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專升本管理學常考重要知識點整理
2023-09-27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今年部分省份專升本考試已經順利結束的,但是也有部分省份還沒開始考,考生不要緊張,放平心態,以下是為大家總結的管理學常考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專升本管理學常考知識點總結
1、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指一定組織中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是別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2、 管理載體是組織,核心是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管理就是計劃組織控制等活動的過程。人是管理的目的管理就是一個或者更多的人來協調他人的活動。
3、 管理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效率,管理永恒的主題是效益。管理者的一切管理活動都必須貫穿對效益的追求。
4、 管理學的特征:1、管理是一門邊緣科學;2、管理學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3、管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相統一的學科4、管理是一門定性和定量相統一的學科;5、管理學以系統觀念為基礎;6、管理學是一門社會屬性和階級屬性相統一的學科;7、管理學是一門軟科學;8管理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5、 管理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維系人類正常社會生活的條件(早在原始社會人類就懂得組織的必要,有組織就有管理)
2、管理是社會資源有效配置的手段。(管理就是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科學管理是合理配置資源的保障)
3、管理是社會生產力實現的基礎。(a、管理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他對生產力的作用上;b、管理影響生產力存在狀況:管理規定著生產力的實現程度,科學管理是充分發揮生產力的前提。)4、管理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保證,還能創造出新的生產力。(管理能否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取決于管理確定的組織目標是否正確,取決于管理對生產力諸要素的組合是是否合理,取決于管理對組織活動過程的調控是否得當)。
6、 史前人類社會管理特點包括:
1、習慣化的管理方式(原始社會的公共事務管理主要依賴于傳統習俗來實現,這說明管理從一開始就具有習慣性);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簡單的管理機構;
4、人格化的管理權利;
5、單一的公共事務管理。
以上五點統稱公共事務管理。
7、 管理兩重性: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8、 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
9、 管理過程是管理學研究的對象。
10、在某種意義上,有了人類就有了管理活動,管理是一種于人類文明共存的活動。管理萌芽于原始社會,馬克思認為管理起源于人類的共同勞動,凡是有人類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
11、管理學著名人物:
巴貝奇,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他對管理思想的貢獻大。
泰羅:科學管理之父
法約爾:被稱為管理過程理論之父(或先驅、人師,集大成者),是一般管理理論代表人物,是首先提出管理定義先河的人,他也是古典管理組織理論的代表,被為現代經營管理之父;
韋伯:被稱為組織理論之父;
歐文被稱為人際關系之父,也被稱為人事管理先驅者,也是首先提出關心人的哲學。
早提出人性假設理論的是梅奧。
我國早提出重視人際關系的是孟子,提出重視人的因素是控制。
12、管理的職能的劃分
管理的二職能:1、綜合計劃、管制行為;2、在其下又設次級職能;
管理的三職能計劃、組織、控制。也被稱為管理具體職能,其中計劃是管理者首要職能,計劃職能在整個管理過程中起著龍頭作用。代表:戴維斯
管理的四職能:計劃、組織 管制 激勵。代表:麥克理戈。
第一個系統提出管理職能的人是法約爾,他的觀點——五職能:計劃 組織 指揮 協調 控制。
管理六職能:計劃 組織 人事 指揮 協調 報告
管理七職能:計劃 組織 人事 協調 報告 預算 。代表:古利克
13、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種文化現象和社會現象(管理或管理活動是否存在,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兩個以上的集體活動;2、一致認可的目標);
2、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德魯克認為管理者的第一個責任是管理一個組織,組織是一個整體;第二個責任是管理管理者;第三個責任是管理工作和員工);
3、管理的任務、職務、和層次;
4、管理的核心是處理好人際關系;5管理的載體是組織;
6、管理者的角色
14、管理兩重性對我們學習管理學和從事管理工作有何意義?
