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成人高考倒計時
      2025,10,18
    • 2025年成人高考倒計時
      2025,10,18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成人高考 - 備考 - 成考問一問

    2023年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專升本《信息技術基礎》考試大綱

    2025-07-24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2023年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專升本《信息技術基礎》考試大綱公布了專業介紹和專業特色以及具體的考核目標、考試基本要求、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各部分分值、參考題型、參考書目等信息,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考試時間為150分鐘,全卷滿分300分,請考生參考。

    普通高校專升本考試(以下簡稱“專升本考試”)是普通高校全日制高職應屆畢業生升入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的選拔性考試,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在高職階段相關專業知識、基本理論與方法的掌握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利于各普通本科院校擇優選拔,確保招生質量。專升本考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信息技術基礎》作為專升本考試理工類的專業基礎課,其考試說明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專科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2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來確定,注重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的信息技術基本能力。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一)知識要求

    知識是指課程標準基礎模塊的文檔處理、電子表格處理、演示文稿制作、信息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概述、信息素養與社會責任的概念和方法,也包括課程標準擴展模塊的信息安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程序設計基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現代通信技術、物聯網、數字媒體、區塊鏈的概念和特性,按照一定程序與步驟進行信息的獲取、表示、傳輸、存儲、加工、應用等基本技能。

    由淺入深,對知識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熟悉、理解、掌握四個層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識的含義及其簡單應用。

    熟悉:對知識有系統性地認識,能夠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把點狀認識連成線,且可以運用相關知識解決部分實際問題,

    理解:識記知識的概念和規律(定義、定理、法則等)以及其他相關的聯系。

    掌握:能夠應用知識的概念、定義、定理、法則去解決一些問題。

    (二)技能與能力要求

    技能與能力包含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創新與發展、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方面。

    信息意識:能了解信息及信息素養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與價值,主動地尋求恰當的方式捕獲、提取和分析信息,以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判斷信息的可靠性、真實性、準確性和目的性,對信息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預期分析,自覺地充分利用信息解決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具有團隊協作精神,善于與他人合作、共享信息,實現信息的更大價值。

    計算思維:能采用計算機等智能化工具可以處理的方式界定問題、抽象特征、建立模型、組織數據,能綜合利用各種信息資源、科學方法和信息技術工具解決問題,能將這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遷移運用到職業崗位與生活情境的相關問題解決過程中。

    數字化創新與發展:能理解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優勢和局限,能從信息化角度分析問題的解決路徑,并將信息技術與所學專業相融合,通過創新思維、具體實踐使問題得以解決;能合理運用數字化資源與工具,養成數字化學習與實踐創新的習慣,開展自主學習、協同工作、知識分享與創新創業實踐,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

    信息社會責任:在現實世界和虛擬空間中都能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信守信息社會的道德與倫理準則;具備較強的信息安全意識與防護能力,能有效維護信息活動中個人、他人的合法權益和公共信息安全;關注信息技術創新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對信息技術創新所產生的新觀念和新事物,能從社會發展、職業發展的視角進行理性的判斷和負責的行動。

    二、考試內容與要求

    考試內容分為基礎模塊和擴展模塊,各模塊分值比例如表1所示。其中,基礎模塊包括:文檔處理、電子表格處理、演示文稿制作、Python程序設計基礎、信息檢索、信息素養與社會責任等六個部分;擴展模塊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概述、信息安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現代通信技術、物聯網、數字媒體、區塊鏈等十個部分。

    表1分值比例

    模塊主題比例模塊主題比例
    基礎模塊(70%)文檔處理16%擴展模塊(30%)新一代信息技術概述30%
    電子表格處理18%信息安全
    演示文稿制作10%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Python程序設計基礎20%大數據
    信息檢索6%人工智能
    信息素養與社會責任云計算
    現代通信技術
    物聯網
    數字媒體
    區塊鏈

    (一)文檔處理

    包含文檔的基本編輯、圖片的插入和編輯、表格的插入和編輯、樣式與模板的創建和使用、多人協同編輯文檔等內容。

    1. 掌握文檔的基本操作,如打開、復制、保存等,熟悉自動保存文檔、聯機文檔、保護文檔、檢查文檔、將文檔發布為 PDF格式、加密發布 PDF格式文檔等操作;

    2. 掌握文本編輯、文本查找和替換、段落的格式設置等操作;

    3. 掌握圖片、圖形、藝術字等對象的插入、編輯和美化等操作;

    4. 掌握在文檔中插入和編輯表格、對表格進行美化、靈活應用公式對表格中數據進行處理等操作;

    5. 熟悉分頁符和分節符的插入,掌握頁眉、頁腳、頁碼的插入和編輯等操作;

    6. 掌握樣式與模板的創建和使用,掌握目錄的制作和編輯操作;

    7. 熟悉文檔不同視圖和導航任務窗格的使用,掌握頁面設置操作;

    8. 掌握打印預覽和打印操作的相關設置;

