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成人高考倒計時
      2025,10,18
    • 2025年成人高考倒計時
      2025,10,18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成人高考 - 備考 - 成考問一問

    2023年安徽中醫藥大學專升本《針灸學》考試大綱

    2025-07-16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2023年安徽中醫藥大學專升本《針灸學》考試大綱公布!考試方式為筆試、閉卷,試卷滿分 150 分,考試時間 120 分鐘,題型包含選擇題(包括多選題)、名詞解釋、填空題、判斷題、簡答題(含病案分析題)等題型中的其中幾種。考試目的和性質、考試主要內容、參考教材等具體信息如下,請考生參考。

    一、總綱

    安徽省普通高職(專科) 層次升入本科教育招生考試(以下簡稱專升本考試) ,是安徽省應屆全日制普通高職(專科)畢業生和安徽 省高校畢業的具有普通高職(專科) 學歷的退役士兵參加的選拔性考試。安徽中醫藥大學根據報考考生成績, 按照招生章程和計劃, 擇優錄取。考試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安徽中醫藥大學專升本考試大綱》(以下簡稱《考試大綱》)是專升本考試命題的規范性文件和標準, 是考試評價、復習備考的依據。《考試大綱》明確了專升本考試的性質和功能, 規定了考試內容與形式, 對實施專升本考試內容改革、規范專升本考試命題有重要意義。《考試大綱》基于考查考生基本知識掌握、關鍵能力培養、學科專業素養及《針灸推拿學專升本專業課程標準》制定。

    專升本考試的開展是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 貫通高職(專科) 院校和本科院校的銜接培養, 進一步完善我省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進一步優化我省高等教育結構, 進一步深化我省高等教育改革, 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專升本考試主要考查學生對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要考查學生靈活利用所學知識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并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考查維度方面,要兼顧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等多原則。

    考試大綱的解釋權歸安徽中醫藥大學。

    二、學科考查內容綱要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1學科課程標準

    安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專業本科《針灸學》課程標準。

    2教材版本

    梁繁榮, 王華主編, 《針灸學》,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21 年,第五版。

    3知識目標

    3.1 掌握針灸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

    3.2 掌握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的循行及常用腧穴,毫針、艾灸等針灸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操作要求,各科常見疾病的針灸治療。3.3 熟悉經絡腧穴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三棱針、火針、電針、頭針、耳針的基本知識和操作要求。

    3.4 了解常用腧穴的解剖, 其他刺灸方法的基本知識和操作要求。

    4能力目標

    4.1 具備準確對人體經絡腧穴進行定位的能力。

    4.2 具有熟練運用常用針灸操作技術的能力。

    4.3 具有正確運用針灸技術和方法對臨床常見病進行辨證論治的 能力。

    5素質目標

    5.1 具有針灸推拿崗位應有的職業道德、良好的職業素質。

    5.2 具有牢固的專業思想、正確的學習目標、良好的學習態度。5.3 具有嚴謹、熱情的工作態度, 具有高度的救死扶傷的職業意識。

    (二)考試范圍與要求

    緒論

    掌握:針灸學發展簡史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代表性論著。熟悉:針灸學的定義、針灸療法的特點。

    了解:針灸學發展簡史及對外交流概況。

    上篇經絡腧穴

    第一章經絡總論

    掌握:經絡的概念、經絡系統的組成和十二經脈的命名及表里屬絡關系,十二經脈的體表分布、循行走向與交接、氣血流注規律。

    熟悉:奇經八脈的分布、功能;經絡的生理功能、臨床應用。

    了解:經絡學說的形成、標本根結、氣街四海、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及十二皮部。

    第二章腧穴總論

    掌握:腧穴的概念、腧穴的主治特點、定位方法及特定穴的基本概念。熟悉:腧穴的分類、主治規律;特定穴的分類及其內容。

    了解:腧穴的發展概況、命名。

    第三章經絡腧穴各論

    掌握:十四經常用腧穴和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

    熟悉:十四經脈的循行、十四經脈各經的腧穴主治概要;十四經常用腧穴和常用奇穴的操作要點。

    了解:常用腧穴的解剖。

    附:十四經常用腧穴和常用經外奇穴(帶*者為常用穴位)。

    手太陰肺經(11 穴):中府*、云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

    手陽明大腸經(20 穴):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 、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足陽明胃經(45 穴) :承泣*、四白*、巨髎、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水突、氣舍、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氣沖、髀關、伏兔*、陰市、梁丘* 、犢鼻、足三里*、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溪*、沖陽、 陷谷、內庭*、厲兌*。

    足太陰脾經(21穴) :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沖門、府舍、腹結、 大橫*、腹哀、食竇、天溪、胸鄉、周榮、大包*。

    手少陰心經(9 穴):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里*、陰郄*、神門*、少府、少沖*。

    手太陽小腸經(19 穴):少澤*、前谷、后溪*、腕骨*、陽谷、養老、支正*、小海、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髎*、聽宮*。

