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成考問一問

    成人高考專升本《教育理論》高頻考點筆記整理

    2025-07-06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成人高考是目前在職成人提升學歷最熱門的一種方式,每年只有一次考試機會,大家如果報名了一定要認真備考。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教育理論的重要知識點,供考生參考。

    成人高考專升本《教育理論》重要知識點筆記整理

    教育的屬性

    (1)教育的本質屬性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2)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它是一個永恒的范疇。教育的兩大職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適應現存的生產力,作為生產斗爭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適應現存的生產關系,在階級社會作為階級斗爭的工具。②教育具有歷史性。③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具體表現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系;教育要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不能將其獨立性絕對化。

    心理學的歷史發展

    1、心理學的哲學與科學背景

    2、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馮特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3、心理學的主要流派

    構造主義心理學、機能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完形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神經心理學。

    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

    為教育好下一代,僅靠學校教育是不行的,還應當搞好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并且使這三方面的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形成一股力量,保證黨的教育方針得以貫徹,培養目標得以實現。

    1、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特點:

    ①教育內容的生活化;②教育方式的情感化;③教育方法的多樣化。

    (2)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①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②對孩子的要求合理、統一;③要理解和尊重孩子;④不斷提高家長的文化素養和思想素養。

    2、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的途徑和形式:①社區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②各種校外機構的影響;③報刊、廣播、電影、電視、戲劇等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

    3、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形成教育合力

    (1)學校教育占主導地位;

    (2)家庭、社會和學校相互支持、目標一致;

    (3)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相互聯系;

    其方式主要有:①互相訪問;②建立通訊聯系;③舉行家長會;④組織家長委員會;⑤舉辦家長學校。

    (4)加強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之間的相互聯系。

    其方式主要有:①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校外教育組織;②學校與校外教育機構建立經常性的聯系;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與社會各界保持密切聯系。

    4、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內教育有共同之處

    共同點在于,他們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

    一、精神分析理論

    精神分析法是以弗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理論為基礎發展形成的心理治療理論與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宣泄療法:宣泄療法是指通過心理咨詢者的啟發引導,讓來訪者將心中積郁的苦悶和內心矛盾沖突傾訴出來,從而恢復心理平衡的方法。

    2、領悟療法:領悟療法是通過來訪者對癥狀原因的領悟而產生效果。

    3、暗示療法:暗示療法是指通過心理暗示作用,解除來訪者疑慮,增強康復信念,改善不良心境,減輕精神負擔,從而起到舒解的作用。

    二、行為主義理論

    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人的異常行為和正常行為一樣,都是環境塑造的產物,都是通過后天學習、訓練和培養而獲得。常用的行為矯正法方法有:

    1、系統脫敏:系統脫敏是行為治療的一項基本技術。常用于恐懼癥、焦慮癥的治療。

    2、厭惡療法:厭惡療法常用于治療性變態行為或煙、酒、藥物依賴等。

    3、強化、懲罰與消退法:強化、懲罰與消退法是根據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發展起來的。

    三、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療法主要是以羅杰斯的自我理論為基礎形成的。這種理論認為,個人自我觀念中的沖突和矛盾是導致心理異常的原因。人本主義療法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1、當事人中心療法:當事人中心療法,是羅杰斯創導的、影響廣泛的心理治療理論、方法與技術。

    2、交朋友小組:交朋友小組是羅杰斯開創的一種集體心理治療方法。

    3、支持療法:支持療法是以提供支持為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方法。

    四、認知行為理論

    1、性格的A-B-C理論:

    A-B-C性格理論是理性情緒療法的理論基礎。這個理論中的A代表誘發事件;B代表當事人在遇到誘發事件后產生的信念;C代表當事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

    理性情緒療法認為,當事人對誘發事件所持的信念B是情緒和行為C的直接原因,而誘發事件A只是情緒和行為的間接原因。

    2、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會使人心煩意亂、焦慮苦悶,容易導致心理障礙的產生。這些非理性的信念主要有11種:

    第一、自己絕對要獲得周圍的人的喜歡和贊許,尤其是其中重要人物的喜歡和贊許;

    第二、要求自己是全能的,自己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不能失敗;

    第三、世界上有很多無用的、邪惡的人,對他們應該排斥,給以嚴厲譴責和懲罰;

    第四、當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出現不如意事情時,就有大難臨頭的感覺;

    第五、人生路上充滿艱辛,人生的責任和壓力非常重,應設法逃避現實;

    第六、人生的不愉快都是由外在環境造成的,因此人是無法克服痛苦和困惑的;