    9. 熟悉多人協同編輯文檔的方法和技巧。

    (二)電子表格處理

    包含工作表和工作簿操作、公式和函數的使用、圖表分析展示數據、數據處理等內容。

    1. 了解電子表格的應用場景,熟悉相關工具的功能和操作界面;

    2. 掌握新建、保存、打開和關閉工作簿,切換、插入、刪除、重命名、移動、復制、凍結、顯示及隱藏工作表等操作;

    3. 掌握單元格、行和列的相關操作,掌握使用控制句柄、設置數據有效性和設置單元格格式的方法;

    4. 掌握數據錄入的技巧,如快速輸入特殊數據、使用自定義序列填充單元格、快速填充和導入數據,掌握格式刷、邊框、對齊等常用格式設置;

    5. 熟悉工作簿的保護、撤銷保護和共享,工作表的保護、撤銷保護,工作表的背景、樣式、主題設定;

    6. 理解單元格絕對地址、相對地址的概念和區別,掌握相對引用、絕對引用、混合引用及工作表外單元格的引用方法;

    7. 熟悉公式和函數的使用,掌握平均值、最大/最小值、求和、計數、條件等常見函數的使用;

    8. 了解常見的圖表類型及電子表格處理工具提供的圖表類型,掌握利用表格數據制作常用圖表的方法;

    9. 掌握自動篩選、自定義篩選、高級篩選、排序和分類匯總等操作;

    10. 理解數據透視表的概念,掌握數據透視表的創建、更新數據、添加和刪除字段、查看明細數據等操作,能利用數據透視表創建數據透視圖;

    11. 掌握頁面布局、打印預覽和打印操作的相關設置。

    (三)演示文稿制作

    包含演示文稿制作、動畫設計、母版制作和使用、演示文稿放映和導出等內容。

    1. 了解演示文稿的應用場景,熟悉相關工具的功能、操作界面和制作流程;

    2. 掌握演示文稿的創建、打開、保存、退出等基本操作;

    3. 熟悉演示文稿不同視圖方式的應用;

    4. 掌握幻燈片的創建、復制、刪除、移動等基本操作;

    5. 理解幻燈片的設計及布局原則;

    6. 掌握在幻燈片中插入各類對象的方法,如文本框、圖形、圖片、表格、音頻、視頻等對象;

    7. 理解幻燈片母版的概念,掌握幻燈片母版、備注母版的編輯及應用方法;

    8. 掌握幻燈片切換動畫、對象動畫的設置方法及超鏈接、動作按鈕的應用方法;

    9. 了解幻燈片的放映類型,會使用排練計時進行放映;

    10.了解幻燈片不同格式的導出方法。

    (四)Python程序設計基礎

    包含Python程序設計基礎知識、Python程序設計語言和工具、Python程序設計方法和實踐等內容。

    1. 理解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

    2. 了解程序設計的發展歷程和未來趨勢;

    3. 掌握典型程序設計的基本思路與流程;

    4. 了解Python程序設計語言的特點和適用場景;

    5. 掌握Python編程工具的安裝、環境配置和基本使用方法;

    6. 掌握Python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語法、流程控制、數據類型、函數、模塊、文件操作、異常處理等;

    7. 掌握Python程序的編寫和調試方法。

    (五)信息檢索

    包含信息檢索基礎知識、搜索引擎使用技巧、專用平臺信息檢索等內容。

    1. 理解信息檢索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檢索的基本流程;

    2. 掌握常用搜索引擎的自定義搜索方法,掌握布爾邏輯檢索、截詞檢索、位置檢索、限制檢索等檢索方法;

    3. 掌握通過網頁、社交媒體等不同信息平臺進行信息檢索的方法;

    4. 掌握通過期刊、論文、專利等專用平臺(中國知網、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及分析平臺)進行信息檢索的方法。

    (六)信息素養與社會責任

    包含信息素養、信息技術發展史、信息倫理與職業行為自律等內容。

    1. 了解信息素養的基本概念及主要要素;

    2. 了解信息技術發展史及知名企業的興衰變化過程,樹立正確的職業理念;

    3. 了解信息安全及自主可控的要求;

    4. 了解信息倫理知識,了解相關法律法規與職業行為自律的要求;

    5. 了解個人在不同行業內發展的共性途徑和工作方法。

    (七)新一代信息技術概述

    包含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技術特點、典型應用、技術融合等內容。

    1. 理解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其主要代表技術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新一代信息技術各主要代表技術的技術特點;

    3. 了解新一代信息技術各主要代表技術的典型應用;

    4. 了解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方式。

    (八)信息安全

    包含信息安全意識、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應用等內容。

    1. 建立信息安全意識,能識別常見的網絡欺詐行為;

    2.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安全基本要素、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等內容;

    3. 了解信息安全相關技術,了解信息安全面臨的常見威脅和常用的安全防御技術;

    4. 了解常用網絡安全設備的功能和部署方式;

    5. 了解網絡信息安全保障的一般思路;

    6. 掌握利用系統安全中心配置防火墻的方法;

    7. 熟悉利用系統安全中心配置病毒防護的方法;