    足太陽膀胱經(67 穴):睛明*、攢竹*、眉沖、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大杼、風門*、肺俞*、厥陰俞、 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會陽、承扶、殷門、浮郄、委陽*、委中*、附分、魄戶、膏肓*、神堂、譩譆、膈關、魄門、陽綱、意舍、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秩邊*、合陽、承筋、承山*、飛揚*、跗陽、昆侖*、仆參、申脈*、金門、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陰*。

    足少陰腎經(27 穴) :涌泉*、然谷*、太溪*、大鐘*、水泉、 照海*、復溜*、交信、筑賓、陰谷、橫骨、大赫、氣穴、四海、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腹通谷、幽門、步廓、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

    手厥陰心包經(9 穴) :天池、天泉、曲澤*、郄門、間使*、內 關*、大陵*、勞宮*、中沖*。

    手少陽三焦經(23穴) :關沖*、液門、中渚*、陽池*、外關* 、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 天髎、天牖、翳風*、瘛脈、顱息、角孫、耳門*、耳和髎、絲竹空*。

    足少陽膽經(44 穴):瞳子髎*、聽會*、上關、頷厭、懸顱、懸厘、曲鬢、率谷、天沖、浮白、頭竅陰、完骨、本神、陽白*、頭 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肩井*、淵腋、輒筋、日月*、京門、帶脈*、五樞、維道、居髎、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陽陵泉*、陽交、外丘、光明*、陽輔、懸鐘*、丘墟*、足臨泣* 、地五會、俠溪、足竅陰*。

    足厥陰肝經(14 穴) :大敦*、行間*、太沖*、中封、蠡溝、中都、膝關、曲泉*、陰包、足五里、陰廉、急脈、章門*、期門*。

    督脈(29 穴):長強*、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臺、神道、 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后頂、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印堂* 、素髎*、水溝*、兌端、齦交。

    任脈(24 穴) :會陰、曲骨、中極*、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天突*、廉泉*、承漿*。

    常用經外奇穴(總 34 穴)

    頭頸部(12 穴) :四神聰*、魚腰、上明、太陽*、球后*、鼻通、金津*、玉液*、夾承漿、牽正*、翳明*、安眠*。

    軀干部(6 穴) :三角灸*、提托*、子宮穴*、定喘穴*、夾脊*、腰眼*。

    四肢部(16 穴): 十宣*、四縫*、中魁、八邪*、落枕穴*、腰痛 點*、中魁、二白*、肘尖、環中、百蟲窩、鶴頂*、膝眼*、膽囊* 、闌尾、八風。

    中篇刺灸法

    第四章刺灸法總論

    掌握:刺灸法宜忌。

    熟悉:刺法、灸法的概念; 刺灸法操作的量學要素。

    了解:刺法、灸法的起源和發展概況。

    第五章刺灸法各論

    掌握:毫針的基本操作技術(進針法、針刺的角度、深度及方向);行針基本手法、常用補瀉手法,得氣的概念、表現; 艾灸法的種類、操作要領和適應范圍;針刺異常情況的表現、預防和處理。

    熟悉:三棱針、火針、電針的操作方法、適應范圍和注意事項; 拔罐法的操作方法及應用。頭針、耳針及其臨床應用。

    了解:其他刺灸方法的操作及其臨床應用。

    下篇治療

    第六章針灸治療總論

    掌握:針灸治療作用、針灸治療原則、針灸處方的選穴原則及配穴方法。

    熟悉:針灸臨床診治特點。

    了解:針灸處方的概念、要素;刺灸方法的選擇。

    第七章針灸治療各論

    掌握:中風、眩暈、面癱、頭痛、咳嗽、哮喘、不寐、胃痛、泄瀉、 便秘、嘔吐等內科病癥, 頸痹、肩痹、腰痛、痹證等軀體病癥, 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婦科病癥的辨證分型及針灸治則、處方配穴。 熟悉:面痛、感冒、心悸、腹痛、癃閉、痄腮、痿證、蛇丹、胎位不正、滯產、乳少、目赤腫痛、耳聾耳鳴、牙痛、咽喉腫痛、鼻淵、暈厥、虛脫、內臟絞痛等病癥的辨證分型及針灸治則、處方配穴。

    了解:其他疾病的針灸治療;辨證、辨經、辨病在針灸臨床的應用。

    三、補充說明

    2023年安徽中醫藥大學普通專升本招生《針灸學》課程考試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本試卷滿分為150分。

    試卷結構(題型):包含選擇題(包括多選題)、名詞解釋、填空題、判斷題、簡答題(含病案分析題)等題型中的其中幾種。

    題型示例如下:

    示例1單選題(在每小題的五個選項中,只能選擇一個正確的選項)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針灸學專著是 ( A )

    A.《針灸甲乙經》 B.《難經》 C . 《靈樞》D.《足臂十一脈灸經》 E. 《針灸大成》

    示例2填空題

    經絡是經脈 與絡脈 的總稱。

    示例3名詞解釋

    經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內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通路。

    示例4簡答題(含病案分析題)

    簡述經絡發現的主要途徑。

    答案:1.針灸等刺激后感應傳導現象的總結,2.腧穴主治功效的總結, 3.氣功“行氣”感的反復出現,4.體表病理現象的總結,5.解剖生理知識的啟發。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