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2018年安徽自考《企業經濟統計學》本科精選題及答案(7)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一、單項選擇題

      1. 某地區1990-1996年排列的每年年終人口數動態數列是( )。

      A 絕對數動態數列 B 絕對數時點數列

      C 相對數動態數列 D 平均數動態數列

      2. 某工業企業產品年生產量為20萬件,期末庫存5.3萬件,它們( )。

      A 是時期指標 B 是時點指標

      C 前者是時期指標,后者是時點指標 D 前者是時點指標,后者是時期指標

      6. 某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單位成本從2005年到2007年的平均發展速度為98%,說明該產品單位成本( )。

      A 平均每年降低2% B 平均每年降低1%

      C 2007年是2005年的98% D 2007年比2005年降低98%

      7. 根據近幾年數據計算所得,某種商品第二季度銷售量季節比率為1.7,表明該商品第二季度銷售( )。

      A 處于旺季 B 處于淡季

      C 增長了70% D 增長了170%

      8. 對于包含四個構成因素(T,S,C,I)的時間序列,以原數列各項數值除以移動平均值(其平均項數與季節周期長度相等)后所得比率( )。

      A 只包含趨勢因素 B 只包含不規則因素

      C 消除了趨勢和循環因素 D 消除了趨勢和不規則因素

      9. 當時間序列的長期趨勢近似于水平趨勢時,測定季節變動時( )。

      A 要考慮長期趨勢的影響 B 可不考慮長期趨勢的影響

      C 不能直接用原始資料平均法 D 剔除長期趨勢的影響

      10. 在對時間序列作季節變動分析時,所計算的季節比率是( )。

      A 某一年月或季平均是相對于本年度序列平均水平變動的程度

      B 某一年月或季平均數相對于整個序列平均水平變動的程度

      C 各年同期(月或季)平均數相對于某一年水平變動的程度

      D 各年同期(月或季)平均數相對于整個序列平均水平變動的程度

      二、多項選擇題

      1. 根據動態數列中不同時期的發展水平所求的平均數稱為( )。

      A 序時平均數 B 算術平均數

      C 幾何平均數 D 平均發展水平

      2. 時間序列分解可以分為下列哪幾個因素的影響( )。

      A 長期趨勢因素 B 季節變動因素

      C 周期變動趨勢 D 不規則變動因素

      3. 趨勢模型的種類有( )。

      A 多項式模型 B 指數曲線模型

      C 對數曲線模型 D 生長曲線模型

      4. 下列動態指標中,可以取負值的指標有( )。

      A 增長量 B 平均發展速度

      C 增長速度 D 平均增長速度

      三、填空題

      1. 時間序列按其所排列指標的表現形式不同,可分為絕對指標時間序列、相對指標時間序列和 。

      2. 求間隔相等的間斷的時點數列的序時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 。

      3. 只有當時間序列沒有明顯的 時,用簡單平均法進行季節因素分析才比較適宜。

      4. 適用于對存在明顯的長期趨勢的時間序列進行季節因素分析。

      5. 根據乘法模型進行季節性趨勢預測的公式是 。

      6. 用乘法模型測定時間序列中的季節變動,各月的季節變動之和應等于 。

      7. 循環變動是指時間序列數據變動呈現不規則的周期變動,且變動周期長于 個月。

      8. 用移動平均法進行長期趨勢分析時,若移動平均項數為偶數,則需要進行 次移動平均。

      9. 前一期的水平除以100,可得到 指標。

      10. 水平法平均發展速度僅受 和 的影響,而不受 的影響。

      四、判斷題

      1. 移動平均的平均項數越大,則它對數列的平滑修勻作用越強。( )

      2. 季節比率說明的是各季節相對差異。( )

      3. 運用季節指數進行預測時的假設前提是預測年份的季節性變化形態基本保持不變。( )

      4. 循環變動與季節變動相同,都屬于周期為一年的變動。( )

      5. 無論是月度數據、季度數據或年度數據都可以清楚地觀察出季節變動。( )

      6. 時間序列的長期趨勢如果擬合為拋物線曲線

      ,這說明現象變動的變化率在較長時期中是不斷變化的。

      7. 在加法模型中,當季節變動成分S或循環變動成分C不存在時,通常S或C取值為1。( )

      8. 要通過移動平均法消除季節變動,則移動平均數N應和季節周期長度一致。( )

      9. 時間數列加法模型中的各個因素的計量單位均為相對數。( )

      10. 移動平均的項數越大,其結果會使序列數據的逐期增長量變得更大。( )

      五、簡答題

      1. 什么是時間序列?它在社會經濟統計中有何重要作用?

      2. 編制時間序列應注意的原則是什么?

      3. 有哪些常用的動態分析指標?它們各有什么意義?

      4. 怎樣測定長期趨勢?

      5. 怎樣用簡單平均法測定季節變動?

      6. 怎樣測定循環變動?

