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專升本教育理論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一、選擇題:1~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內教育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 ( )
A.受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規范的
B.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進行的
C.師生共同參與的
D.學生自愿選擇的
答案:B
2.課外、校外教育足指下列哪類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 )
A.深堂教學以外
B.學校以外
C.課堂教學和學校以外
D.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以外
答案:D
3.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以外,利用課余時問,對學生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叫 ( )
A.深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課外校外教育
D.團隊教育
答案:B
4.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經常在教室、校園以外進行,目的在于 ( )
A.實踐課堂所學知識
B.擴大學生生活范圍
C.協調各方面教育力最
D.利用課外教育資源
答案:D
5.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是 ( )
A.自愿、自主、自立
B.自主、自立、自理
C.自愿、靈活、實踐
D.自主、自立、靈活
答案:C
6.我國第一部用馬克思主義觀點闡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楊賢江的( )
A.《普通教育學》
B.《新教育大綱》
C.《教育學》
D.《教學論》
答案:B
7.一般而言,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
A.教育現象及規律
B.教育政策與法規
C.教育理論與實踐
D.教育歷史與現實
答案:A
8.下列哪一條教學原則是教育家贊可夫在《教學與發展》一書中提出的?()
A.程序編排的原則
B.激發動機的原則
C.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
D.結構主義的原則
答案:C
9.古希臘的雅典教育特別重視()。
A.軍事體操教育
B.雄辯和演說訓練
C.“騎士七技”訓練
D.人的多方面和諧發展
答案:D
10.我國頒布的“中小學體育鍛煉標準”反映出學校體育的主要內容是()
A.田徑和體操
B.田徑和球類
C.體操和游戲
D.田徑和游戲
答案:A
11.1958年,我國學制改革曾提出過“三個結合”的原則,其中之一是()
A.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B.全面規劃與地方分權相結合
C.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
D.成人教育與兒童教育相結合
答案:B
12.有人說教師工作是一個“無底洞”,沒有明顯的時空界限,這反映了教師勞動的哪一個特點?()
A.復雜性和創造性
B.主體性和示范性
C.長期性和間接性
D.連續性和廣延性
答案:D
二、辨析題:13~14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13.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內教育沒有共同之處。
答案:錯誤。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內教育有共同之處。他們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
14.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維持班級的紀律。
答案:錯誤。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其中包括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促使學生努力學習等各項工作。維持班級紀律只是其中的一項工作。
三、簡答題:15~17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5.課外、校外教育有什么重要意義?
答案:(1)課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獲取新知識;(2)課外、校外教育是對青少年實施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特長的廣闊天地;(3)課外、校外教育有利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各種能力;(4)課外、校外教育是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
16.課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案:(1)社會實踐活動;(2)學科活動;(3)科技活動;(4)文學藝術活動;(5)文娛體育活動;(6)社會公益活動;(7)課外閱讀活動。
17.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哪些特征?如何適應?
答案:(1)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教育要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發展。
(2)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應在兒童身心發展的某一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
(3)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穩定性,不隨意改變教育內容和方法,又要考慮可變性,充分挖掘學生發展的潛力。
(4)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四、論述題:18小題。15分。
18.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如何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教育合力?
答案:(1)學校教育占主導地位;
(2)家庭、社會和學校相互支持、目標一致;
(3)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相互聯系;
(4)加強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之間的相互聯系。
五、選擇題:19~30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9.下列哪一種健康不屬于健康概念的一部分()
A.身體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會適應良好
D.自我意識正確
答案:D
20.心理健康的現實標準之一為()
A.統計分析
B.社會規范
C.主觀感受
D.人際關系協調
答案:D
21.“人格結構與層次理論”適合指導采用哪種心理咨詢技術()
A.精神分析法
B.行為矯正法
C.人本主義療法
D.理性情緒法
答案:A
22.少年期性意識的最突出的特征是()
A.同性、異性間無差別
B.對異性的疏離與排斥
C.對異性的關注與接近
D.對異性的追求與戀愛
答案:B
23.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馬斯洛
D.艾利斯
答案:B
24.人際交往的原則包括()
A.主動交往
B.學會批評
C.社會交換
D.勇于認錯
答案:C
25.強化、處罰與消退,系統脫敏、厭惡療法等屬于下列哪種心理咨詢技術()
A.精神分析法
B.行為矯正法
C.人本主義療法
D.理性情緒療法
答案:B
26.非理性信念辯析,認知家庭作業,合理情緒想象屬于下列哪種心理咨詢技術()
A.精神分析法
B.行為矯正療法
C.人本主義療法
D.理性情緒療法
答案:D
27.精神分析的人性觀屬于()
A.積極人性觀
B.被動人性觀
C.消極人性觀
D.主動人性觀
答案:C
28.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包括()
A.人格結構理論
B.經典條件反射原理
C.自我理論
D.性格的ABC理論
答案:B
29.研究發現,增加阿希(S.Asch)式實驗情境的模糊性,則從眾率就會()
A.減低
B.增加
C.不變
D.難以確定
答案:B
30.當一個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時,他的一些與外表無關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這種現象被稱為()
A.寬大效應
B.暈輪效應
C.中心品質
D.刻板印象
答案:B
六、辨析題:31~3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31.支配、控制別人是身居高位的掌權者所獨有的追求。
答案:錯誤。希望支配、控制別人并非身居高位的掌權者所獨有的追求,而是人人皆有的動機,這是因為“力求優越”是兒童和成人普遍存在的動機。
32.外表特征在人際關系的形成和發展中起著始終如一的作用。
答案:錯誤。外表特征在人際關系的形成和發展中,并非始終如一地起作用,通常在初交階段較為重要。漂亮的姑娘、帥氣的男子容易相互吸引,認為外表美,品質和行為什么都好。交往時間越長,人際之間的吸引力就逐漸由外表特征轉向內在品質。
七、簡答題:33~35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3.什么是心理咨詢?心理咨詢與心理治序的聯系與區別是什么?
答案:心理咨詢的定義,目前心理學界尚無公認的統一看法。綜合中外學者的各種表述,對心理咨詢可作如下定義:心理咨詢是咨詢人員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借助語言、文字等媒介,與咨詢對象進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種人際關系,幫助咨詢對象消除心理障礙,正確認識自我及社會,充分發揮自身潛能,有效地適應社會環境的過程。聯系:都強調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所遵循的理論、方法與原則一致。區別:心理咨詢的對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療的對象主要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咨詢所遵循的主要是發展與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療所遵循的主要是醫療模式;心理咨詢重在預防和促進,心理治療重在補救和矯正。
34.心理咨詢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答案:建立關系:熱情接待,講明性質與原則,建立初步信任關系;了解問題:掌握求助者的意圖和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分析診斷:認識求助者的問題類型、性質和嚴重程度,以便選擇幫助方法;幫助指導:與求助者共商對策,以求解決問題并促進發展;結束咨詢:討論下一步的安排,并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追蹤了解。
35.簡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答案:(1)馬斯洛將人類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2)馬斯洛認為,只有低層次需要基本得到滿足以后,才能出現高層次需要;個人需要的發展過程像波浪似的演進。
八、論述題:36小題,15分。
36.試述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答案:(1)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
(3)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力。
(4)鼓勵學生參加各項創造性活動,正確評價有創造力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