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91 植物生物學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緒論
第一節 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識記 林奈的兩界系統、海克爾的三界系統、魏泰克的四界系統、五界系統、六界系統和八界系統、三原界系統
第二節 植物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和應用 植物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中的作用
第三節 植物科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任務 識記 植物科學和研究對象和基本任務
第四節 植物科學在自然科學和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意義 理解
第五節 植物科學的發展簡史和當代植物科學的發展趨勢 識記 植物科學發展的幾個基本時期
第六節 學習植物生物學的要求和方法 理解 學習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 植物細胞與組織
第一節 細胞的化學組成
識記 構成細胞的基本組成成分及其基本功能
第二節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一、植物細胞形狀與大小 識記 植物細胞的形狀與大小,理解 植物細胞體積小的意義 二、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識記 植物細胞的基本構成 三、原生質體 識記 質膜的結構,理解和應用 質膜的功能;識記 各種細胞器的名稱和結構,理解 各種細胞器的功能 四、細胞壁 識記 組成細胞壁的基本化學成分、細胞壁的層次,理解 初生紋孔場和胞間連絲的作用,理解 細胞壁的形成與發育過程 五、后含物 識記 后含物的種類及其基本功能
第三節 細胞的新陳代謝
一、生命和能量 理解 自由能、ATP的定義和功能 二、酶 理解 酶的定義,理解并能利用 酶的功能和特性 三、細胞的呼吸 理解 細胞呼吸的基本過程及其功能 四、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變換 理解并能應用 植物細胞對水分和礦質元素的吸收機理
第四節 植物細胞的增殖
不作要求
第五節 植物組織
一、組織與器官的概念 識記 組織與器官的概念 二、植物組織的類型 識記 植物組織的基本類型及其特征,理解 植物各種組織的功能
第二章 植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發育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和營養器官的發生
一、種子的構造和類型 識記 種子的形態和構造,理解 胚、胚乳和種皮的基本功能, 識記 種子的基本類型 二、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的形成 理解 種子休眠的原因、理解 幼苗形成的過程,識記 幼苗的類型及特征
第二節 根
一、根和根系 識記 主根、側根、不定根和根系的定義 二、根的初生生長和初生結構 (一)識記 根尖的分區,理解 各個分區的結構和功能 (二)根的初生結構 識記 根初生結構的構成 理解 各種結構的功能 (三)側根的發生 識記 側根姓的位置及意義 三、根的次生生長和次生結構 識記 維管形成層、木栓形成層產生的過程及活動的方式和結果,理解 根的次生結構的組成及來源 四、根瘤與菌根 理解 根瘤和菌根的共同點不同點以及它們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五、根的功能 理解和應用 根的基本功能 六、根的變態 識記 根的變態的基本類型及各自的特征
第三節 莖
一、莖的基本形態 識記 莖的外部形態、芽的類型及構造、莖的生長習性和分枝方式。 二、莖尖及發育 理解 莖頂端分生組織、葉原基和芽原基的發育特點。 三、莖的解剖結構 識記并理解 雙子葉植物莖初生結構和次生結構以主單子葉植物莖的結構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發育上的聯系和結構上的異同點 四、莖的生理功能 理解 五、莖的變態 識記 莖變態的基本類型,能判斷常見植物變態器官的類型
第四節 葉
一、葉的形態 識記 葉的組成和形態特征 二、葉的解剖結構 識記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禾本科葉的一般結構 三、葉的發育 理解 葉發育的基本過程 四、葉對不同生境的適應 理解 五、落葉與離層 識記 離區的結構 六、葉的變態 識記 葉的變態的各種類型
第五節 營養器官內部結構上的關系
理解 營養器官內部結構伯相互聯系
第三章 植物的無機營養
第一節 植物的水分代謝
