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少年的求學旅程
2025-05-28 16:12:34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為了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蘇奕夫前往澳大利亞,開始寄宿求學,在經歷了語言挑戰、孤獨測試、以及學業磨合之后,這位15歲少年的人生開始綻放出別樣的光彩,人生的方向也更加明晰。
少年離鄉 追夢澳洲
奕夫的留學夢很早就有了,初中時參加的一場聯合國模擬大會(MUN)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從那以后,他連續多次參與不同規模的聯合國模擬大會,在這個過程中也結識了很多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小伙伴,在開闊視野的同時,他也從小伙伴們的口中了解到關于海外的點滴,包括不同的教學方式。
在國內的時候,他的專業學習成績并不是很突出,所有的興趣和熱愛,在國內應試教育之下顯得比較“不務正業”,經過深思熟慮之后,他向父母提出了出國留學的想法。
得益于之前國內眾多的實踐嘗試,申請留學之路非常順利。疫情爆發前夕,奕夫進入瓦特爾納中學(Wantirna College),就讀10年級。瓦特爾納中學是一所政府公立的男女混合學校,位于墨爾本東南區,靠近蒙納士、迪肯等重點大學。
奕夫與同學們的課間合影
奕夫提到, 跟國內的考試考核不同,瓦特爾納中學是采用出勤率和學分來進行考核的,日常測驗則是作為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參考標準。學校開設了30多門VCE課程,學生可以從中選擇感興趣、更適合自己的學科。在各大類的劃分中,又會有很具體的類目,例如生物這一類當中又會劃分有藥理學、生物醫學等,學生通過興趣進行選擇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進一步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且也在無形中為未來的職業方向鋪墊了基礎。
學校授課采用小組討論與面授相結合的形式,咨詢師會在課上給一個大方向,學生根據咨詢師的提示自主學習,或組建小組討論,同時咨詢師會給學生發放一份表格,學生通過填寫檢驗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表格中還有專門的答疑解惑區,用于師生一對一交流。
他說,學校的咨詢師和同學都很熱情,尤其是國際部的咨詢師,他們對留學生們的心理狀況和學習狀態都非常關注,過節的時候還會舉辦一些有趣的活動,讓他很有歸屬感。有時候咨詢師還會帶領大家一起出游,還會組織燒烤聚餐,同學們自己帶材料,自己動手烤,在趣味互動中感受團隊精神。
穿越疫情,獨自求學
回想起一年前的自己,奕夫忍不住笑起來。他說,剛到澳洲的時候,因為英文還不能夠靈活表達,父母朋友都不在自己身邊,遇到事情也不知道該跟誰說,這種孤獨的情緒圍繞著自己,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小小年紀獨自一人在澳洲求學,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比一般人多得多,所幸他寄宿的家庭對他很好,給了他家一般的溫暖。
學校也考慮到語言問題這一點,為留學生們設置了用來過渡的語言班,在語言班里,同學們天南海北的交流,性格開朗的同伴們讓奕夫也放下顧慮,在表達時不再仔細思考語法和結構,而是“能聽懂就可以了”。語言班期末的時候還會設置一個測試,內容主要是一些當地的風土人情,學術性和趣味性雙重兼顧。
他說,跟一年前相比,自己能夠明顯感覺到自身所發生的變化,變化之一就是整個人變得更加活潑開朗,而且能夠用英語自如表達;變化之二就是能夠用更加包容的心態去接納他人,在澳洲的這一年多時間,他接觸到了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也在這個過程中也結識了很多新的朋友;變化之三就是更加獨立,因為熱愛旅行,假期里他探索過周邊很多景點,自駕游的時候居多,旅途中的所見所聞進一步開闊了他的視野,同時也在優美的風景中感受到每一點滴的美好。
疫情爆發以來,學校的課程改為線上加線上混合授課模式,一些主要課程仍然是線下授課,部分選修課則調整到了線上,雖然對整體的學業沒有很大影響,但父母沒辦法隨時過去探望他了,對于奕夫來說,這是一段難忘的成長經歷。
不過這段時間,他在學習之余開始鉆研起自己最感興趣的生物科學,時間過得非常充實。這也是澳洲精英教育非常值得肯定的一點: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盡情探索,并為之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指導。
醉心研究,主動探索
奕夫目前正在研究的是CB-1受體的激活機理,這本來應該是12年級甚至大學階段的一個研究課題,不過因為對這一部分非常感興趣,他開始自發研究。在這個過程中,生物學科的咨詢師也會相應提供指導,“咨詢師會非常積極的鼓勵我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探究,并且會在能力范圍內給我們提供盡量多的幫助。”
