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為什么美國大學招生官更青睞讀美高的中國孩子?
2025-05-28 14:03:21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越來越多家長選擇送孩子出國去讀大學,甚至為了讓孩子提前適應國外學習與生活,初高中階段就為孩子規劃留學。
讓孩子去美國留學是許多家長明確的目的,但是應該什么時候去?在初高中階段讓孩子去留學好不好?是很多家長困惑的地方,或許很多家長也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
與在國內高中就讀的孩子相比,為什么美國頂校的招生官更青睞在美讀高中的中國孩子?
1.中國學生的刻苦用功,在全世界得到公認
隨著各種語言培訓機構的增多,以及中國學生自身極強的應試能力,在申請赴美留學的過程中,中國學生的托福和SAT等各項成績越來越高;而且,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多的家長希望孩子可以接受世界尖端大學教育并且有能力支付相關的教育成本,因此,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選擇赴美留學。然而,進入美國頂校后,這些各地的尖子生,佼佼者,卻顯得力不從心,甚至有著與之不匹配的高退學率。
為什么在中國原本十分優秀的學生,進入美國頂校后會被淘汰或者不再優秀?答案很簡單,因為不適應。這種不適應來自于哪里?
難道中國孩子天性內向,難以快速融入國外的社交圈?難道是中美文化差異太大,難以快速適應美國的文化?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語言的運用是學生赴美生活和學習的基礎和必備條件,各種語言培訓也充斥著學生的學習生活,而日益成熟的全球化的進程加速了各國人民對其它國家文化的相互了解和熟悉,或許,令赴美新生無所適從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維的差異。
除了批判性思維,還有四種思維方式,值得我們借鑒,能幫助孩子們主動良好適應在美學習生活。
2.去短視思維
“去短視”,字面上理解便是避免鼠目寸光,要進行長遠規劃。因為美國的學校不是臨時抱佛腳把分數提升,拿到offer就萬事大吉了,而是在學校里也需要持續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前往美國讀書之前就應該提前一年半至兩年對自己進行整體的規劃。
在制定整體規劃之前,應先根據學生的個性、家庭狀況及基本的學術能力挑選出合適的學校。在選定理想的學校之后,就要根據學校對學生SSAT等學術方面及課外活動的要求和期望,將學習與課外活動分開管理,制定整體規劃表。學術方面,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水平制定step-by-step的計劃。
比如,針對語言能力制定階段性的目標和要求,每個階段需要完成多少量的閱讀或是寫作,以循序漸進達到心儀學校要求的水平。課外活動方面,切忌盲目追趕市場的熱門,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及強項進行針對性的參與。
很多家長都將精力放在了申請案例,乃至于一有熱門的課外活動申請成功,可以豐富孩子“申請信”的時候,他們就積極鼓動自己的孩子參與。
這造成的負面影響是:招生官看到很多千篇一律“克隆”的孩子,無法吸引招生官的眼光。理智的做法是:找到1至2個喜歡且擅長的活動,并且努力成為“小專家”,這對高中升學或者未來的本科升學,都是有巨大幫助的。
3.敢嘗試思維
或許是因為對陌生環境的害怕,很多學生進入美國校園之后,不太愿意去嘗試各類的活動和項目,只同相對熟悉的來自于一個國家的人相處。久而久之,就出現了中國人扎堆的現象,他們只在內部互相交流,也不愿意接觸學校的活動和資源,這樣的情況就完全與國際教育理念相悖了。
那么中國學生如何融入美國高中的學習,做到勇于嘗試?這里的勇于嘗試指的不僅是嘗試各類項目,還是嘗試與陌生人溝通的勇氣。
在拿到學校的offer之后,應當提前去學校網站查詢,了解并熟悉學校的可用資源,如社團活動、各類學術或者課外活動的項目。盡量做到每個月參加一至兩個項目,不斷嘗試和學習新的內容。并且在到學校之后,馬上開始將各資源部門的咨詢師都認識一遍,這不僅能夠接觸到學校各類的資源信息,還能夠鍛煉與人溝通的能力。
要避開“舒適區”,刻意參加自己不敢去的項目及結識不熟悉的人。如果愿意訓練的話,每月多嘗試1種活動,每周多認識3-5個朋友。在嘗試與人溝通的過程中,積累自己的圈子和人脈。
4.重應用思維
很多學生在進入美國校園之后,都面臨無法適應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之中,最突出的就是發現原本初中所學的內容其實只存在于考試之中,無法真正應用于美國的生活。
所以,在進入美高學習之前,首先要有“重應用”的意識。研究并體驗美國學校的暑期項目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參加美國學校暑期項目不僅可以讓學生提前適應美國高中的氛圍和文化,對語言方面的適應也有不小的幫助——要知道,在此期間對語言的應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從應用的角度進行例如批判性思維、多元模式溝通能力及創意思想等留學軟實力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具備批判性思維的同學,無論在日常生活還是在上課學習的時候,自然就會跳出“有正確答案”的思維,與咨詢師和同學進行深度探討互動,這樣的同學在美國校園里將會很受咨詢師和同學的歡迎。
不論是參加相關的活動也好,或是有例如批判性思維這樣軟實力培養的想法也好,對在美留學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當孩子開始主動思考培養自己的各項軟實力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逐漸鍛煉批判性思維了。
5.“多彩人”意識
很多學生不僅語言流利,沒有口音,還做了長遠的規劃、注重應用,并且敢于嘗試與人交流和參與項目,但他們還是無法融入國外同學的圈子。
為什么?其實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價值觀層面的交流,也就是沒有“共同語言”,這里的共同語言指的是共同的關注點。那么,我們怎么做才能夠成為一個“多彩人”,融入美國高中的學習呢?通過facebook、instagram這樣一些社交網絡主動去了解一些美國同學的興趣熱點是一個不錯的途徑。
如果孩子想要盡快融入自己的高中生活的話,可以搜集至少三個以上自己感興趣、或是當地學生的興趣熱點,以便作為與新同學的“談資”。可以嘗試去閱讀一些關于美國文化的書籍,通過書籍的內容了解美國的文化。同時,閱讀一些美國同學已經讀過或是在美國比較風靡的書籍能夠增加同美國的學生之間的共同話題。
“服務意識”和“團隊意識”是美國的文化及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所以,要融入美國的文化,首先需要建立以上兩種意識。
如果覺得自己缺乏這樣的意識和行動,那么可以在高中生涯中,主動參與一所到兩所美國社區的志愿服務,用以培養。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在了解美國文化的同時,不要忽略中國文化的迷人之處。很多美國同學都對例如餃子等中國的食品、或是武術、傳統藝術等十分好奇,但中國的同學能拿出來和美國同學們分享的寥寥無幾,如果能讓美國同學領略來自中國的學生身上的獨特中國風氣質,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給同學們也是給家長們的忠告:“在未來,有很多職業會在畢業后消失,也會有很多新興產業在留學的過程中出生,原有的知識將會淘汰。但是,個人的例如多元模式溝通、批判性思維、創意思想等能力將會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很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如果家長和同學有更多想了解的問題,或想定制留學申請方案,歡迎在線咨xún北京本站咨詢師,在留學申請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歡迎進入答疑中心留言,會有留學導師為大家解答。
想了解更多關于留學資訊和干貨資料,可以點擊《中國留學白皮書》了解,如果對自己是否適合出國留學還有疑慮,歡迎參與留學頻道免fèi評估,以便給大家進行定位。
聲明:部分內容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小編。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