1、認真總結我國在管理理論與時間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更好的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注意學習引進國外對我們有益的管理理論、技術和方法。
3、結合實際,隨機制宜的學習和運用。
4、管理體現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統一關系。
15、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其中藝術強調管理的實踐性。
16、管理時間是管理的活動過程,是管理思想和理論產生的源泉,又是管理思想和理論正確與否的檢驗標準。
17、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1、調查法2、比較法3、歷史法4、抽象法5、實驗法6、案例法7、定量法8、唯物辯證法9、系統法10、理論聯系實際法
18、為什么學習和研究管理學
1、 管理學的重要性決定了學習研究管理學的必要性
2、 學習研究管理學是培養管理人員的重要手段之一。(判定管理是否有效的標準是管理人員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成果或組織績效。管理實踐就是培養管理者的重要環節。)
3、 學習研究管理學是未來的需要。
19、管理學的特點:一般性、多科性(綜合性)、歷史性、實踐性(應用性)、抽象性
20、簡述:國外古代管理思想與實踐:
1、管理思想是隨著生產力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古代生產力發展較快的國家是管理思想及實踐都較豐富。
2、埃及金字塔是人類偉大的管理實踐之一,以及古巴比倫的汗默拉比法典。
3、古希臘的色諾芬首次著文論述勞動分工的優越性。
4、意大利國家君王論提出四項理論原則
21、論述:中國古代思想管理:
1、中國古代管理思想要點:1、尊重客觀規律2、重視人的因素3、重視領導作用(中國古代管理思想集中體現出領導是管理成敗的關鍵共識);4、重視和諧的人際關系
2、中國古代軍事韜略在現代化管理中的應用:如:孫子兵法,三國演義……
3、中國古代著名管理實踐:如:四川都江堰,萬里長城
22、國家管理是管理的為基本形式。
23、前資本主義各社會階段的國家管理特點有:
1、管理階層興起,管理稱為政治統治的手段。
2、管理內容趨于復雜,管理權利開始分化。
3、管理制度產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管理思想提出,但經驗管理仍占主導地位。
24、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后管理出現新的特征:
1、科學管理(在管理領域以泰羅為代表的管理學家以自身的實踐證明通過總結并改進管理方式與制度可以達到提高產生效率的問題)
2、分權管理(國家的分權管理就是把國家權利分為:立法、司法、行政權。泰羅倡導的設置計劃層實行職能制原則為生產領域的分權管理提供了理論指導);
3、法制管理;4、經濟管理稱為管理重點。
25、現代管理學特點:
1、強調系統化2、重視人的因素(管理的主要內容是管人)3、重視非正式的作用4、廣泛地運用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方法5、加強信息工作6、把效率效果結合起來7、重視理論,聯系實際8、強調預見能力9、強調不斷創新10、強調權利集中
26、與傳統管理學相比,現代管理學具有新特點:變革性、開放性 嚴密性 實用性
27、傳統管理學在實踐中的主要觀點包括:1戰略觀點2市場觀點3變革觀點4競爭觀點5服務觀點6專業化特點7素質觀點8開發觀點9經濟觀點10風險觀點
28、現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統化管理(其基本特征是管理主題具有全局觀念,注重管理組織整體功能的發揮,管理主題能正確處理管理系統的整體與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管理注意重視結構在整體系統中的應用);2民主化關管理;3科學化管理4法制化管理5以人為本6追求效率(效率是管理組織的靈魂,效率也是管理組織的出發點和歸宿)
29、科學管理理論早產生于工商企業管理中
30、以管理教育的先驅而著稱的是尤爾
31、思想主要強調:1、機械原則2、道德原則3、商業原則
32、一般認為管理科學是從美國管理學家泰羅開始出現的,至今經歷: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現代管理理論