他所在的年級類似國內的高一,在國內的話,高二就會面臨文理分班,不過澳大利亞采取的是自主選課模式,所以不會有分班所帶來的知識局限性。奕夫說,自己很喜歡理科類,不過文科類的政治、地理等他也很感興趣,所以選課的時候會二者兼顧。知識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悅納,根據學生自主選擇所學來的知識印象會更深刻。
根據興趣去尋找和發現知識是他一直以來所堅持的學習態度,就如當初參加MUN(模擬聯合國)一樣,奕夫的“模擬聯合國”經歷挺長的,期間參與過校際、省際以及國家際的多場模擬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所有模擬的問題都是依照現實中的聯合國來實行,用來辯論和陳詞的證據及事件也都是依照新聞或聯合國相關條文,既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又對國際形勢有更直觀的認識。
提到關于MUN(模擬聯合國)的相關經歷,他說,在這個過程中交到了很多優秀的朋友,而且拓寬了眼界和對世界的認知。同時也養成了他遇事多思考的習慣,也正是這個好習慣,讓他快速適應了澳洲的學習和生活,在這里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奕夫與朋友們一起
澳洲的教育主導人文和自由,他們認為,人的一生所需要的知識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學校里一步學完,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健康的體格和健全的人格,學校不是批量生產的工廠,而是要教給學生將來繼續學習知識的方法。基于這點,他們特別注重學生在音樂和體育方面能力的培養,強調團隊合作,很關心學生是不是有很多興趣愛好。其次,澳洲的咨詢師對學生的教育非常有耐心,針對學生的毛病,咨詢師除了提出要求,重要的是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一些學生能接受的教育方法,因人施教,這正是像奕夫這樣的孩子所需要的。
描摹夢想,擁抱未來
跟同齡人相比,奕夫有著很難得的清醒和成熟,這也是父母放心他獨自一人在澳洲求學的主要原因。他的很多朋友都是年紀比他大的大學生,就讀于悉尼或者墨爾本,閑暇時刻,他會開車去找朋友們玩,在暢談中設想未來的模樣。
談到對未來的規劃,奕夫說:“當初是為了開闊眼界去選擇澳洲留學,但是我的歸屬肯定不會在這兒”,在他的規劃中,大學階段仍然是一個知識的累積過程,所以他選擇在澳洲這種人文氣息濃厚的教育環境中完成大學學業,而研究生階段則是在專業領域不斷伸延的過程,他覺得等成長到這一階段后,也許自己會選擇像英國和美國這些科技力量比較高的國家的院校。“我以后的專業想選擇醫學這方面的,所以對我來說,未來需要進修的路還很長。”
他說,自己最感興趣的是腫瘤學和一些核醫學,這也是當前醫學領域很難攻克的幾大難題。尤其腫瘤學,所涉及到的常見疾病幾乎都是各種癌癥,這些疾病是當前人類生命的一個直接威脅,研究并戰勝這類醫學難題任重而道遠。在奕夫看來,這不僅僅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也是自己對世界的微末貢獻。
今年的疫情對留學生們來說是一大考驗,奕夫雖是在疫情爆發之前抵達澳洲的,但也是整場疫情發展的見證者,小小少年需要面臨的是人生地不熟的各項挑戰,以及無邊際的孤獨感,不過他用自己的堅強意志和良好的社交能力,給自己和家人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關于留學的一些建議
回顧這一年多以來的留學生活,奕夫還提出了關于留學的一點小建議:
一、要學會情緒管控。剛到異國他鄉,尤其是語言溝通還不太理想的情況下,一定要學會排解情緒,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像他找到的辦法就是多跟同學咨詢師交流,在溝通過程中也交到很多好朋友。
二、找到自身的優勢,并且勇敢表達。他在國內時參加的很多社團活動所積累到的經驗,完美的應用在澳洲的學校生活中,現在他已經能夠自如的主導社團活動。
三、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他提到,因為性格和興趣原因,他認為自己可能更適應澳洲的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利用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他建議想要申請出國留學的同學不要盲目申請,而是先考察,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再做決定。
如需進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關疑問,歡迎在線咨xún留學專家。如果您對自己是否適合留學還有疑慮,歡迎參與留學頻道免fèi評估,以便給您進行準確定位。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