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升本大學語文古詩詞答題技巧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專升本臨近,很多考生都認為大學語文中的知識點較多,背記起來也比較困難,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備考,小編整理這些文學常識,希望對同學們有幫助!

專升本大學語文古詩詞答題技巧
第一種模式:分析形象型
規范答題技巧: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義。
【示例】試簡要分析詩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詩中描寫了一個孤獨清高的老漁翁形象。(什么形象)
在寒冷、寂靜的環境中,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凍,專心釣魚,形體孤獨,性格顯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
這正是詩人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形象的意義)
賦得自君之出矣
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問:本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答:塑造了一位因為丈夫遠出久而未歸,因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婦形象,。(步驟一)詩歌的前兩句寫出妻子因為丈夫外出,內心空虛,無心勞作。后兩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思婦因為日夜的思念,容顏憔悴,宛如那圓圓的明月,在逐漸的減弱其清輝,漸變為缺月。(步驟二)表達了思婦對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變式提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環境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清新明麗、雄渾壯闊、悲壯慷慨、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解答分析: 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常見錯誤:學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常見的失誤有兩點:
一是描摹景物時采用直譯的方法,變描摹為翻譯;
二是學生往往著重于“思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襯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詩歌是通過景物來反襯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錯誤。
在這種情況下,應多從詩人的生平、抱負或標題來思考,避免出錯。
答題示例: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藝術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藝術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現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二)表現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2)聯想和想象,又叫虛實結合;(3)對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動靜結合;(8)以動襯靜;(9)以樂景抒哀情;(10)卒章顯志;(11)欲揚先抑等。
(三)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即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借代;(4)擬人;(5)夸張;(6)雙關;(7)對偶;(8)用典。另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說明作者是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專升本大學語文古詩詞應該如何答題
1.詩眼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
2.意象
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運用術語詩歌鑒賞術語具有高度概括性,準確運用可收到言簡意豐的效果。術語包括:
意象意境方面——明媚、蕭瑟、寂靜、清冷、清幽、燦爛、悲涼、凄清、寥廓、遼闊等。
語言風格方面——清新、華麗、通俗、幽默、活潑、莊重、簡約、凝練、含蓄、明快等。
表達技巧方面——渲染、鋪墊、烘托、對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虛實相生、動靜結合等。
思想感情方面——愉悅、激動、興奮、憂愁、悲苦、孤寂、曠達、灑脫、悲憤等。
專升本語文答題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要仔細審題。
在考試過程中,解答每一道題都要審好題,不仔細審題,容易答錯、答偏。審題時不能粗枝大葉,不可求快,有些題要靜下心來仔細閱讀,以免答非所問。單選題要看清楚是選正確的一組還是錯誤的一組。簡答題要看明白題意,看清要求回答什么,是一問還是兩問。作文則要明確題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準確、全面地把握題意。
第二:要認真答題。
①答題的程序,一般是按照試題的次序,一道一道地往下答,如果遇到難題或一時答不出來的題,先跳過去。也有人先寫作文后答題。考生可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答題程序。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都要掌握好時間,留給寫作的時間不要少于50分鐘。
②答題的要求,選擇題答案必須答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簡答題要看清楚是用文章原句回答還是用自己的話回答,有沒有字數的限制。作文要注意標點寫在格內(標點占格)。
③復查,做完全部試題后要認真檢查一遍,查漏補缺,有些題還要重新審題,防止誤答和漏答。
第三:不同類型的題,要用不同的答題方法。
①選擇題:如果能瞬時準確地把答案找出最好。假如沒有把握,就采用排除法,即從排除最明顯的錯誤選項開始,把接近正確答案的選項留下,再作分析比較,逐一否定,最終選定正確答案。科技說明文的選擇題,先看題再看文,然后按順序答題。答題可采用對位法,即把選擇項(命題語言)和原文(材料語言)相關的部分對照比較,辨析經命題者的語言轉換后,選項是否符合文意,即可作出判斷。
②簡答題:現代文閱讀,先看題,再看文,然后依次答題。答案語言要簡明,要點要鮮明,表述意思要清楚,不要寫上一大串多余的話,以至于把正確的要點淹沒了。
③文言文先看文,再看題。文言文試題選文篇幅不長,但因為有語言障礙,看它兩遍,大致了解寫的是什么事、什么人、人物之間是什么關系,哪個人物是主要的,想想作者寫這件事、這個人要說明什么,然后依次作答。個別詞、句沒看懂,不一定會影響答題,按自己的理解來答好了,不要慌。
④作文:動筆前先構思,“意在筆先”,打腹稿或列個提綱都可以。列提綱過程就是根據中心意思篩選材料并把它條理化的過程。如何寫作文應該有個通盤的考慮。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主次不分,中心不顧,就像“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這是寫作的大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