要講深講透,便于應用。對菇種以世界上四大菇,即蘑菇、香菇、草菇、平菇為重點。其它菇種也要了解栽植 部技術。

    2.社會助學者,在輔導自學者應考時,除了講解菌種生產全過程外,盡可能把前面所學基本知識與菇類的栽培技術聯系起來,尤其是環境條件部分;對栽培技術部分,幫助找出各菇類的異同點,有利于自學者的識記、領會和應用,必要時到現場教學。

    五、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課程的考題應根據自學考試大綱所規定的考試范圍和考核要求,不得任意擴大或縮小考試范圍,不得任意提高和降低考試要求。考試命題內容要覆蓋全書所選用的各章,并適當突出重點章節,體現課程的重要內容。

    2.試題難易可分為易、較易、較難和難四個等級,在每份試卷中,四個等級的比例分別為20%、30%、30%和20%。

    3.本課程考試采用閉卷筆試方式,考試時間為120分鐘,題量必須與之相適應。

    4.本課程考試題型,一般有填空題、選擇題(單向選擇)、名詞解釋、解答題和論述題。各類題型的具體樣式參見大綱附錄。

    第四部分 附錄

    題型舉例

    一、填空題

    1.不同的食用菌子實體生長發育要求的溫度不一樣。即使同一種菇不同品種間也有差異。但是無論什么食用菌,其子實體分化的適溫范圍較,而且分化和發育的溫度都比其菌絲生長所需的溫度要。

    2.雙孢蘑菇的增溫劑床式發酵,培養料配方與一次性發酵基本相同,只是每栽培110平方米的培養料多加kg左右的麩皮或細米糠,增加氮源。

    二、選擇題

    1.生產上菌種保藏,通常將菌絲長滿斜面的試管,包上牛皮紙,放在( )冰箱中保存(除草菇),每隔3-4月轉移一次。 (1)4-6℃ (2)10-15℃ (3)15-20℃

    2.香菇代用料栽培優點:原料來源豐富,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達到資源充分利用。其生物效率與段木栽培相比( )。 (1)較低 (2)接近 (3)明顯高于段木

    三、名詞解釋

    1.同宗結合 2.內菌膜

    四、解答題

    1.平菇栽培中子實體形成期常出現的問題。

    五、論述題

    1.根據江蘇現有食有菌栽培種類,如何進行周年生產周年供應。

    答案要求

    一、填空題

    1.窄、低 2.50kg

    二、選擇題

    1.(1)4-6℃ 2.(3)明顯高于段木栽培

    三、名詞解釋

    1.單個孢子上萌發的初生菌絲或同一性別孢子萌發的菌絲可以結合完成性生活,稱同宗結合。 2.菇類中有的幼嫩子實體菌蓋的邊緣和菌柄之間一層膜,稱為菌膜。

    四、解答題

    (1)不現蕾 (2)菌蕾黃化壞死 (3)菌絲生長慢,表面龜裂等 (4)爛菇 (5)畸形菇

    五、論述題

    可從以下三方面說明: 1.現有食用菌栽培種類中可分高、中、低三種不同溫型菇,分別安排不同季節栽培。 2.在同一種菇類中又可分不同溫型品種,如平菇、香菇均可分三種溫型。 3.加強設施條件,改善外界環境條件亦可進行提早和延后栽培。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