一、植物根第對水分的吸收 識記 根系對水分吸收的兩種方式,理解 被動吸水和主動吸水的機理,理解 影響根系吸水的外界條件 二、植物的蒸騰作用 理解 植物蒸騰作用的意義、小孔擴散的機理、氣孔運動的機理以及影響蒸騰作用的內外因子 三、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 識記 水分運輸的途徑,理解 水分沿導管上升的機理
第二節 植物的礦質營養
一、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及其作用 識記 植物必需礦質元素的種類,理解 溶液培養和砂基培養法的方法和原理、植物必需礦質元素的生理作用 二、植物體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識記 根吸收礦質元素的部位以及根部吸收礦質元素的過程 三、植物吸收礦質元素的特點 理解 植物根系對礦質元素吸收的特點 四、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同化 識記 主要礦質元素在植物全內同化的基本途徑 五、礦質元素在植物內的運輸 識記 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運輸的途徑、速度以及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分布的特點 六、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礎 理解 合理生理基礎,在農業和園藝上如何應用
第四章 光合作用
第一節 光合器與光合色素
一、光合色素的種類 識記 光合色素的種類 二、光合色素的光學特性 理解 吸收光譜、作用光譜、熒光現象和磷光現象
第二節 光合作用的機理和光合作用過程
一、原初反應 理解 光能吸收和傳遞的基本規律、反應中心和光合單位的概念及作用,光化學持應的過程及作用 二、光合電子傳遞 理解 光系統的概念,理解 光合電子傳遞的過程及意義 三、光合磷酸化 理解 電子傳遞及光合磷酸化的偶聯機理、ATP形成的過程 四、二氧化碳同化 理解二氧化碳同化的幾種不同途徑的過程及其意義
第三節 光呼吸
一、光呼吸過程—乙醇酸代謝 理解 乙醇酸代謝的過程及意義 二、C4植物和C3植物的光呼吸 理解 C4植物和C3植物光呼吸在結構和生理上的差異 三、光呼吸的調節與控制 理解力調控光呼吸常用方法的機理
第四節 影響光合作用的影響
一、內部因子對光合作用影響的機理 理解 內部因子對光合作用影響的機理 二、外部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理解 外部因子對光合作用影響的機理
第五章 植物的繁殖
第一節 繁殖的類型
識記 植物繁殖的各種類型及特征
第二節 花
一、花的組成與基本結構 識記 榴彈的組成與基本結構 二、花各部分結構的多樣性及其演化 理解 花演化的一般規律 三、花序 識記 花序的各種類型
第三節 被子植物的生殖結構與發育
一、雄性生殖器官的結構與功能 識記 雄性生殖器官的結構及其發育過程 二、此雌生殖器官的結構與生育 識記 雌性生殖器官的結構及其發育過程
第四節 傳粉與受精
一、傳粉 識記 傳粉的各種方式,理解 各種傳粉方式的利弊 二、受精作用 識記 受精作用的過程,理解 雙受精的生物意義 三、無融合生殖和胚現象 識記 無融合生殖的種類,理解 產生的原因,理解 多胚現象產生的原因
第五節 種子的形成
一、胚的發育 識記并理解 胚發育的基本過程 二、胚乳 識記并理解 胚發育的基本過程 三、種皮的形成 識記 種皮的形成過程及結構組成
第六節 果實
一、果實的形成與結構 理解 果實形成的過程,識記果實的結構組成 二、果實的類型 識記 果實的常見類型,并能應用 識別常見果實 三、果實和種子對傳播的適應方式 理解 果實和種子對傳播的適應方式
第七節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理解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六章 植物的生長發育及其調控
第一節 植物激素對生長發育的調控
識記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概念 一、生長素類 識記 生長素的發現者、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理解 生長素的作用機理 二、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 識記 這兩種激素的基本結構特征和生理作用 三、脫落酸式鹽乙烯 識記 這兩種激素的生理作用 四、激素間的相互作用 理解 植物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第二節 植物的營養生長及其調控
一、種子萌發 識記 種子萌發的條件,理解 種子萌發時的生理變化 二、植物的生長和運動 理解 植物生長的周期性、相關性和植物各種運動的機理
第三節 光和溫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一、光 理解 光對植物生長影響的機理 二、溫度 理解 溫度對植物生長影響的機理
第四節 植物的生殖生長及其調控
一、低溫和花的誘導 理解 低溫誘導開花的要求和機理 二、光周期和花的誘導 識記 光周期反應的類型、光周期誘導的時間、部位和可傳導性,理解 光暗交替的重要性 三、光敏色素 理解 光敏色素的理化性質和作用特點,識記 光敏色素的作用