    第七、對危險和可怕的事物應高度警惕,時刻關注,隨時準備它們的發生;

    第八、一個人以往的經歷決定了自己的行為,而且是永遠無法改變的;

    第九、人是需要依賴他人而生活的,因此總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人讓自己依附;

    第十、人應該十分投入地關心他人,為他人的問題傷心難過,這樣自己的情感才能得到寄托;

    第十一、人生中的每個問題,都要有精確的答案和完滿的解決方法。一旦不能如此,就非常痛苦。

    3、主要方法:

    第一:非理性信念辨析。這是理性情緒療法的主要方法。

    第二:認知家庭作業。這是配合非理性信念辨析的方法而進行的。

    第三:合理情緒想象。這是通過想象來體驗自己所不適應的情境。

    教育學的發展概況

    教育學和其他任何學科一樣,也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根據其方法、理論成熟的水平,大體可以分成萌芽、獨立形態、科學化、現代化四個階段。

    一、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在教育學發展的萌芽階段,教育學還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只是表現為思想、觀點。而且和其他思想諸如政治、經濟、文化、倫理等摻雜在一起,理論還不夠成熟,方法是理性思考和經驗總結。我國的《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獻。寫作年代大約在戰國末年,傳說是孟子的學生樂正克所作,它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羅馬昆體良《論演說家的教育》還早300多年。全書雖然只有1229個字,卻對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學原則和方法、教師的作用和條件等等,都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如“教學相長”、“及時而教”、“不陵節而施”、“長善而救失”、“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禁于未發”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對教育規律性的認識,至今仍有指導意義。

    在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但它比我國的《學記》晚300多年。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也都對教育的各個方面問題作過不同程度的說明,其中有不少是符合教育規律和人的認識規律的。

    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必須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全面發展教育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五部分組成。

    一、德育(詳見第八章有關德育的內容)

    二、智育

    智育一般是指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訓練技能,發展能力的教育。近幾十年來,一些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把智育解釋為智慧和智力的教育,就是指通過智育培養聰明而有才智的人。

    智育不等于教學。教學既要完成智育的任務,也要完成德、體、美、勞諸育的任務。而智育則主要是指包括各門學科的知識教育,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統一發展,各種智力培養的教育活動。

    (一)智育的意義

    1.智育在社會文明建設中起著不可缺少的和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人類文明進步,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方面。物質文明的建設即提高生產力,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生產力中有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這兩個因素都與科學技術分不開。勞動者只有掌握大量的科學技術知識,具有比較高的智能,在勞動過程中才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革新技術,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產品質量。人們通過智育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可以不斷創造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減少資源與能源的消耗。我國魏晉時期的徐干、葛洪等人認為,社會的進步、文明的演進,主要靠的是人的聰明才智。精神文明的建設表現在精神產品的生產和人口的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精神文明的建設與智育有著更加密切的關系。

    2.智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智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居于基礎的地位。因為在其他各育中所培養的素質,比如道德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索質、勞動技能素質等,都要以一定的知識和能力作基礎。比如要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首先要使學生懂得道德的知識,訓練道德行為的技能。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甚至認為知識就是道德,他說:“靈魂本身的東西,如果它要成為善,就都系于智慧。”“知識即美德,無知即罪惡。”

    (二)智育的任務

    1.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培養基本技能技巧

    知識是人類從事社會實踐積累起來的經驗概括與總結,它是后人從事社會實踐的精神武器。人類文明的發展,社會的延續,要求把這一精神武器傳授給下一代,使后一代在前人認識的基礎更好地改造客觀肚界。因此,要通過智育向青少年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

    學生掌握知識是為了應用,只有善于把知識運用于實際,才能有效地發揮知識的作用。這就要求在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的同時,必須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

    技能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數理化教學中,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有關問題或從事有關實驗操作;在史地教學中,學生運用已獲得的知識去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或去測量地形,鑒別土壤;在語文教學中,運用語言文學知識去閱讀作品,分析評價作晶,從事寫作等等。技能通過反復練習和實踐,達到十分熟練的程度就發展成技巧,如運算技巧,書寫技巧,實驗操作技巧,繪嘲技巧,運動技巧等等。

    2.發展學生的智力

    智力是指保證人們有效地進行認識活動的那些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綜合,它包括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注意力等因素,其中思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就是這些智力因素之間的互相結合,構成每個人的智力水平。智力水平的高低反映人與人之問智力的差異。

    人們常說“某人聰明,記性好”,是人們從記憶力的角度理解智力;說“某人料事如神”,是從思維能力的角度理解智力,但這僅僅反映智力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