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考試重點及知識點總結
2023-11-24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自學考試中的中國近代史綱要屬于公共課,不論學習哪個專業的考生都需要通過本門課程,不過該門課程難度不大,考生只要認真復習還是很容易通過的。

第一章
1、清朝唯一盛世時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資本主義的發展突出表現在工業革命的爆發上。
3、所謂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傾銷市場、廉價勞動力、廉價原料的供應地和自由投資市場。
4、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主要有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掠奪、文化滲透。
5、1840年,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56年,英法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發動了著名的“火燒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并簽訂《辛丑條約》
6、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是在中英《南京條約》中規定的。
7、割占中國最多的帝國是俄國,賠款最多的是《辛丑條約》。
8、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后簽訂的《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中國設廠,各國開始大規模的對華進行資本輸出。
9、中國革命的主力軍是農民階級。中國民族資產的特性是革命性、軟弱性或妥協性。
10、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是廣州三元里人民斗爭。
11、鴉片戰爭戰死虎門的將領是關天培,鎮南關大捷的指揮大將是馮子材,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死的愛國將領有鄧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劉步蟾。
12、要求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政策的是美國,列強不能滅亡和瓜分中國的根本原因是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爭。
13、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則徐,他編寫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國圖志》是在綜合了世界各國歷史,地理及對外政策后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嚴復翻譯了《天演論》。
第二章
1、1851年的金田起義是太平運動的起點;太平天國由勝轉衰的轉折點是天京事變;1864年7月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失敗。
2、《天朝田畝制度》所建立的理想社會是“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
3、對洋務事業的指導思想最先做出比較完整表述的是馮桂芬,洋務運動的性質是“自救”活動,其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
4、維新變法最早開始于1895年的“公車上書”;其后康有為撰寫了《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人類公理》等著作;當時影響最大的學會是強學會、南學會和保國會等;影響較大的報紙有上海《時務報》、天津《國聞報》、湖南《湘報》等。
5、對抗維新變法的代表作是湖廣總督張之洞寫的《勸學篇》。
第三章
1、1906年清末新政開始廢除科舉考試。
2、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是孫中山組織的興中會;其他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有黃興的華興會,蔡元培的光復會;近代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是中國同盟會,其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同盟會的機關報是《民報》; 三民主義是民族、民權、民生。
3、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代表作有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輪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警世鐘》和《猛回頭》。
4、民生主義的基本方案是核定低價;按價征稅,漲價歸公,按價收買。
5、資產階級組織的武裝起義中影響做大的是1991年的廣州起義,又稱黃花崗起義。人民武裝起義尤為強烈的屬四川省的保路運動。
6、辛亥革命的高潮出現在1911年10月10號的武昌起義。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宣告成立,國號為“中華民國”,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7、中國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8、北洋軍閥統治了中國16年;1915年袁世凱接收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與北洋軍閥進行的斗爭有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蔡鍔的護國運動,1917年孫中山率領的第一次護法運動,1919年的第二次護法運動。
9、1914年孫中山成立的中華革命黨,第二次護法戰爭的失敗標志著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
第四章
1、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的《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
2、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是提倡民主與科學,還提倡白話文、新文學,反對文言文,主張文學革命。新文化運動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是魯迅發表的《狂人日記》。
3、在中國大地率先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的是李大釗。五四運動斗爭目標是“外爭國權,內除國賊”。
4、《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是陳望道翻譯的。中國第一個地方共產黨組織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中國共產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都是在上海舉行。
5、第一個產業工會是上海機器工會。第一個農民協會成立在浙江省蕭山縣衙前村。
6、中國工人運動掀起高潮的起點是1922年香港海員罷工,終點是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罷工。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最長的一次罷工是省港大罷工。
7、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是在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和革命統一戰線的共同綱領是新三民主主義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以第一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改組后的國民黨改為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聯盟。
8、1924年成立的黃埔軍校把政治教育提到和軍事訓練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這是同一切舊式軍校的根本區別。
9、北伐戰爭的直接目標是打到帝國主義支持北洋軍閥。
10、國民黨右派為了打擊共產黨員和工農革命力量,以蔣介石為首后制造了中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事件。
第五章
1、國民黨實行的是代表地主階級、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黨專政和軍事獨裁統治。
2、影響較大的中間黨派的有:鄧寅達的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又稱第三黨),鄉村建設派,中華職業教育社,中國地區社會黨。
3、中共中央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方針是在1927年的漢口會議中。“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說法是由毛澤東首先提出的。
4、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轉折點是八七會議。1927年毛澤東領到了秋收起義。
5、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是由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發起的。1927年12月,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發動了廣州起義。
6、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道路探索上,毛澤東有四篇代表作:《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要代表作)、《反對本本主義》。
7、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土地問題。
8、1931年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的是毛澤東。
9、1936年紅二、四方面軍先后同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將臺堡會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