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高層次人才招聘會
    第四輪學科評估
    學術橋人才評審評估
    海外學者中國行
    高層次人才網絡視頻招聘會
    聶德友 :一心創業富鄉鄰 萬畝刺梨助脫貧
    2021-04-23
    第九屆貴州人博會組委會辦公室

      “我認定的事一定要干出結果來,一定要證明給大家看”。盤江天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聶德友放棄了身價過億的煤老板,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做起了刺梨產業,將自己的千萬資產投入到盤關鎮賈西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

      “我做這一切是想為家鄉做點事,既然做了就要做好,要徹底改變家鄉貧困的面貌。”他說他要把賈西搞個翻天地覆,讓老百姓都富起來。

      在聶德友的帶動下,賈西、海壩等村以“三變”改革為抓手,以發展刺梨產業為主導,帶動就業促民增收,改變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收入方式,優化了產業結構和鄉村治理模式,帶動創建了賈西產業脫貧示范村和海壩鄉村治理示范村,走出了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產業強的產業脫貧新路。

      回鄉創業 帶領鄉親致富

      聶德友作為家中的老大,因家庭人口多,小學未畢業就離開賈西村,外出打工,掙錢養家糊口。

      年輕時的他,不怕吃苦、敢闖敢拼,從盤江礦務局老屋基礦的普通礦工,成長為采區副區長還不滿足,累積經驗后,趁著煤炭行情好,聶德友到晴隆縣開煤礦,賺錢后又到菲律賓投資開礦,當起了跨國公司的老板。

      “因身處異鄉,對地質礦情不熟悉而投資失敗,億萬資產打了水漂,”聶德友說,雖然從富翁變成了“負”翁,但他并沒有氣餒,而是返回云南省昭通市,再次起步開銅礦和鐵礦,幾經拼搏,他又重新當上了富翁。

      重獲新生的他,想起父親曾經當生產隊長時,帶著群眾一年忙到頭,卻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現在自己有能力了,便萌生返鄉創業帶領鄉親致富的想法。

      賈西村人均占有耕地少,村民以種植傳統作物為主,廣種薄收、增收困難。而當地氣候條件適宜刺梨生長,野生刺梨遍布山巖上、溝坎邊。他說“如果通過人工種植,規模化發展刺梨替代傳統作物,一定能夠讓大家脫貧致富”。于是便帶著千萬資產回鄉創業。

      發展產業 開創萬畝刺梨園

      2013年5月,他回鄉牽頭組建了天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天富刺梨園區,出任理事長,規劃以賈西村為核心,聯合相鄰的海壩村和長地村,先種植刺梨1萬畝,用3年的時間,輻射帶動周邊村寨發展3萬畝。

      他最先是在老家甲馬石做寨鄰的工作,他說“要回來發展一個產業,帶起大家一起致富”。寨鄰們問種什么?他說:“種刺梨,一方面是賈西適宜刺梨生長,另一方面是種刺梨可以修復受損的生態,讓光禿禿的山坡坡綠起來。”他要讓刺梨變成賈西特有的風景,還要筑山塘、搞森林公園,讓全村漂亮起來,吸引外地游客到賈西觀光休閑,發展鄉村旅游,讓大家在家門口掙錢。

      于是,他便自費80萬元,從貴州龍里縣引進了80萬株刺梨苗,承諾3年以后刺梨掛果,由他按照1.5元/斤保底收購,畝產值可達3000—4000元,遠遠超傳統作物的產值。

      2014年春耕,他到地里察看刺梨的長勢,發現大家為了種玉米,種下的刺梨多數被鏟除,幾無所存。到寨中走訪,還發現許多刺梨苗,被寨鄰曬干了直接當柴燒,并沒有真的種到地里。

      面對此情此景,猶如當頭挨一棒,聶德友說“他的滿腔熱血換來的是一盆冰水,他的心在滴血”。

      “既然老百姓不愿意種,那就以合作社為平臺自己出錢種。”聶德友

      找鎮黨政主要領導陳述了創業受挫的無奈與無助,表達了要做刺梨產業帶領群眾致富的想法,以“三變”改革模式,先付錢、后用地,有信心發展萬畝以上,請求黨委政府出面幫助流轉土地。

      從2014年10月起,盤江鎮專門抽調7名副科級導帶領25名干部,組成7個工作組進駐賈西、海壩兩村,采取包組包片的方式,歷時2個多月,出動車輛300余臺次,進村入戶搞宣傳、深入地塊搞丈量,幫助他解決了發展產業的用地問題,為開創萬畝刺梨園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聶德友獲得了土地使用權后,堅持“標準化種植、精細化管理、規模化發展、多元化經營”的思路。通過“公司+村級合作社+農戶+村集體”的合作模式,構建“三變”利益聯結機制,農戶用土地入股有保底收益、就近務工有穩定收入,同時,培植鄉村旅游元素,使賈西、海壩逐步成為游客前往觀光、休閑、渡假的鄉村旅游景區。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賈西村云頂山周圍的荒山,如今已成為貴州省級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當初不被看好的刺梨果,成了國家級出口刺梨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也成為了當地村民的“致富果”。

      “三變”改革  激活一池春水

      在盤關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聶德友運用“三變”改革模式,由合作社作為產業實施主體,集中連片在賈西、海壩等村種植刺梨。村民們的土地資源“活化”入股,村集體資產“量化”入股,惠農資金也以村集體集中入股經營的方式變成股金,全村老少都成了大大小小的“股東”,漫山遍野的刺梨從“別人家的生意”變成“自己家的買賣”,激活了一池春水。

      天富刺梨園區因產業脫貧成效突出、輻射帶動面大、示范效果好,于2017年被評審為貴州省級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科技示范園區,國家級刺梨產品出口基地。

      2018年賈西村也因刺梨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海壩村因為產業調整帶動環境優化,成為全國聞名的鄉村治理示范村。

      聶德友先后榮獲六盤水市“三變”改革優秀企業家、2018年度誠實守信類“中國好人榜”、第六屆“貴州省道德模范”、2019年度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021年,他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月26日,聶德友一回到賈西村,他就拿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獎章、榮譽證書來到正在基地里務工的村民們中間,與大家共同分享著這份榮譽,他說:“這個不是我個人的榮譽,是大家的榮譽。”

      盤州市盤關鎮團委副書記何應祥說:“聶德友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這份榮譽是實至名歸的,是理所應當的,他的努力值得我們學習,他的這種吃苦耐勞、扎實苦干的精神是我們青年人學習的榜樣,下一步我們盤關鎮團委將會邀請聶德友到我們鎮里的各個中學進行宣講,讓我們的學生能夠近距離的接觸我們的榜樣,學習我們的榜樣。”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職位檢索
    單位性質
    單位檢索
    地區選擇
    學科檢索
    學歷要求
    職位搜索
    人才速遞
    相關新聞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