第五節 植物的成熟、衰老及調控
一、種子的成熟及調控 識記 種子成熟過程中的共性的變化,理解 各種調控措施的生理基礎 二、果實的成熟及調控 理解 果實成熟的生理基礎以及如何應用 生理學方面的知識去積極地調控果實的成熟過程 三、植物的衰老及調控 理解 衰老的生物意義,理解 目前人們對衰老機理的解釋
第六節 植物生長發育中的基因表達與調控
不作要求
第七節 植物生物工程簡介
不作要求
第七章 生物多樣性和植物的分類及命名
第一節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理解 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和生物樣性包括的4個主要層次。
第二節 植物的分類
一、植物分類的方法 識記 植物分類的方法,理解 自然分類方法的概念以及現代被子植物的主要分類系統。 二、植物分類的基本單位和階層系統 理解 種的概念和植物分類系統的7個層次
第三節 植物的命名法
理解 現行植物的命名方法及基本要求。
第四節 植物界的基本類群
理解 植物界的基本類群
第八章 原核藻類
第一節 原核生物與原核藻類
理解 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細胞的主要區別
第二節 藍藻門
一、主要特征 理解 藍藻門植物的形態、細胞結構、生殖方式及生境,識記 異形胞的概念和形成。 二、藍藻的經濟價值和代表種類 識記 藍藻門常見植物種類及其經濟價值。
第三節 原綠藻門
理解 原綠藻的主要特征。
第九章 真核藻類
第一節 真核藻類概述
一、主要特征 理解 真核藻類的形態、細胞結構、生殖結構、繁殖方式、生活史及生境。理解 鞭毛特征。 二、真核藻類的主要門類及其分類的依據 理解 藻類植物在形態、細胞壁成分、光合色素、貯藏產物、鞭毛類型數目和著生位置等方面的區別。
第二節 綠藻門
一、主要特征 理解 綠藻門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代表種類 理解 衣藻屬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殖方式及生活史。 理解 石莼屬植物生活史的特點。 理解 水綿屬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 識記 綠藻門植物常見種類。
第三節 硅藻門
一、主要特征 理解 硅藻門植物的形態結構特征及其特殊的繁殖方式。 二、常見代表種類 識記 硅藻門植物的常見種類。
第四節 褐藻門
一、主要特征 理解 褐藻門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常見重要代表種類 理解 海帶的形態結構、生殖方式及生活史。 識記 褐藻門常見植物種類。
第五節 紅藻門
一、主要特征 理解 紅藻門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常見重要代表種類 理解 甘紫菜的形態結構、生殖方式及生活史。 識記 江蘺的形態特征及生活史特點。識記 紅藻門常見植物種類。
第六節 真核藻類在水生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及其經濟價值
一、真核藻類是水生生態系統中的初級生產者 不作要求 二、赤潮和水華 識記 協潮的形成特點、危害程度和形成赤潮的常見藻類。 識記 水華的形成特點、危害程度和形成水華的常見藻類。 三、水質監測和水質凈化 不作要求 四、真核藻類的經濟價值 識記和應用 真核藻類的幾種常見經濟價值并能舉例說明。
第十章 苔蘚植物
第一節 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一、植物體的形態結構 理解 苔蘚植物的配子體形態結構和孢子體形態結構。 理解 苔蘚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 理解 苔蘚植物有性生殖過程及胚的形成。 理解 苔蘚植物生活史特點。 識記 苔蘚植物的分布情況。 二、分類情況 理解 苔蘚植物的三個綱及三綱之間的主要異同。
第二節 各綱的代表種類
一、蘚綱的代表種類 理解 葫蘆蘚的形態、結構、生殖及生活史 識記 蘚綱其他常見植物種類。 二、苔綱的代表種類 理解 地錢的形態、結構、生殖及生活史。 識記 苔嬰幼兒其他常見植物種類。 三、角苔綱 理解 角苔屬植物的形態、結構及生殖。
第三節 苔蘚植物的經濟價值
識記和應用 苔蘚植物的常見經濟價值。
第十一章 蕨類植物
第一節 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一、孢子體 理解 蕨類植物孢子體的根、莖、葉形態及特點,識記 蕨葉的不同類型。 理解 中柱的類型及特點 理解 蕨類植物孢子囊的發育、結構和著生位置。 理解 孢子的形態和特征 二、配子體 理解 配子體的形態和營養方式。識記 蕨類植物有性生殖器官的特點。 三、生活史 理解 蕨類植物生活史的特點。 四、生境和分布 識記 蕨類植物的分布環境。
第二節 蕨類植物的分類系統和分類原則
一、蕨類植物的分類系統 理解 蕨類植物的五個亞門及其主要特征的異同。 二、現代蕨類植物的分類原則 不作要求