      7. 怎樣測定不規則變動?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 2、C 3、C 4、D 5、A 6、A 7、A 8、C 9、B 10、D

      二、多項選擇題

      1、AD 2、ABCD 3、ABCD 4、ACD

      三、填空題

      1. 平均指標時間序列

      3. 長期趨勢

      4. 趨勢剔除法

      6. 1200%

      7. 12

      8. 兩

      9. 增長1%絕對值

      10. 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間水平

      四、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簡答題

      1. 答:時間序列是指某一統計指標數值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而成的序列。例如,工農業總產值按年度順序排列起來的序列;某種商品銷售量按季度或月度排列起來的序列等等都是時間序列。時間序列一般用

      表示,t為時間。

      在社會經濟統計中,編制和分析時間序列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

      (1)為分析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發展速度、發展趨勢及變化規律提供基本統計數據。

      (2)通過計算分析指標,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變化方向、速度及結果。

      (3)對若干相互關聯的時間序列進行分析研究,可以揭示現象之間的聯系程度及動態演變關系。

      (4)建立數學模型,揭示現象的變化規律并對未來進行預測。

      2. 答:編制時間序列要遵循可比性原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時間序列中各指標所屬時間長短應前后一致;

      (2)時間序列中各指標所反映現象的總體范圍應一致;

      (3)時間序列中各指標的經濟內容應一致;

      (4)時間序列中各指標的計算方法應相同;

      (5)時間序列中各指標的計算價格和計量單位要一致。

      3. 答:(1)發展水平。發展水平即時間序列中每一具體指標數值,反映的是經濟現象在各個時期內實際達到的規模或水平。發展水平可以是絕對數、相對數或平均數。

      (2)平均發展水平。平均發展水平又稱為時序平均數或動態平均數,是將時間序列中不同時期的發展水平加以平均,從動態上說明現象在某一時期內發展的一般水平。

      (3)增長量。增長量是時間序列中兩個不同時期發展水平之差,又稱為增長水平。表明現象在一定時期內增長的絕對數量。

      增長量=報告期水平 — 基期水平

      (4)平均增長量。平均增長量是時間序列中各逐期增長量的時序平均數,也稱為平均增長水平,表明現象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期增長的絕對數量,也屬于時序(動態)平均數范疇,可以用簡單算術平均法計算。

      (5)發展速度。發展速度是以相對數形式表現的動態分析指標,它是兩個不同時期發展水平指標對比的結果,說明報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幾或若干倍。計算公式為:

      發展速度=報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6)增長速度。是增長量與基期水平之比。如果其值為正,表示水平增長了;如果其值為負,表示水平下降了。因此增長速度說明報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或降低了百分之幾。用公式可以表示為:

      (7)平均發展速度與平均增長速度。平均發展速度與平均增長速度通稱為平均速度。平均發展速度是各個時期環比發展速度的平均數,說明現象在一定時期內逐期平均發展速度變化的程度。平均增長速度說明現象在一定時期內逐期平均增長的程度。平均增長速度可依據增長速度與發展速度的關系通過平均發展速度求得。

      平均增長速度=平均發展速度 — 1

      4. 答:長期趨勢分析就是要排除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研究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并對其發展變化的總趨勢作出判斷,因此就必須對原有序列進行科學的處理,也就是對原有的時間序列進行修正。

      (1)移動平均法。也稱為時間序列修勻,分別選取若干項指標值平均,逐期移動,計算各時期的長期趨勢值。移動平均的目的是消除其他變動S、C、R,因此根據分析資料的不同,如果是年度資料,移動平均的項數取循環變動的周期;如果季度資料,移動平均的項數取4;如果是月份資料,移動平均的項數取12。

      (2)趨勢方程法

      趨勢方程法也稱為數學模型法或時間序列的回歸分析法。根據長期趨勢是直線還是曲線(二次拋物線、指數曲線等),建立的長期趨勢方程分別為:

      5. 答:時間序列的值域季節有關,如產品銷售等的季節效果。分析時間序列季節因素目的之一是,發現何時實際數據和平均值(趨勢)不同,找出變化幅度,以便計劃生產,儲存和制定政策。

      簡單平均法也稱為同期平均法,就是根據多年的月(季)資料,算出該月(季)平均數,然后將各月(季)平均數與總月(季)平均數對比,從而得到季節比率,用它來說明季節變動情況。

      由于季節因子是作為一年(季、月)中指標上下浮動的平均效果,因此它們的和應該為1200%或400%。如果它們的和不等于1200%或400%,就需要對季節因子進行修正。季節因子的修正因子方法為:用1200%除以月份季節因子之和或用400%除以季度季節因子之和得到的修正系數,然后乘以原季節因子得到修正后的季節因子。

      6. 答:一般而言循環因子很難識別,因為由其定義知道,循環因子的識別關鍵是要有大量的歷史數據,通常我們得到的數據相對而言比較短,因此很難識別出循環因子。在社會生活中已知的一些循環有:

      (1)Knznet長波。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口遷移大體有20年的循環。

      (2)商業循環:在貿易等流通領域,通常有1-12年的循環。

      循環因子分析的意義在于探索現象變化的規律性。分析現象之間的循環因子的內在聯系,為微觀和宏觀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