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重點事件匯總
2023-07-31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自學考試專業中中國近代史綱要作為必考科目,每位考生都需要認真復習,今天為了方便大家學習小編總結了幾件重點事件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中國近代史綱要重大事件總結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1)爆發原因;帝國主義和清政府對農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
(2)施政綱領:《天朝田畝制度》(最能體現太平天國社會理想和這次農民起義特色的綱領性文件)和《資政新篇》(第一個具有鮮明資本主義色彩的方案)。
(3)意義和局限性
(1)意義: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強烈撼動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是中國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沖擊了孔子和儒家經典的正統權威,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有力地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沖擊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在亞洲的統治。
(2)失敗原因和教訓:
失敗的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和面對的敵對勢力的強大。
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具有偉大的革命潛力;但它自身不能擔負起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取得勝利的重任。單純的農民戰爭不可能完成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洋務運動
(1)背景:國際背景:西方發達地區的影響;國內背景:清政府的統治危機。
(2)內容:興辦近代企業、建立新式海陸軍、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3)歷史作用及其失敗
①歷史作用:是一場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是近代中國人探索地區出路的一次嘗試,有一定的進步作用:在客觀上對中國的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某些促進作用。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新的知識,使人們打開了眼界。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社會風氣的改變。
②失敗
標志: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
原因:封建性;對外國具有依賴性;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五四運動
(1)依據:新的社會力量的成長、壯大;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2)直接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3)過程:(1)學生群眾出現在斗爭前面(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還我青島);(2)上海工人罷工;(標志著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走上了政治舞臺);(3)商人罷市和學生罷課;(4)斗爭的主力由學生轉向了工人,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向了上海。
(4)特點: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原因和基本經驗
意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地區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③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④對世界各國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勝利原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地區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勝利經驗:①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奮斗目標的力量源泉。②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③提高綜合國力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證。④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時又決不懼怕戰爭。⑤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解放戰爭
(1)兩條戰線:①人民解放軍的自衛戰爭:戰略防御到戰略進攻(標志:三路大軍相互策應。)
②第二條戰線(輔助性的,但仍然起重要作用。):國民黨失去民心;學生運動;人民民主運動。
(2)敵后
①土改文件:《五四指示》和《中國土地法大綱》。
②內容:
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綱領:《五四指示》、《中國土地法大綱》。
基本原則:必須滿足貧雇農的要求;必須堅決地團結中農,不得損害中農的利益。
意義:人民解放戰爭獲得了人力和物力的支援;是從根本上摧毀封建制度根基的社會大變革。
(3)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合作
各民主黨派形成時的社會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以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它們是階級聯盟性質的政黨。
民盟站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立場的標志:1948年1月,在香港召開民盟一屆三中全會,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決定,并恢復民盟總部。
民主黨派地位發生根本變化的標志:參加新政協并將在新中國參政。
黨對民主黨派的政策:積極的爭取和團結。
意義: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意愿。它成功地解決了中國共產黨與其它民主黨派對地區政權的關系問題。
(4)資產階級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原因: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帝國主義列強不允許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地區;國民黨當局不允許任何阻止其一黨專政的力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