第三節 蕨類植物的代表種類
一、石松亞門的代表種類 理解 石松亞門的主要識別特征。 理解 石松屬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史。 識記 常見的石松屬植物。 理解 卷柏屬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史。 識記 常見的卷柏屬植物。 二、楔葉亞門的主要識別特征 理解 楔葉亞門的主要識別特征。 理解 部荊的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史。 識記 楔葉亞門的常見植物種類。 三、真蕨亞門的代表植物 理解 真蕨亞門的主要識別特征。 理解 蕨的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史。 識記 真蕨亞門的其他常見植物。
第四節 蕨類植物的經濟價值
理解和應用 蕨類植物常見的經濟用途,并能舉例說明。
第十二章 裸子植物
第一節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理解 裸子植物區別于蕨類植物的幾大主要特征。 識記 大孢子葉在不同裸子植物綱中的變態特征。 理解 裸子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兩種多胚現象。
第二節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理解 松屬植物生活史過程。 一、孢子體和孢子葉球 理解 松屬孢子體的形態特征和雌球花與雄球花的形態結構特點。 二、雄配子體 理解 松屬雄配子體的細胞組成。 三、雌配子體 理解 松屬雌配子體的細胞組成 四、傳粉和受精 理解 松屬植物傳粉和受精的特點及過程。 五、胚胎發育和成熟 理解 松屬植物胚胎發育的4個階段及各階段的特點。
第三節 裸子植物的分類和常見科屬代表
一、蘇鐵綱 理解 蘇鐵綱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常見蘇鐵的形態結構特點。 識記蘇鐵類植物的常見用途。 二、銀杏綱 理解 銀杏綱植物的主要特征及銀杏的形態結構特點。 識記銀杏的主要用途。 三、松杉綱 理解 松杉綱的主要特征。 理解 松科、杉科、柏科各科的主要特征及三科之間的主要區別。 識記 松科常見植物。 識記 杉科常見植物。 識記 柏科常見植物。 識記 松柏綱其他代表種類。 四、買麻藤綱(倪藤綱) 理解 買麻藤綱麻黃科、買麻藤科的主要特征。 識記 麻黃科和買麻藤科的常見植物。
第四節 裸子植物的經濟價值
識記和應用 裸子植物的常見經濟價值。
第十三章 被子植物
第一節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理解 被子植物的幾大主要特征。識記 被子植物的雙受精現象。
第二節 被子植物的分類原則和演化趨向
識記 被子植物的演化規律和分類原則。
第三節 被子植物分類的依據
識記 被子植物分類的幾種常見依據。
第四節 花程式、花圖式和檢索表
一、花程式 理解 被子植物花程式的概念、代表符號及表示方式,并能理解 某一植物花程式的表示意義。 二、花圖式 理解 被子植物花圖式的概念及表示方式。 三、檢索表 理解并應用 目前廣泛采用的兩種檢索表。
第五節 被子植物的分類
理解被子植物兩個綱的主要區別。
一、雙子葉植物綱 理解 木蘭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始性,識記木蘭科植物的常見植物種類,識記 木蘭科植物的花公式和花圖式。 理解 毛茛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毛茛科植物在演化上的過度性,識記 該科常見植物種類。 理解 桑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識記 桑科植物的花程式和花圖式,識記桑科常見植物 理解 殼斗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識記和應用 殼斗科常見植物。 理解 石竹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識記 石竹科植物的花程式,識記 石竹科常見植物。 理解 錦葵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識記 錦葵科植物的花程式和花圖式,識記 錦葵科常見植物 理解 葫蘆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識記 葫蘆科植物的花程式,識記 葫蘆科主要植物及其價值 理解 楊柳科植物的主要特征,理解 楊屬和柳屬的區別,識記 楊柳科常見植物。 理解 十字花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識記 十字花科植物的花程式和花圖式,識記 十字花科常見植物。 理解 薔薇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薔薇科四個亞科的區別特征,識記 薔薇科植物的花程式 識記 薔薇科常見植物及其價值。 理解 蝶形花科植物的主要特征 識記 蝶形花科植物的花程式和花圖式,識記 蝶形花科常見植物及其價值。 