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留學問一問

    美國歷史簡介!(美國留學生活)

    2025-07-12 07:20:00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美國歷史簡介:

    美國歷史早期文明

    在四萬多年前,印第安人的祖先經由亞洲到達北美洲,再到中美洲和南美洲;當哥倫布到達他認為的新大陸時,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約有3000萬。而居住在今天美國、加拿大地區的印第安人約有150萬人;這些土著人種的構成,無論從遺傳、語言、社會等方面來看,都有很大的差異;據估計,15世紀時在格蘭德河以北至少存在著400種互不關聯、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態,有著多種多樣的人體類型和語系。

    大約一萬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移居到北美北部,即后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美國歷史殖民時期

    1607年,一個約100人的殖民團體,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后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于沿岸地區,其中多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意大利和其他國家。歐洲移民通過大規模屠殺印第安人,搶奪其財物,大規模占領印第安人的土地。

    1620年11月,第一批清教徒乘五月花號帆船駛入新英格蘭地區的普利茅斯港,為了創立一個不同于歐洲的公民自治社會,他們簽訂了一份極為重要的政治性契約——《五月花號公約》,從此奠定了美國的根基。

    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它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美國歷史獨立戰爭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隨著殖民地的不斷擴張,逐漸使他們意識到事態發展的嚴重性,從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英國殖民者傾銷。

    1774年,來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于英王,并接受處分。1775年,在馬薩諸塞州列克星頓點燃戰火,北美獨立戰爭爆發。

    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組成“大陸軍”,由喬治·華盛頓任總司令,通過了《獨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 [13]  。此日(7月4日)亦被美國作為國慶日。

    1778年2月,本杰明·富蘭克林成功說服了波旁王朝,使得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相繼參戰。

    1781年,約克鎮戰役大捷,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此后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斗外,北美 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

    1787年,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會議決定國家政府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同時采取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機構互相制衡。

    1812~1815年,英國再度入侵剛成立的美國,史稱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戰后美國各州更加團結。

    美國歷史西進運動

    美國1783年獲得了密西西比河東岸的土地,1803年從拿破侖手中收購了路易斯安那,1819年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佛羅里達,1845~1853年通過美墨戰爭收購了德克薩斯、新墨西哥、俄勒岡和加利福尼亞,1867年從俄國手中購買了阿拉斯加,1898年吞并夏威夷群島。

    19世紀初期以來,美國的領土擴張吸引了外來移民,向西越過阿巴拉契亞山脈不斷地遷移到西海岸,參與交通運輸建設和發展農牧業,開采大量自然資源,促進了美國的工業化進程。消極影響是西進運動驅逐和消滅了本土的印第安人,又稱為血淚之路。

    南北戰爭美國北方工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種植園奴隸主之間逐漸激化的矛盾,導致了南北戰爭的爆發。雙方的焦點在于奴隸制度的廢存問題。南方蓄奴州為了維護奴隸制度,阻礙了北方的經濟發展。而北方自由州支持的政策又阻礙了南方種植園主的利益。

    19世紀60年代初期,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組建美利堅聯盟國;北方則表示,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1861年4月12日,南方種植園主以林肯就任美國總統為由挑起內戰,內戰爆發了。這是一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爭。由于南方在戰前準備充足,使得北方在戰爭前期處于不利地位。到了1863年,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并在葛底斯堡演講中提出了民有(of the people)、民治(by the people)、民享(for the people)。北方扭轉了不利的局面。

    1865年4月9日,南方政府以失敗告終。這項勝利不但使美國恢復了統一,而且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4月15日,總統林肯在福特劇院遇刺身亡。

    美國歷史轉型發展

    19世紀初,美國開始工業化,內戰之后步入成熟階段。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的時間里,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從1890年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進步時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美國被卷入大戰漩渦中,并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1929年,發生了資本主義大蕭條,大蕭條影響的不只是美國,世界各國都受到牽連。經濟大恐慌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大批的農民被迫放棄耕地,工廠商店關門,銀行倒閉,一片蕭條。

    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1882~1945)當選總統,全面推行以政府干預市場為主要手段的“羅斯福新政”。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隨后推出一系列政策暫時解決緩解了許多困難,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才蘇醒起來。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后美國參戰,為太平洋戰場主力軍。

    二戰后,隨著軸心國的戰敗、英法實力的衰退,美國和蘇聯成為了超級大國,世界被分成了東西方兩大陣營。美蘇及其各自陣營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全面對抗,一如戰時,史稱“冷戰”。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軍參戰并與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志愿軍進行了交戰,戰爭雙方以三八線為界簽署停戰協議告終。戰后,冷戰逐步升級。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使冷戰帶來的恐慌達到最高峰。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將人類送上了月球,美國在太空競賽中逐漸超越了蘇聯。

    20世紀60年代中期,越南戰爭爆發,許多美國人開始不滿政府的對外政策,反戰游行伴隨著各種民權運動風起云涌。此外,由于工業的發展與人口的集中,60年代后期,生態環境的污染廣受注意。70年代初期,因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是歷來最嚴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一度復蘇,但70年代末期又出現了通貨膨脹。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由于擁有全球政治、軍事、經濟、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全面優勢,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贏得了冷戰的最終勝利,兩極格局逐漸被一超多強的國際新形勢替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

    上一篇:

    下一篇:英國哪個大學金融系比較好?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 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免費獲取留學方案
    Kaplan, Inc. 30 多年來一直是Graham Holdings(前身為 The Washington Post Co.)的一部分,是其最大的子公司。Graham Holdings Co.(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GHC)總部位于弗吉尼亞州阿靈頓,是一家多元化的教育和媒體公司,其主要業務包括教育服務、電視廣播....
    HOT
    留學費用測算
    免費留學評估
    1
    免費在線咨詢
    免費獲取留學方案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