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搶人大戰”MV效果震撼!
2025-07-31 08:21:29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4月中旬的一天,一個在賓大醫學院讀書的朋友興沖沖地告訴我,他們拍攝的MV終于正式上線了。
醫學生拍MV?難道是還嫌學醫不夠辛苦嗎,或者是因為學醫太辛苦,得找點樂子排解排解?我滿心疑慮地打開他們的MV——模仿A妹(Ariana Grande)大紅單曲《thank u, next》拍攝的《White Coat, Next》(下一站,白大褂)。剛看了幾十秒,便被專業的演唱、編舞、拍攝、剪輯制作震到了。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的話,我可能會以為自己看的是電影學院的學生作品。
后來我才知道,拍MV的不僅僅是賓大醫學院的學生——全美頂尖的醫學院,幾乎各個都在拍自己的MV,而且彼此之間還會明著暗著互相較勁,每年的“MV比拼”已經成為美國醫學院的一個特殊傳統了。比如,哈佛大學醫學院今年的作品《Not that Competent》是將“小甜甜”布蘭妮的三首歌(《Womanizer》《Oops!... I Did It Again》《Stronger》)組合而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則基于惠特尼·休斯頓的《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拍了一部MV;而斯坦福大學醫學院今年的MV和賓大“撞車”了——他們選的也是《thank u, next》。
透過這種傳統,我們或可一窺美國醫學院的文化。
從內部吐槽到搶人大戰
《White Coat,Next》這支MV講述的是一群背景各不相同的學生如何走進賓大醫學院的故事,里面有不少梗是醫學生才懂的內部笑話。
比如“我本科困在實驗室,每天和耗子打交道”——在美國想進醫學院,在本科階段做研究基本上是必須的,所以這是大部分人的親身體會。
比如“濕手戴手套太難了”,這是不需要天天戴乳膠手套工作的人完全體會不到的。
再比如,唱到“有機化學讓我抓狂”的時候,畫面出現學生迷惑的臉和復雜的化學式,這實際上是在模仿一個很有名的表情包——困惑的數學女士。
當然還不能少了全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兩個鏡頭——肛門指檢和擠膿皰。
拍攝這部MV的導演、賓大醫學院博士一年級學生Clare告訴我,醫學院學生拍攝MV的風潮是從六七年前開始的。最初的MV,更多是在醫學生內部引發共鳴,因為醫學生是出了名的辛苦,而用娛樂性很強的形式吐槽大家的“苦難”,并且加入內部人才懂的梗,是一種很有感染力的集體創作。
近些年來,這種MV的性質發生了一些改變,不再是學生的自娛自樂,而是漸漸成為很多醫學院招生的重要手段。
美國醫學院的圈子其實很小,每個學校一個年級也就100多個人,而所有頂尖的醫學院其實都在搶同樣的一小撮人。“也就是說,雖然醫學院難申請,但總有那么一小撮大神,有可能被所有學校錄取,他們可以主動挑選學校。” Clare說,“而要吸引這些尖子學生選擇一所學校,有幾個重要因素:名聲響,補助高,學院文化吸引人。而這些MV就是學校展現自己文化的一種重要媒介。
因此,美國各大醫學院的MV都是在春季上線——那正是學校發出offer,等待學生作出選擇的時候,也就是各校“搶人大戰”的關鍵時間節點。大家紛紛投入,暗地里在MV上較勁,這也使得MV的制作水準水漲船高。
藏龍臥虎的醫學生
雖然有一些醫學院出錢雇傭專業的團隊來拍MV,但更多學校完全是依靠學生在制作,包括賓大醫學院今年的這支MV在內。
賓大醫學院的傳統是:每年由博士一年級的學生來制作MV。Clare本科學的是神經科學,并輔修了電影學,因此自然成為一百多個學生里最適合來擔任導演的人。
一部MV,既需要視頻,也需要優質的音樂,一位在錄音方面有專業經驗的同學成為了音頻的負責人;另一個同學以前專業唱歌,所以自然就成了音樂總監;有個男生跳舞很好,就擔當了編舞。核心團隊總共有7個人,大家先選歌、填詞、錄音,然后設計鏡頭、選定演員、編舞。
“我們同學里有很多文藝青年。” Clare說,“這些人又會唱又會跳,形象還都不錯,所以他們都擔當了幾個主要角色。也有個別不太會唱歌的演員,我們就配上了其他同學的歌聲。”
選角的時候,一屆150個學生都收到了郵件,只要是有興趣參與的,基本都被安排了一定的角色。
這些前期準備工作非常繁雜,從年初開始工作,等一切就緒,已經是三月初。大家選在三月中旬的一個周末,將鏡頭正式拍攝完畢,后期制作只花了兩三個星期的時間。
整支MV的制作,一共只花了賓大醫學院不到300美元。“學校圖書館其實有特別好的設備,所以我們都是從那借的,一分錢都沒花。另外,我們拍攝制作期間用餐以及為慶祝成片播出的聚餐都是自掏腰包的。” Clare說。
美國醫學生的來路和去路
美國的醫學教育和中國有很大差異——不設本科,醫學生在本科階段的背景各異,被招入醫學院之后要先花4年的時間讀醫學博士(MD)。在賓大,這4年的安排是:最開始的一年半在教室里學基礎科學,之后一年在醫院里輪轉實習,再之后半年準備考執照(USMLE Step 1)——這是申請實習醫最重要的一個考試,相當于高考,其后還有USMLE Step 2和3,但都沒有step1重要。最后一年,需要做一些 “sub-internship”,申請實習醫。如果要申請很難進的科室,很多人在第三四年之間還會拿出一年來做研究。
博士畢業后,絕大部分人會進入住院醫師(residency)培訓階段,申請的過程則是著名的 “配對”(Match)。具體過程很復雜,大致的情況是:學生給自己申請的項目排個名,每個項目給申請的學生排個名,然后在全國范圍內有一個巨大的算法給大家匹配。所有申請人會在同一天拿到一個信封,得知他們被配對到了哪里。
當然,以上說的都是偏向臨床的軌道,此外也有偏向研究的PhD博士學位。對于中國人而言,PhD的申請更簡單一些,因為多數美國醫學院要求MD的申請者在美國本土讀完四年制本科,而PhD則沒有這樣的要求。
雖然學醫非常辛苦,但是在美國,醫生是一個非常受尊重、收入也很不錯的職業。就像《White Coat, Next》這支MV所展示的,本科畢業之后加入頂尖醫學院的,是非常優秀的一批學生,大家的背景也各不相同。
我問Clare:“作為導演,你覺得這個MV想要傳達的主要信息是什么?除了‘快來賓大’之外。”
她回答了三句話:“大家申請醫學院都有相似的苦逼經歷,所以我懂你。醫學院的學生也不是天天只啃書,我們也挺歡樂。來到醫學院的路有很多條,你不需要成為誰,寫好你自己的故事才最重要。”
轉載聲明:本文來自企鵝號(知識分子)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