理解 大戟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識記 大戟科常見植物及其價值。 理解 葡萄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識記 葡萄科常見植物。 理解 蕓香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識記 蕓香科常見植物。 理解 傘形科植物的主要特征, 識記 傘形科植物的花程式,識記 傘形科常見植物。 理解 茄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識記 茄科植物的花程式,識記 茄科常見植物。 理解 唇形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識記 唇形科植物的花程式和花圖式,識記 唇形科常見植物及其價值。 理解 桔梗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識記 桔梗科常見植物。 理解 菊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識記 菊科花冠的類型,識記 菊科植物花程式,理解 管狀花和舌狀花來科的區別,理解 菊科植物作為被子植物中種類最分布最廣的原因,識記 菊科常見植物種類。 二、單子葉植物綱 理解 澤瀉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始性,識記 澤瀉科常見植物。 理解 禾本科植物的主要特征,理解 禾亞科與竹來科的主要區別,識記禾本科植物的花程式和花圖式,識記 禾本科常見植物。 理解 百合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識記 百合科植物的花程式和花圖式,識記 百合科常見植物種類及價值。 理解 蘭科植物的主要特征,理解 蘭科植物適應蟲媒傳粉的特點,識記 蘭科植物的花程式和花圖式,識記 蘭科常見植物。
第六節 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概要。
識記 當前較為流行的4大分類系統。
第十四章 植物的進化和系統發育
不作要求
第十五章 粘菌、真菌和地衣
第一節 粘菌、真菌和地衣的主要區別
識記 粘菌門、真菌門、地衣門的主要特征及其獨特性。 理解 發網菌的生活史。
第二節 真菌門
一、真菌門的主要特征 理解 真菌門形態、細胞結構、營養方式、繁殖類型等基本特征。 識記 菌絲體、菌絲組織體的概念和類型。 識記 真菌的分布環境。 二、真菌的主要分類群 理解 真菌門近年來的分類系統 理解 鞭毛菌亞門的主要特征。理解 代表種類水霉屬的形態結構及生殖方式。理解 水霉屬特有的雙游現象。 理解 接合菌亞門的主要特征。理解 代表種類根霉屬的形態結構及生殖方式。識記根霉屬的常見用途。 理解 子囊菌亞門的主要特征。識記 子囊菌子實體的類型。理解 子囊、子囊孢子和子囊果的形成過程。理解 了囊菌亞門的常見代表種類的形態結構及生殖方式。 理解 擔子菌亞門的主要特征。理解 鎖狀聯合的過程。理解 代表種類傘菌的形態結構、生殖方式及生活史過程。識記 擔子菌亞門的其他常見植物種類。 理解 禾柄銹菌生活史過程中的兩個寄主及5種孢子。 識記 半知菌亞門的常見種類及危害特征。 三、粘菌和真菌的起源 不作要求 四、真菌的經濟意義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識記 真菌的常見經濟用途并能舉例說明。
第三節 地衣門
一、地衣的主要特征 理解 地衣的組成和相經間營養關系。 理解 地衣的3種基本形態及常見種類。 理解 地衣的結構、識記 同層地衣與異層地衣的概念。 理解 地衣的繁殖方式。 識記 地衣的分布環境。 二、地衣的分類 識記 地衣的常用分類方式。 三、地衣的經濟價值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識記 地衣的常見經濟價值及用途。
第十六章 植物與環境
第一節 關于環境的概念
不作要求
第二節 植物對光因子的生態適應
一、植物對不同光照強度的生態適應類型。 理解 植物由于對光照強度適應不同常分為三大類型,理解 這三大類型對光照強度的要求,識記 常見植物并能舉例說明。 二、植物對不同日照長度的生態適應類型 理解 植物由于對日照長短不同的4大類型,理解 這4大類型對日照長度的要求,識記 常見植物并能舉例說明
第三節 植物對溫度因子的生態適應
不作要求
第四節 植物對水因子的生態適應
一、水生植物類型 理解 常見水生植物類型的形態結構特點,識記 常見植物種類。 二、陸生植物類型 理解 常見陸生植物類型的形態結構與其環境相適應,識記 常見植物種類。
第五節 植物對土壤因子的生態適應
不作要求
第六節 植物種群與環境
不作要求
第七節 植物群落與環境
不作要求
第八節 世界和中國植被的重要類型
不作要求
第九節 生態系統
不作要求
第十節 生態系統的生物生產
不作要求
第十一節 植被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不作要求
第十七章 植物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