33、古典管理理論主要指以泰羅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以法約爾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論,以韋伯為代表的管理組織理論
34、現代企業文化的理論的主要內容有:
1、日本興起在于文化,在于特有文化基礎上的新的管理模式。
2、企業管理本身就是一種好、文化現象。
3、企業文化的要義主要體現在企業內部成員間共同的信念,價值觀,方向意識,是為方式和日常行為準則。
4、作為企業領導,在完成對企業戰略,組織 制度 技術管理的同時應把主要精力用在企業文化的塑造和培養上。
5、為了完成對企業文化的塑造與培育,企業領導者必須具有文化意識,克服短期行為及思考膚淺,期望簡單妙方的傳統習慣,更深刻的思考問題,并具有新的圍繞人作出工作的能力。
6、未來企業的競爭將主要是企業文化的競爭呢個,因而也就是企業領導藝術的競爭。
35、管理的人本原則:要求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動中充分重視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價值,并通過促進人的需求的滿足來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簡答論述題:
1、 簡述領導生命周期理論。
答:(1)該理論提出,領導類型應當適應組織成員的成熟度。在被領導者趨于成熟時,領導者的行為方式要做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取得有效的領導。
(2)這一理論認為,高任務—高關系的領導方式不一定經常有效,低任務—低關系的領導者也不一定經常失敗。這都要由組織成員的成熟度而定。隨著組織成員由不成熟趨于成熟,領導行為應按以下四個步驟推移:
高任務—低關系→高任務—高關系→低任務—高關系→低任務—低關系。與其相適應的四種領導方式依次是:指導型領導→推銷型領導→參與型領導→授權型領導。
2、 簡述領導與管理的區別。
答:(1)領導和管理是密切相關的,但它們之間又有明顯的區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2)從共性上看,主要聯系體現在兩方面:從行為方式看,兩者都是一種在組織內部通過影響他們的協調活動,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從權力的構成看,兩者也都是組織層級崗位設置的結果。
(3)兩者的區別體現在:從本質上說,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報酬的和強制性權力基礎上對下屬命令的行為。而領導則可能建立在合法的、有報酬的和強制性的權力基礎上,也可能更多的是建立在個人影響力和專長性權力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礎上,且兩者所擔負的工作內容不同。
3、 簡述管理方格的構成及五種典型的領導風格。
答:布萊克和穆頓在管理方格中列出了如下五種典型的領導方式;
1.(1,1)方式為貧乏型的管理;
2.(9,1)方式為任務型的管理;
3.(1,9)方式為鄉村俱樂部型的管理;
4.(9,9)方式為團隊型管理;
5.(5,5)方式為中庸之道型管理。
布萊克和穆頓認為(9,9)型的領導方式是最有效的,領導者應該客觀地分析組織內外的各種情況,努力創造條件,將自己的領導方式轉化為(9,9)型,以求得最高的效率。
4、 簡述路徑一目標領導理論。
答:“路徑一目標“理論認為,有四種領導方式可供同一領導者在不同環境下選擇使用。這四種領導方式是:(1)指導型領導方式
(2)支持型領導方式
(3)參與型領導方式
(4)成就導向型領導方式
這種理論認為下級的特點和任務的性質這兩個變量決定著領導方式,理論的核心是領導者影響著行為與目標之間的途徑。領導者是通過規定職位與任務角色,清除實現業績的障礙,在設置目標方面謀取群體成員的支援,促進集體的內聚力和協作力,增加滿足實現個人業績的機會,減輕壓力和外界的控制,使期望目標明確化,以及采取另外一些滿足人們期望的措施。
5、 簡述公平理論在管理中的應用。
答:在實踐中運用公平理論應做到:
合理的薪酬制度、技能工資應與本人的技能成正比。每個人都追求公平感,只有在公平的環境下才會有好的績效,企業應建立一套合理、公正的薪酬制度。
獎勵公平。當個人沒有受到公正對待時,會采取行為來減少不公平帶來的緊張。企業在處理人員晉升、加薪時,應杜絕不公平現象。
加強與員工的溝通。不公平感是員工的主觀感覺,在實施公證、合理的獎酬,杜絕不公平現象時,企業也應教育員工以大局為重,克服斤斤計較的缺點。