    8. 熟悉常用第三方信息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解決常見的安全問題。

    (九)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包含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基礎知識、技術框架和功能、工具應用、軟件機器人的創建和實施等內容。

    1. 理解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基本概念,了解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發展歷程和主流工具;

    2. 了解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技術框架、功能及部署模式等;

    3. 熟悉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工具的使用過程。

    (十)大數據

    包含大數據基礎知識、大數據系統架構、大數據分析算法、大數據應用及發展趨勢等內容。

    1. 理解大數據的基本概念、結構類型和核心特征;

    2. 了解大數據的時代背景、應用場景和發展趨勢;

    3. 了解大數據系統架構,理解大數據在獲取、存儲和管理方面的技術架構;

    4. 了解大數據工具與傳統數據庫工具在應用場景上的區別,掌握簡單大數據環境的搭建方法。

    (十一)人工智能

    包含人工智能基礎知識、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等內容。

    1. 了解人工智能的定義、基本特征和社會價值;

    2. 了解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及其在互聯網及各傳統行業中的典型應用和發展趨勢;

    3. 熟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常用開發平臺、框架和工具,了解其特點和適用范圍;

    4. 熟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基本流程和步驟;

    5. 了解人工智能涉及的核心技術及部分算法,能使用人工智能相關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十二)云計算

    包含云計算基礎知識和模式、技術原理和架構、主流產品和應用等內容。

    1. 了解云計算的基本概念,了解云計算的主要應用行業和典型場景;

    2. 了解云計算的服務交付模式,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和軟件即服務等;

    3. 熟悉云計算的部署模式,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

    (十三)現代通信技術

    包含現代通信技術基礎、5G技術、其他現代通信技術等內容。

    1. 理解通信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5G技術等概念,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2. 了解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歷程及未來趨勢;

    3. 了解移動通信技術中的傳輸技術、組網技術等;

    4. 了解5G的應用場景、基本特點和關鍵技術;

    5. 了解藍牙、Wi-Fi、ZigBee、射頻識別、衛星通信、光纖通信等現代通信技術的特點和應用場景;

    6. 了解現代通信技術與其他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

    (十四)物聯網

    包含物聯網基礎知識、物聯網體系結構和關鍵技術、物聯網系統應用等內容。

    1. 了解物聯網的概念、應用領域和發展趨勢;

    2. 了解物聯網和其他技術的融合,如物聯網與5G技術、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等;

    3. 熟悉物聯網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的三層體系結構,了解每層在物聯網中的作用;

    4. 熟悉物聯網感知層關鍵技術,包括傳感器、自動識別、智能設備等;

    5. 熟悉物聯網網絡層關鍵技術,包括無線通信網絡、互聯網、衛星通信網等;

    6. 熟悉物聯網應用層關鍵技術,包括云計算、中間件、應用系統等。

    (十五)數字媒體

    包含數字媒體基礎知識、數字文本、數字圖像、數字聲音、數字視頻、HTML5應用制作和發布等內容。

    1. 理解數字媒體和數字媒體技術的概念;

    2. 了解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趨勢;

    3. 了解數字文本處理的技術過程,了解文本準備、文本編輯、文本處理、文本存儲和傳輸、文本展現等操作;

    4. 了解數字圖像處理的技術過程,了解對數字圖像進行去噪、增強、復制、分割、提取特征、壓縮、存儲、檢索等操作;

    5. 了解數字聲音的特點,熟悉處理、存儲和傳輸聲音的數字化過程,了解通過移動端應用程序進行聲音錄制、剪輯與發布等操作;

    6. 了解數字視頻的特點,熟悉數字視頻處理的技術過程,了解通過移動端應用程序進行視頻制作、剪輯與發布等操作;

    7. 了解HTML5應用的新特性,掌握HTML5應用的制作和發布;

    8. 了解虛擬現實技術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應用場景和未來趨勢。

    (十六)區塊鏈

    包含區塊鏈基礎知識、區塊鏈應用領域、區塊鏈核心技術等內容。

    1. 了解區塊鏈的概念、發展歷史、技術基礎、特性等;

    2. 了解區塊鏈的分類,包括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

    3. 了解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供應鏈、公共服務、數字版權等領域的應用;

    4. 了解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和未來發展趨勢;

    5. 了解比特幣等典型區塊鏈項目的機制和特點;

    6. 了解分布式賬本、非對稱加密算法、智能合約、共識機制的技術原理。

    三、考試形式與參考題型

    (一)考試形式

    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考試時間為150分鐘,全卷滿分300分。考試不使用計算器。

    (二)參考題型

    考試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填空題、編程題、操作題、綜合題等,也可以采用其它符合學科性質和考試要求的題型。

    四、參考書目

    含有上述考試內容的《信息技術基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教程——Python語言程序設計》等相關參考書目。

    五、其它說明

    考試所涉及到的軟件如下:

    操作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或以上。

    辦公軟件:WPSOffice2019或以上。

    程序設計語言:Python3.8或以上。

    原鏈接:https://www.eeafj.cn/gkzsb/20221107/12461.html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